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1 年 级:九年级 课 时 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科学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T同步——碱类常见题型 同步题型分析 【例1】已知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CO2作用而变质。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后,设计方案,对这瓶NaOH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上述实验操作的名称①操作 ,④操作是 。 (2)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该固体 变质(选填“已”或“未”)。 (3)步骤③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 (4)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 。 答案(1)溶解,过滤(2)已 (3)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Na2CO3);(4)碳酸钠(或Na2CO3) 【例2】端午阳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新猜想: 。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 论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NaOH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实验反思】(1)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 答案:新猜想:NaOH溶液已全部变质(表格中)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酚酞变红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酚酞不变红; (1)③④;(2)FeCl3溶液(合理即可)、密封保存 【例3】小明和小艳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 Ca(OH)2微溶于水 。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Ca(OH)2;乙同学猜想是CaCO3;你认为是 Ca(OH)2和CaCO3 。 【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1)向滤液中加入适量 酚酞 溶液; (2)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 稀盐酸 溶液。 (1) 溶液变红色; (2)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 猜想正确 【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反思了熟石灰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应 密封 保存熟石灰. 【例4】“旺旺雪饼”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1)写出生石灰(CaO)在“旺旺雪饼”袋内作干燥剂的过程中发生的两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CaO+H2O═Ca(OH)2 ;② Ca(OH)2+CO2═CaCO3↓+H2O 。 (2)我对“旺旺雪饼”袋内的一小袋干燥剂作进一步的探究:将一小袋干燥剂倒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搅拌,观察到仍有较多不溶固体。我猜想不溶固体是碳酸钙,并用实验证实这一猜想是正确的,请你完成如下实验报告: 过滤取出不溶固体,将不溶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然后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无色气体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不溶固体是碳酸钙。 【例5】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 [Ca(ClO)2] 和氯化钙,即可用作漂白剂,又可用作消毒剂。漂白粉中有效成分是 [Ca(ClO)2] ,漂白的原理是:Ca(ClO)2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 CO2+ H2O=CaCO3↓+ 2HClO;HClO是一种酸性比盐酸弱的酸,不稳定,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1)漂白粉是一种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HClO在常温下分解,反应为2 HClO=2HCl+ O2↑。某瓶HClO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3)滴加盐酸,能加快漂白的速率。写出漂白粉中加入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O)2+2HCl=CaCl2+2HClO 。 (4)有一包长时间放置的漂白粉,想知道该漂白粉是否变质,某同学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长时间放置的漂白粉是否变质? 【猜 想】 猜想1:该漂白粉未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lO)2; 猜想2:该漂白粉部分变质,固体成分为 CaCl2、Ca(ClO)2、CaCO3 ; 猜想3: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O3。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及仪器:盐酸、石灰水、品红溶液、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把导管插入另一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中 。 有气体产生,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2成立 ②在上述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少量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 【例6】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问: (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型管左端液面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排除了_________对实验的干扰。 【答案】升高 水 【例7】小明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出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烧杯? ,b? 胶头滴管 。 (2)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③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①??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形成水柱;小气球胀大??;实验③??小气球胀大?? 。 (3)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矿泉水瓶? ,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矿泉水瓶变瘪或向内凹进?? 