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21小题,其中1-10题每题1分,11-21题每题2分,共32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CDDCCA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21答案ADCBDBCCBAA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48分。)22(8分)(1)历史事件:武昌起义。1分努力: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1911年发动黄花岗起义。(任意举一个例子1分)(2)成功:大清皇帝退位(辞位)之后才能享受到《条件》中的“优待”,说明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或者建立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分(材料分析理论各1分)失败:大清皇帝退位(辞位)之后仍能享受到这么好的优待条件,说明辛亥革命的反封建专制并不彻底(或者未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或者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分(材料分析理论各1分)(3)民主、平等、法治、自由等2分23、(10分)(1)反对封建思想,主张社会革命2分(2)①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②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壮大,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2点4分)(3)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实行全民族的抗日。)②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大规模进攻,有效牵制了日军的兵力。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钳制、消灭日军大量兵力。(2点,每点2分,共4分,点出国共两党的合作)24、(10分)(1)指“民主”“科学”的思想。(2分)(2)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④外部条件: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4选2,4分)(3)①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②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分,一点一分)“西迁”: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东归”: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2分)25、(10分)(1)红军长征。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也经过长征到达甘肃,与红一军胜利会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等(4分)(1)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2分)(3)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2分)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2分)26、(10分)(1)奋斗目标: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1分)史实:①创办黄埔军校,短时间里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②进行北伐战争,沉重打击列强和国内军阀,基本推翻北洋军阀。(事件+意义,各1分,共4分)(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分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协调作战,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2分(3)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团结就是力量。等2分初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卷考生须知:1、试卷分为试题卷(共7页)和答题卷(共4页);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2、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不得分;请勿在装订线上答题。3、请在答题卷装定线内写上考生所在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1-10题每题1分,11-21题每题2分,共32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钱玄同,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民国六年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他提出“文学之文,用典(典故)己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据此回答1-2题。1、判断出钱玄同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昀时间是()A.1916年B.1917年C.1918年D.1919年2、钱玄同提出的主张与当时社会上正在兴起的主张一致的是()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以下历史事件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②四川保路运动③湖北军政府成立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⑤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总统A.②③①④⑤B.③②⑤①④C.②③⑤①④D.②③①⑤④4、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①《新青年》的创办②京师大学堂的建立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④国民党的改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近代以来,上海始终处于中国发展的前沿。她也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变迁。以下内容与上海有关的是()①辛亥革命的开始②五四运动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④红军长征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6、下列哪些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有关()①建立中国同盟会②领导辛亥革命③创办黄埔军校④领导北伐战争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美国某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http:?/??/?www.21cnjy.com?)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8、“我们闹革命……一定要有一个家,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2·1·c·n·j·y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陕甘革命根据地C.中央革命根据地D.大别山根据地9、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A.维新思想—戊戌变法B.“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C.三民主义--北伐战争D.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10、“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相同之处有()①都是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的②都发生在东北地区③都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④中国军民都奋起反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三千多人举行游行示威,结合史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五四”运动席卷全国十多个省,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和会签字现场,人们惊奇地发现中国代表团的席位上空无一人C.“五四”运动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且以学生为主力,之后发展成为工、学、商参加的全国范围内的群众爱国运动。D.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次运动就是指第一个“天安门”。12、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3、下图是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下列对图中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A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我党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②B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我党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③A时期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④B时期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带来的损耗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14、人们通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下列事件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选项事件结论①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的封建制度③新文化运动掀起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5、黄埔军校的校门上有“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的对联,在发生了一个事件之后,有人将对联中的“请”和“勿”进行了调换,你认为这一事件应是(???)A.?誓师北伐??????????B.?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C.?北伐军攻克武昌???????D.?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6、“五四运动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A.?改变了国家性质???????B.?