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课题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一课时)教科书书名:化学反应原理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7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是常数。2.认识pH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3.通过宏观实验证据分析和微观探析水溶液中粒子间相互作用,能从宏观、微观视角分析水的电离及平衡移动,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教学重点: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水的离子积常数、pH与酸碱性的关系。教学难点:结合pH和Kw的有关计算,分析增大OH-浓度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2分钟课堂引入研究小组的困惑:将1mL1×10-5mol/L的盐酸稀释至1000mL,稀释后盐酸的pH为何不是8?4分钟环节一初探水的电离【任务一】寻找证明水的电离很微弱的证据。[活动1]水的导电性实验[活动2]测定纯水的pH(常温时),计算总的水分子与已电离的水分子之间的比例。10分钟环节二探究水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任务二】探究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寻找证据。[活动1]向水中逐渐加入少量NaOH固体,分别配成0.001mol/L和0.1mol/L的NaOH溶液。冷却至常温,分别测定两溶液的pH。[活动2]用pH计测定不同温度下纯水的pH,计算Kw。[思考与讨论]根据水的电离平衡,比较下列情况中,c(H+)和c(OH-)的值或变化趋势(增大或减少)。7分钟环节三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任务三】t℃时,某溶液中c(H+)=1×10-7mol/L,分析该溶液的酸碱性。[学以致用]解答研究小组的困惑。2分钟环节四总结提升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应遵循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理论,二者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2、本节课在探究水的电离时,我们用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思路。从定性角度去看,水的电离为动态平衡,受c(H+)、c(OH-)以及温度的影响。从定量角度看,水的电离是有限度的,存在水的离子积常数,在水溶液中H+和OH既共存又互相制约,二者浓度之积在常温时为1×10-14。课程基本信息课题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二课时)教科书书名:化学反应原理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7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和滴定过程的系统分析,体会中和滴定是一个精准的定量实验。2.通过计算中和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pH,了解中和滴定pH突变特征和选择指示剂的原则。3.能通过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酸或碱的浓度,掌握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培养定量研究的意识。教学重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原理、仪器、数据处理。教学难点:准确判断酸碱中和滴定的终点。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2分钟课堂引入化学史话pH的由来3分钟环节一pH应用了解pH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日常生活以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重要意义。18分钟环节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任务一】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一瓶浓度为0.1000mol/L的HCl溶液,如何准确测出NaOH溶液的浓度,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问题1]需测得哪些数据能计算出c(NaOH)?[问题2]你认为利用中和反应进行中和滴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问题3]如何判断中和反应什么时候“恰好”反应完全(即判断滴定终点)?[问题4]强酸与强碱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的pH=7,但实际滴定终点的pH=8.2,为什么可以将滴定终点当成恰好反应的点?【任务二】探究滴定终点前后溶液pH的变化。(1)V[HCl(aq)]=20.00mL时,酸和碱恰好反应完全(2)多加入半滴HCl溶液,即V[HCl(aq)]=20.02mL时(3)少加入半滴HCl溶液,即V[HCl(aq)]=19.98mL时填写下表:V[HCl(aq)]/mL19.9820.0020.02溶液pH观看酸碱中和滴定录像,学习滴定操作。学习中和滴定实验的数据的记录与数据处理方法。2分钟环节三总结与提升体会滴定分析法是一种精确的定量分析方法,理解滴定分析法的核心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