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团队六校2020学年(上)八年级期中质量监测 社会、法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人类早期文明大多兴起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大河流域主要文明成果归属错误的是( ▲ ) A.尼罗河流域-金字塔 B.两河流域-伊斯兰教 C.印度河流域-种姓制度 D.黄河流域-甲骨文 2、下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夏-商-西周-春秋 B. 夏-西周-商-春秋 C.夏-西周-战国-春秋 D. 夏-商-战国-西周 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西周的(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4、下列关于春秋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齐桓公“尊王攘夷”最先称霸 C.战争连绵不断,分裂趋势加剧,阻碍历史发展 D.新兴地主出现,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5、以下各帝国在历史上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是( ▲) ①亚历山大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③查理曼帝国 ④罗马帝国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同学要编写一份“辉煌的古希腊文明”手抄报。下列素材属于古希腊文明的是(▲ ) ①凯撒与元老院 ②米隆与《掷铁饼者》 ③屋大维与罗马法 ④阿基米德与浮力定律 A.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 ②伦敦既是政治中心,也是商业中心,是西欧最大的城市 ③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④西欧城市经济上自给自足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史论结合是历史课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 史实 结论 A “哲学”一词来自古希腊语,原意是“热爱智慧”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B 穆罕默德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C 禹建立夏朝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 马镫传入欧洲 东西方文明是相互影响的 9、数学运算中使用的“0、1、2、3……”这十个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 A.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B.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C.古代阿拉伯人、罗马人 D.古代阿拉伯人、埃及人 10、在一部反映战国时期的影片中可能出现的场景( ▲ ) ①农民用青铜农具②骑兵脚踩马镫嘶杀 ③农民用牛耕田 ④步兵手握铁制兵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每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成长,逐渐社会化,才能( ▲ ) 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②真正实现我们人生的社会价值 ③真正由“生物自我”向“社会自我”转变 ④失去与他人的交往机会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 12、小浩同学针对家长用电瓶车送孩子上学不带头盔现象做了调查,并把调查的结果反映给有关部门。小浩的做法告诉我们(▲ ) A、要关注社区的治理,并献计献策 B、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社会治理上 C、要关注国家的发展,并为之自豪 D、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 13、从来没有一个渠道,能够汇集如此之多的民间声音;从来没有一个空间,可以容纳如此之众共商国是;从来没有一种力量,能够把互不相识的大众意见凝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中国互联网做到了,中国网民做到了。这意味着(▲ ) ①网络成为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保障 ②网络成为促进社会民主政治进步的重要平台 ③网络反腐逐步成为廉政建设的利器 ④网络发展正深刻地影响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14、互联网上一天产生的信息量有多少?真的是多如牛毛。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约有800EB,如果将其装在DVD光盘中要装1.68亿张,装在硬盘中要装80万个。这提醒我们( ▲ ) A、学会信息节食,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 B、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 C、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坚决抵制不良信息 D、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 15、班级微信群是家校联系的一个便捷途径,现在却被不法分子利用。2020年10月15日,金华东阳发生一起假冒“班主任”购学习资料的网络诈骗案,仅10分钟不到,班级的微信群里就有7名家长被骗,金额达2800元。由此,你对网络的认识有(▲ ) ①网络是把双刃剑 ②网络使生活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③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容易出现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 ④我们要远离网络,避免伤害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6、在众人面前讲卫生,独自一人时随地吐痰;有警察时遵守交通规则,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团体内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这些现象告诉我们(▲ ) ① 他律比自律更重要 ② 应该做到心中有规则,注意修养 ③ 自律需要灵活性,讲求随机应变 ④ 应学会“慎独”,自觉遵守规则 3978275173990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右图漫画中“飞机上的抖脚男”的行为是(▲ ) ①对他人不尊重的表现 ②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 ③不讲文明礼仪的表现 ④不懂得宽容他人的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中国建设银行与国家税务总局签署合作协议,率先建立起以征信互认、信息共享为基础的新型银税合作机制。针对按时足额、诚信纳税的小微企业群体,建行创新推出了“税易贷”产品,最高秒批200万元贷款。对此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②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 ③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④此合作机制可增加银行的盈利空间和国家的各项收入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9、王某因质量问题将某装修公司起诉于人民法院,装修公司被责令赔偿损失。在诉讼期间,装修公司负责人赵某在法院高声辱骂工作人员,摆放侮辱性的牌子,赵某因此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10天。上述装修公司及其负责人赵某行为分别属于( ▲ ) A、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20、《台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于202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台州市有关部门分别于10月19日、20日开出首张文明养犬、公共场所控烟的罚单,由此看出被罚者(▲ ) ①违反了社会规则,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②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 ③是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④是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无可厚非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60分) 21、观察亚非古代文明和西方文明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796925201295A B C D E A B C D E (1)根据文明发祥地的地理环境,对图中所标注的A至F区域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4分) (2)概括亚非文明出现的共同点,从中悟出什么道理?