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1.2 电磁波的海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波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3、通过查阅资料、阅读讨论等活动知道电磁波是个大家族,光是电磁波。 4、了解电磁波的波长λ、波速c、频率f之间的关系。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c=3×108m/s。 5、了解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分别有哪些应用。 6、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树立科技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2、电磁波的波速、波长与频率之间的关系(v=λ·f)及应用。 3、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树立科技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难点: 1、电磁波的产生。 2、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树立科技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学习以及教师讲授 教学用具: 收音机、干电池、导线、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复习回顾:现代的顺风耳——固定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到远方的? 从生活走入物理:现代生活中更常用的手机呢? 【进行新课】 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电磁波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名词,但是,你知道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吗? 演示:电磁波的产生 分析:收音机能接收到从广播电台传来的电磁波,导线与电池两极断续接通的时候能从收音机里听到“咔嚓、咔嚓”声,能说明有什么产生?是怎样产生的? 归纳:与水波、声波形成相似,导线中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产生)电磁波。 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移动电话靠复杂的电子线路来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发出电磁波。电池波有许多用途,比如,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课件展示水波的形成与传播,板画水波的形状,类比水波的波长、波速与频率介绍电磁波的波长、波速与频率及三者的关系。(波速=波长x频率) 波长与频率的关系: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吗? 学生合理猜想。 视频展示: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具体实例:国家领导人与宇航员天地对话。说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 电磁波的应用 学生阅读讨论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应用实例。 【课堂小结】 举例说明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电磁波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不同? 可见光属于电磁波吗?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分别有哪些应用? 练习与作业 1、在日常生活中,当你打开或者关闭电灯时,你会从旁边工作着的电视机屏幕上看到一条水平亮线或者从旁边的收音机中听到“咔咔”的杂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电路通断时发出的电磁波被收音机、电视机接收到而产生的 B.电路通断时交流电通过家庭电路对收音机或电视机的影响 C.电路通断时开关中金属碰撞声的影响 D.以上原因都不对 2、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当两人在月球上时,即使他们离得很近,也必须靠无线电话(该设备置于头盔内)交谈,这是因为( ) A.无线电设备先进,能确保声音不失真 B.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C.电磁波与声波一样,传播时需要介质 D.声波与电磁波一样,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3、以下对电磁波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电冰箱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B.可见光不属于电磁波 C.电磁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 m/s 4、WiFi无线上网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实际上就是把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供支持其技术的相关电脑、手机接收.WiFi无线上网利用了(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电磁波 D.超声波 5、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频率是540千赫,它的波长是 米。 6、我国自主研制的J-20“隐形飞机”,可以有效避开雷达的探测.秘密之一在于它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涂层,能够将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大量________(填“吸收”或“反射”);秘密之二是将其表面做成特殊形状,这种形状能够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电磁波向雷达设备方向的反射。 八、板书设计 21.2 电磁波的海洋 电磁波的产生 导线中电流迅速变化会产生电磁波 电磁波的传播 1、波速c=3×108m/s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传播介质 3、v=λ·f (三)电磁波的应用 九、教学反思 电磁波很抽象,通过实验证实它的存在,通过类比、观察水波产生、传播,使之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全面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实例,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树立科技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