资源简介 科 目 物理 课题名称 光的色散 课 型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问题法、归纳法?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色散现象;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颜色的原因; 4、初步了解看不见的光,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 白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物体颜色、不可见光 教具准备 手电筒、三棱镜、三原色实验灯 时间顺序 教学过程 (基本步骤,主要内容) 教学事项摘要 或板书设计 1-10min 11-15min 16-27min 28-31min 32-38min 39-41min ?一 光的色散 教师设问:大多数彩虹是在雨后出现,那么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教师: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 教师:(演示色散实验)阐述光的色散定义以及结论,色散实质。 教师: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因此三棱镜正放时,红光在上边,紫光在下边。 教师提问:倒放时红光在哪边? 学生:下面 教师:(介绍彩虹成因)折射。 教师:完成导学案中对应题目 二 色光的混合 教师:同学们看看这三个圆球是什么颜色? 学生:红绿蓝。 教师:(展示三原色实验灯)引导学生说出三种颜色重叠后出来的颜色。 学生:红+绿+蓝=白。 教师:解释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以及 RGB 教师:(问题引入:彩色电视的问世) 完成导学案-课堂练习-第2题 课后练习-第9题 P49 三 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 教师:把一块红玻璃放在七种单色光后面,那么在光屏上接收到的颜色是什么? 学生:出来的光是红色 教师:这说明什么?吸收了橙黄蓝靛紫六种色光,只有红光允许透过。 教师:那么,我把红玻璃换成绿色玻璃呢? 学生:吸收了红橙黄蓝靛紫六种色光,只有绿光允许透过。 教师:(结论)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物体的光决定。 2.不透明物体 教师:用白光照射红球,红球吸收六种色光橙黄绿蓝靛紫,反射红色光线,因此我们看到的球是红色的。 教师:(把红球换成绿球) 学生:绿球吸收六种色光红橙黄蓝靛紫,反射绿色光线。 教师:红光照射绿球 学生:讨论 教师:(解释)绿球吸收的六种色光中包括红光,无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看到黑色 教师:解释白球黑球特点 教师:(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了。 完成导学案-课堂练习-第3题 P48 导学案P49 -课后练习-第11、12、13 四 看不见的光 1 红外线 教师:阐述太阳光谱,可见光、不可见光概念,以及红外线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 教师:红外线有几个特点,他与温度有关。(介绍红外线应用) (1)红外线的特点: ①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②太阳的热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辐射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 ③物体能吸收红外线,也能向外辐射红外线。 (2)红外线的应用:(简单介绍) 教师:解释看见的红光不是红外线。 2紫外线 教师:红色以外有红外线,那紫色以外叫什么? 学生:紫外线。 教师:(介绍紫外线应用)解释看见的紫光不是紫外线。 教师:(1)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①紫外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②紫外线消毒灭菌 (2)紫外线防护 完成导学案-课堂练习-第一题(下面的) P48 导学案P48-课堂练习-第2、3、4题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六、课堂小测 演示光的色散实验 展示三原色实验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