(4分) 22、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塑造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10分) 材料一: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经常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引起了许多争论,这天有一群学者就当前局势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摘录了其中两位的观点: A:“从春秋以来,战争就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的,大家应反对一切战争,统治者应以‘仁政’治理天下。” B:“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兼爱","非攻"。反对战争,但也不能说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对的,对那些正义的战争我们应该支持,而反对侵略战争。” (1)请你判断他们分别代表了哪家学派的观点,并各举一位代表人物。 (4分) 材料二:洛克是个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公元前477年)三十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今天是个艳阳高照的日子,他要去参加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虽然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到洛克干农活,但他依然很愿意去参加。洛克的妻子艾伦和仆人也想跟在后面去公民大会瞧瞧热闹,却被洛克臭骂了一顿,妻子只好作罢。 (2)材料反应的是雅典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简要评价这一制度。(3) 材料三:德国法学家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 (3)材料中所说的“第三次征服世界”的是什么法律?对后世有何影响?(3分)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农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授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材料一、二分别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分)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这两次改革内容? (6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所涉及的改革内容对两国产生了什么共同的影响?从中得出什么启示?(4分) 24、【品读格言 身体力行】 请分别对应写出每一句经典名句所蕴含的品质,并各用一句话谈谈怎样践行这种品质。(①③⑤每空各1分,②④⑥每空各2分,共9分) 经典格言 所蕴含的品质 怎样践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① ② “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③ ④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⑤ ⑥ 25、【文明出游 素质公民】(共9分) 材料: 在甘肃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里游玩的一位女游客不顾周边“禁止翻越”警示牌和其他游客提示,一脚翻越栈道护栏进到内部直接踩在护栏外几十米的保护区地表拍照。就在周围工作人员告知丹霞地貌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个脚印地表需要60年可能恢复原貌,并再三要求女游客“出来”的时候,女游客却反驳:“你叫什么叫?我又不是耳背听不见”……此后,又在微信朋友圈发谩骂、指责工作人员的文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三条规定:保护生态环境。不踩踏绿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实,不追捉、投打、乱喂动物。) (1)材料中的女游客缺乏哪些意识?(3分) (2)根据材料中女游客的表现,请你告诉她应怎样做一个文明游客?(6分) 26、【远离欺凌 健康成长】(12分) 材料一:某地记者就“面对校园欺凌,你们怎么办”的话题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日前,北京市5名未成年人因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同学,构成寻衅滋事罪,分别被判处1年及11个月的有期徒刑。 1、材料一中校园欺凌专项调查的数据说明了什么?请就“默默忍受”的态度分析其对自己和他人可能产生什么影响?(4分) 2、材料二中5名未成年人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1分)并说明理由。(3分) 3、拒绝欺凌,你我共努力。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谈谈未成年人应如何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4分) 团队六校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 八年级社会、法治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C C A B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A A D C B D C B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 21、(1)BCDE为一类,AF为一类。理由:BCDE属于大河文明。AF属海洋文明。(4分) (2)共同点:地处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宜生存。(任意2点即可)(2分) 道理: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言之有理即可)(2分) 22、(1)A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或孟子等;B墨家,代表人物:墨子(4分) (2)民主制度。(1分)评价:积极方面:它具有专制统治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点,使公民得以享有更多的权利;消极方面:这一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2分) (3)罗马法或《十二铜表法》(1分);影响: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2分) 23、(1)材料一:商鞅变法;材料二:大化改新:(2分); (2)材料一: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2分)。 材料二: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2分);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2分)。 (3)共同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2分)。 启示:坚持改革;改革要顺应民心(改革要重视人民利益);重视农业生产(任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24、①诚信(1分) ②树立诚信意识,实事求是,不轻易许诺,勇担责任等;(1分)珍惜个人诚信记录。(1分)(意思相近即可) ③友善、互助、关爱等(1分)(意思相近即可) ④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爱社会,帮助他人;(1分)自觉养成亲社会的行为。(1分)(意思相近即可) ⑤文明有礼(1分) ⑥态度亲和,用语文明等;(1分)与人交流时懂得尊重对方。(1分)(意思相近即可) 25、(1)规则、礼貌、法治、环保意识等。(3分)(三点即可) (2)自觉遵守规则,发自内心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分) 提升道德修养,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做文明有礼的好公民;(2分) 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在利用网络时恪守网络道德和法律。(2分) 26、(1)说明当前许多中小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校园欺凌时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2分) “默默忍受”:在遭遇校园欺凌后,默默忍受是不主动维权的表现。结果会助长欺凌者的气焰,从而导致自己继续遭受欺凌。(2分) (2)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1分) 潘某行为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刑事诉讼法》),受到了刑罚处罚。(3分) (3)①提高道德修养,文明交往,学会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理解宽容他人;(2分) ②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有维权意识,懂得通过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