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二、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搜集并分析“一带一路”上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的实例,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参与文化交流的积极性主动性。2.学生通过对电影电视剧“出海”的分析,理解文化交流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必要性,自觉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树立文化安全意识,维护我国文化安全。3.学生通过设计文化交流方案,感受文化交流的原则与正确态度、途径与手段,培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精神。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文化交流对文化发展的意义、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必要性意义教学难点是文化交流的要求1四、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五、学法:合作探究法、例证归纳法、演讲学习法六、课前准备:准备一:学生搜集整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的相关资料,并分析“一带一路”上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的实例及其对东西方文明的影响。准备二:课前思考文化交流方案的设计。七、教学过程与意图:(一)课堂导入教师: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在合作中,文化交流逐渐增多、文化传播形式日益多元。但由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习俗不尽相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明形态也有所不同。文化有差异,我们怎样才能让其他国家的人民了解我们?文化有冲突时,我们怎样消除误解?怎样在求同存异中,促进彼此间的文化交流、合作与发展共赢?本节课我们一起在“一带一路”的美好蓝图下,学习第八课第二框题《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总议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交融助发展分议题1为什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分议题2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差异和交流并不陌生,但对交流的认知仍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通过问题导入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性,进入深度学习与思考。(二)讲授新课分议题1为什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活动一:从文化发展看,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交流?师: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对外经济交流、政治交流,还是文化交流活动?我国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活动历史悠久,课前关于“古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实例及其意义”,我们已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了探究学习,下面我们选取两个小组的代表来交流展示一下你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生:展示1《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发展的影响》展示2《阿拉伯历法对中国历法的影响》师:(评价:同学们展示的内容很精彩,语言表达很清楚,仪态落落大方、阳光自信。)刚才同学们的展示,就是在进行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你们的交流展示,思考二:文化融合对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的意义?生:(略)师:文化的发展更需要我们不断地交流、碰撞、融合。敦煌文化的存在向世人充分证明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短视频,可以比较直观地感受到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后面学习文化创新发展要学习、借鉴、融合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埋下伏笔。活动三:为什么我国的电影电视剧要出海?师:在今天,我们正在描绘“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这一蓝图不仅是一条经济发展之路,更是一条人类文化交流交融的文明之路。顺应这一大势,近年来,我国的电影电视剧组团“出海”,在海外热播。你知道有哪些电影电视剧在海外热播吗?为什么我国的电影电视剧要出海?课前同学们通过上网搜索对此已有一定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组材料:(生交流,师同时展示。)材料一:(滚动播放)海外热播的电影电视剧+海外观众的感受材料二:“一带一路”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并融通中国梦与沿线各国梦想,成就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景。一直以来,尽管我们倡导“一带一路”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但由于地缘政治原因、各国不同的战略考量,“一带一路”面临一定挑战。不仅如此,西方国家更是对“一带一路”反制的言论不断,其主要的质疑是“中国扩大论”“中国霸权论”“中国挑战论”,实际上这都是不同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形形色色的“一带一路”威胁论,反过来,也在提醒我们,“一带一路”是一条民心相通之道,我们要把握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客观认识和理性认识,主动回应质疑和挑战,帮助国际社会认识“一带一路”的正确价值,解除疑虑、破除偏见......材料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不断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向发展中国家输送其文化、意识、价值观,逐渐改变和同化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思想和意识,推行所谓“普世”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价值观念、思想不断涌入,对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思维模式、行为举止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汲取积极因素的同时,也有一些消极的观念,侵蚀了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进而出现一系列道德滑坡、信任危机等不良现象。(小组讨论3分钟)为什么我国的电影电视剧要出海?生:略师生共同生成:(1)加强文化的交流传播,促进文化发展(2)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消除隔阂,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3)经济发展、政治互信(4)融通中国梦与沿线各国梦想,成就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景......【设计意图】1.通过合作学习,深化学生对“‘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紧迫性”的认知与理解;2.通过国产电影电视剧纷纷“出海”,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文化安全意识,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分议题2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一带一路”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更是一条人类共同繁荣之路。青岛作为“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着桥头堡的作用。作为青岛人,我们有责任在“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做出我们更多的努力与贡献。活动四:学生设计文化交流方案并展示(16分钟)我们青岛一中每年都会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学校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活动受到一定影响。现在假设,我们德国的友好学校莱布尼茨中学的同学们来我校访学。作为文化交流小使者,请设计一个文化交流的方案,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文化。设计角度:1.青岛一中校园文化2.青岛文化3.齐鲁文化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计要求:1、形式多样;2、真实、立体、全面展示3、说明设计意图生(展示)师:(评价略)活动五:小组讨论回顾整个方案的设计过程,思考你们为更好地展示我们的文化,作出了那些努力?1.讲什么故事好?跨越时间、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文化价值的文化精神。(正成文化,帆船齐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2.以什么方式和手段讲?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手段(比如,以他们的叙事方式,听得懂的语言)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3.本着什么原则、态度?师生共同生成:文化交流的要求(原则、态度、方式手段)【设计意图】1.通过设计文化交流方案,感受我国文化丰富的资源、深厚的底蕴,增强文化自信;2.拉近文化交流与学生的距离,消除距离感,增强参与文化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讲好故事、传好声音的责任担当;3.体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过程,感悟文化交流的原则与正确态度、方式手段。师:(总结升华)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相互激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和任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既是责任担当,也要遵循规律、改革创新。我们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碰撞、融合,促进文化发展。要学会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爱听的”,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通过积极创新宣传理念、活语体系运行机制、拓展传播渠道、方式方法等,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我们的中国故事更具创造力,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唱响中国,让中国声音、中国形象深入人心,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一带一路”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现在让我们重温习总书记讲话。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②“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③尽管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的讲话④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讲话(四)课后践行作业〖时代新人行〗探欧陆风情,赏山海奇观、泡海洋温泉、看非遗大戏......作为山东省深入开展”冬游齐鲁·好客山东惠民季”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7日,青岛市“嗨游青岛享悦冬季”文化旅游惠民季开启。请同学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申请在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文化场馆,做一次志愿者进行志愿解说活动。【设计意图】在“学—思—践—悟”中,加深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经历与体验,提升参与的素养与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