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功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 )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记住电功率的单位。 ( 2 )理解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原理。 ( 3 )理解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含义,会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知道灯的亮暗是由实际功率的大小决定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 1 )通过生活情景发现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并探究掌握其变化规律,体验小灯泡(用电器)在不同功率下的工作状态 ( 2 )自主设计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 3 )通过电功率概念的建立和测小灯泡功率的活动,使学生领悟可以用类比、实验等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1 )通过设置的“失败”实验及讨论、探究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 2 )通过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学习,使学生感悟这部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部分没有太多的基础,应有意识地寻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物理的现象和事物,并将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它将众多的有关物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产和生活中的物理的习惯,教会学生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物理的能力。在电功率新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际生活引入物理情景是实现新课程标准下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手段。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作为一节概念课,从概念的建立到运用都很重要,而且教学目标中对电功率的公式要求到掌握的层次,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是电学中重点实验,所以把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作为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 1 )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 ( 2 )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电功率概念的引入 ?提问: ( l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速度。) ( 2 )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是一功率。) ( 3 )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挂出写有例题的小黑板。) (二)新课: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1. 投影展示:你想过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 在用电高峰时,电压较低,这时电灯会怎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法呢?(启发学生讨论、思考) ?? 2. 猜想与假设: ?? 你的猜想:你认为当电压变化(变大或变小)时电功率如何变化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 3.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 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此处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交流讨论) ?? 最后由学生描述自己设计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出思路,让每个学生都要明白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 观察亮度和电压的关系 投影引入:额定电压( U 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 额定功率( P 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 投影展示: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实际功率( P 实)? (三)小灯泡功率的测量 第一步:学生在演示实验中解决操作中基本问题(例如线路的连接顺序、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要求等), 第二步:在学生初步理解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选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第三步: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深化学生对灯泡的实际功率与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的理解,进一步内化了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概念。 在新课教学中能按照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组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让学生尝试和体验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和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一丝不苟、爱护公物的品质,同时通过 LED 光源对学生进行节能意识等的价值观教育。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对能力与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 对电功率测量的拓展: 在小灯泡的测量试验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试验的能力。 当仪器不足,无法用伏安法测量时,如何只用 电流表或只用电压表采用双安或双伏、或等效替代来测量电功率也是对小灯泡功率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