社会领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7、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①中共一大——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②北伐战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③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④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8、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对以下红色旅游胜地的解说,理解不正确的是(???)①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为中心诞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②瑞金——有“共和国摇篮”之称,在这里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③井冈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④会宁——红军三方会师,长征顺利结束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9、小明在学习《全民族的抗战》一课后的笔记,请你选择不仅找出错误并且改正正确的选项(“下划线”表示有错误,“【】”内的表示改正后)()A.“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台儿庄战役】B.“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是国民党陆军上将傅作义。【李宗仁】C.“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是由彭德怀指挥。【正确】D.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分别担负着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正确】20、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A.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B.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D.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1、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混乱,用这一个词语来形容并不为过。以下是一些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发生在这一混乱时期之外的是()A.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B.北平青年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D.蒋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8分)22、(8分)【结束帝制,民主先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之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众如果欲睹战场之真相,以振奋发之精神,就请速来观看这部影片。因为能与亲临战场无异,大足增发起义之雄心,报国之热血。——电影《武汉战争》(中国第一部新闻纪录片)广告(1)电影《武汉战争》最有可能纪录了哪一历史事件?为了实现理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此前作了什么努力?请举一例(2分)材料二:清帝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待以各外国君主之礼;清帝岁用400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清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宫内各执事人员等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清帝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大清宣统帝从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与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同等;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清室应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住居,但民国政府仍负保护责任;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1912年2月议和后出台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节选)1924年10月修改后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节选)(2)有人认为“1912年的《条件》映射出辛亥革命成功了,但也失败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解释。(4分)(3)你认为从《条件》内容的变化可以映射出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方向是什么?(2分)23、(10分)【审时度势,时势英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周恩来,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其著功勤彪炳千古,其崇高风刻人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四运动爆发后,周恩来参加了革命团体一一觉悟社,号召“社会革命,阶级斗争,大家齐努力”。由其执笔的“觉悟”的宣言声称:“凡是不合于现代进化的军国主义、资产阶级、党、官像、男女不平等界限、顺国思想、旧道德、旧伦常全认他为应铲除应该政羊的,”一摘编自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1)概括材料一五四时期周恩来的思想主张,(2分)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屠杀,周恩来主张共产党要加紧组织武装力量,并亲自指挥了南昌起义。随后,起义部队接计划南下,准备到广东建立根据地。途中遭遇敌人封,转战湘南,损失严重。1928年4月,这支部队在朱德率领下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巩固和壮大了革命根据地—摘编自吴超《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周恩来》(2)依据材料二分析这支部队在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中的历史贡献。(4分)材料三: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明令讨伐张学良。12月17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会见张学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他指出:“如果能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起抗日,就会使中国免于被日灭亡,争取一个好的前途。”—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3)运用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证明材料三周恩来的观点。(4分)24、(10分)【唤醒佛晓,砥砺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早期道德沦丧、军阀割据。。。。。。采取共和政体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中国的“文艺复兴”。(1)资料一中新知识分子认为需要的“更基本的东西”是什么?(2分)材料二: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http:?/??/?www.21cnjy.com?)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4分)材料三:1919年5月6日,北京学生游行的消息传来,之江大学的学生连夜召开全校学生大会,通报北京运动情况。在之大学生首倡下,浙江的五四运动星火燎原。1937年11月,之江大学1000多人撤离杭州,先到安徽屯溪,后来迁到重庆。1945年8月,之江大学东归杭州。(3)之江大学的学生参加五四运动受哪些历史因素的影响?请用史实分析之江大学的“西迁”和“东归”的理由。(4分)25、【生死攸关,顺时而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长的撤退…(1)材料一所说的“行军”是指什么?“行军”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行军”途中什么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4分)材料二:这次行军中的一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用当今流行的词叫做“拐点”,从那以后,党的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独立自主的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金冲及《对遵义会议的历史考察》(2)从思想角度出发,材料二中的历史“拐点”是指什么?(2分)材料三:歌谣一:霹雳一声震天响,诞生中国共产党,黑暗中国见光明,革命从此有方向。歌谣二:阿婆苦了几十年,红军后来分了田,田锲换上耕田证,土地还家喜连连。(3)歌谣唱出了共产党诞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分26(10分)【求同存异,共建家园】“求同存异”的原则,对于我们构建多元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历史上,国共两党曾多次“求同存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http:?/??/?www.21cnjy.com?)以迄于今,……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当时国共两党有着怎样的共同奋斗目标?请结合史实证明两党为此进行了不懈奋斗。(5分)材料二: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必集中整个民族力量,自卫自助,以抵暴敌,挽救危亡。【版权所有:21——1937年9月,蒋介石对中共宣言的谈话美国的驼峰战队、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2)哪一事件可证明中华民族到了“存亡危急之秋”?材料显示中华民族最后能够“挽救危亡”的原因是什么?(3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材料三: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宣告国民革命运动失败。1946年6月,蒋介石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全面爆发。(3)综合以上材料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你有什么感悟?(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与社会试题卷.doc 参考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