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19学科化学年级高二学期第一学期课题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教科书书名: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07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化学平衡常数,让学生知道电离平衡常数的相关知识,对电离平衡建立定量的认识。2.通过分析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学会分析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溶液电离平衡移动分析的一般思路。3.通过“联想·质疑”“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等活动,体会到综合、分析、归纳等方法在解决水溶液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重点: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教学难点: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环节一联想质疑提出问题通过“联想·质疑”问题的提出,引出本节两个研究主题“定量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电离平衡常数”和“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环节二复习旧知引出新知-电离平衡常数【师】复习回顾化学平衡相关知识,引入表征弱电解质电离的程度的常数-电离平衡常数。【生】参照化学平衡,以醋酸为例,完成关于电离平衡常数相关内容的表格。【师】概括整合电离平衡常数定义、表示形式、影响因素及意义。环节三讨论影响的因素分析平衡移动【师】提出交流研讨问题“哪些因素能影响电离平衡?”【生】回顾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温度、浓度、压强,对于弱电解质稀溶液,不需要考虑压强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指出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应为温度和浓度。【师】提出“观察表3-2-2给出的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水合氨的电离常数在不断增大,这就意味着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在正向移动。依据“升高温度使吸热反应的平衡常数K增大,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的相关知识,判断弱电解质电离方向的焓变为正值,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师】微热0.05mol·L-1CH3COOH溶液,CH3COOH的电离平衡如何移动,下面表格中各量会如何变化呢?【生】填写上表,体会温度对电离平衡以及各组分浓度的影响。【师】提出“在1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表格中各量会如何变化呢?”【生】交流探讨,产生疑问:“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各组分浓度都在减小,如何对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进行分析呢?”【师】加水稀释的过程,溶液在变稀,那么离子相互碰撞结合成分子的机会就越小,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就越大。同学们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也可以判断出加水稀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会向电离方向移动呢?【生】通过比较平衡常数K与浓度商Q的大小关系得出移动方向。【师】现有0.1mol·L-1的CH3COOH溶液,判断当下列条件改变时溶液中发生的变化。【生】分析外加三种电解质的情况下,平衡的移动方向和离子浓度的变化。【师】总结分析弱电解质溶液体系的一般思路【师】常温时,在pH=2,体积相同的HCl、CH3COOH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镁条,若反应停止后,有一份溶液中镁条有剩余,则镁条有剩余的应为盐酸还是醋酸溶液?两支试管中产生氢气的体积谁更多?【生】通过列方程计算及平衡移动分析,得出最终镁条有剩余的应为装有盐酸的试管,装有醋酸溶液的试管产生的氢气更多。环节四课堂小结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21学科化学年级高二学期一课题盐类的水解(2)教科书书名: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7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梳理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盐类的水解原理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通过学习,了解实验室、生活、生产中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教学重点: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及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教学难点: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及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环节一讨论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环节二利用盐类水解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环节三盐类水解的应用环节四整理应用复习回顾:同浓度的Na2CO3、CH3COONa溶液均显碱性,其pH是一样的吗?盐类的水解平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内因:物质的本性,建立水解平衡外因: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分别讨论温度、盐溶液的浓度、溶液的酸碱性对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影响总结、梳理利用盐类水解平衡的知识分析、讨论两种离子水解时的相互影响:1.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2.硫化铝固体溶于水后的现象3.醋酸铵溶液能否稳定存在了解盐类水解在实验室、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调控水解反应的程度1.实验室制备胶体2.明矾净水3.热碱水去油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20学科化学年级高二学期一课题盐类的水解(1)教科书书名: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7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测定一组盐溶液的pH,发现盐溶液酸碱性的不同,认识盐类水解的微观原理,探究盐的类型与溶液酸碱性之间的规律性联系。2.使学生能够用化学用语正确表示盐类的水解反应,理解水解反应的特点。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概念及规律教学难点:盐类水解反应的规律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环节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环节二微观分析盐类呈现出酸性或碱性的原因环节三认识盐类水解的规律环节四盐类水解反应的表达环节五总结、应用引入:先写出几种正盐的电离方程式,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像这样的盐,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它们的水溶液是否都呈中性呢?实验探究:用pH试纸测定NaCl、Na2CO3、AlCl3、NH4Cl、Na2SO4、CH3COONa这六种盐溶液的pH从微观粒子角度分析氯化铵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梳理分析思路,并用以分析醋酸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思考:哪些盐能够使溶液呈现出酸性或碱性?归纳梳理,学生生成盐类水解的概念1.宏观分析盐的类型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2.微观分析“弱离子”类型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3.微观分析不同盐溶液酸性不同或碱性不同原因总结盐类水解反应的特点归纳盐类水解时发生离子反应的书写原则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水解 教案.docx 盐类的水解(1)教学设计.docx 盐类的水解(2)-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