。 (4)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NaOH溶液中有水,CO2又能溶于水且和水会反应,究竟是CO2溶于水或和水会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还是CO2与NaOH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 。 (5)小余同学又补充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我来帮他完成: ?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 ? 有气泡产生? ? 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6)请你再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原理的实验来证明并检验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Na2CO3,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CaCl2溶液(或石灰水Ca(OH)2溶液或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 有沉淀生成? 二氧化碳确实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例8】在学习“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的一节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设计出多种方案。图10-6所示的是从中选出的四种方案。 各方案的操作如下: 图A:取下玻璃塞,打开活塞,滴下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图B:用适当的方法取下橡皮塞,晃动试管。 图C:挤压胶头滴管,滴下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图D:用注射器向塑料瓶中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对于图A~D你认为能达到实验目的的装置有(填字母编号)ABCD ,并从中任选一种按要求填充,该装置的编号以及对应的实验现象是A:水倒吸进圆底烧瓶中(或B水槽中NaOH溶液上升到试管中;C气球胀大; D塑料瓶变瘪)。 (2)如何取下B装置中的橡皮塞:戴上橡胶手套或用镊子等在液面下取下橡皮塞;对于B装置,有的同学心存疑虑,他认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并能和水反应,而B中大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既有氢氧化钠又有水,怎能说明它是和氢氧化钠反应呢?请你告诉他,只要补充做个CO2与H2O反应的对比 实验,就可消除他的疑虑。 (3)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思考:要想用上述装置产生类似的实验现象,还可换成 SO2 气体和KOH 相互组合 (填一种即可以)。 课堂达标检测 1.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NaOH溶液,滴管a中有NaOH溶液,实验时,先从滴管a处挤入几滴NaOH溶液,随即打开止水夹b,若要形成喷泉,烧瓶内的气体X可以是( AD ) A.SO2 B.CO C.H2 D.HCl 2.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干燥的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起.则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的是( D ) X是Cl2,Y是NaOH溶液 B.X是HCl,Y是NaCl的稀溶液 C.X是SO2,Y是NaOH溶液 D.X是CO2,Y是稀硫酸 干燥气体a 液体b A NH3 水 B HCl 水 C CO2 NaOH溶液 D Cl2 饱和食盐水 3.如图所示,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某气体a,胶头滴管中吸有少量液体b,当把溶液b挤进烧瓶后,打开止水夹不能形成“喷泉”的组合是( A ) 4.都能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泉实验的一组气体是( A ) A.HCl和CO2 B.NH3和CO C.SO2和CO D.NO2和NO 5.小郑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如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C ) A.石灰石和水 B.硝酸铵和水 C.氢氧化钠和水 D.氯化钠和水 6.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B ) 选项 烧瓶中气体 烧杯和滴管中溶液 烧瓶中的现象 A CO2 碳酸钠溶液 产生无色喷泉 B NH3 石蕊试液 产生红色喷泉 C SO2 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无色喷泉 D HCl 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喷泉 7.10克10%的盐酸与1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C ) A. CuSO4溶液 B. CO2 C. CuO D. H2SO4 8.将20克10%的盐酸和2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滴入石蕊试液,溶液为( C ) 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法判断 9.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充分混合,所得溶液与下列哪种物质不反应( B ) A.CuSO4 B.Fe C.BaCl2 D.SO2 10.有一包不纯的CaCO3样品只含一种杂质,取该样品5克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2.3克CO2,则所混杂质可能是(C ) A.K2CO3 B.Na2CO3 C.MgCO3 D.KHCO3 11.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再向这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碳酸钙和碳酸镁,待反应停止后,天平仍然平衡.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D ①碳酸钙、碳酸镁都有剩余②碳酸钙、碳酸镁均无剩余 ③碳酸钙无剩余、碳酸镁有剩余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③ 12.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B C A.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 B.10克碳酸镁和碳酸钠 C.5.6克氧化铜 D.10克镁粉和铜粉解 将10g不纯的碳酸钙样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共收集4.44g二氧化碳,且溶液中残留有不溶物.据此,试分析在碳酸钙样品中,关于①碳酸镁②碳酸钾③木炭粉等杂质含有情况,结论正确的是( )B A. 肯定含①和③,肯定不含② B. 肯定含①和③,可能含② C. 肯定含②和③,肯定不含① D. 肯定含②和③,可能含① 14.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在两边的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依然平衡的是( )D ①10克铁和10克锌 ②10克铁和10克氧化铁 ③10克碳酸钙和5.6克氧化钙 ④5.6克铁和6.5克锌 ⑤10克铜和10克氧化铜 ⑥6.5克锌和6.3克氧化锌 A.①②③ B. ③④⑥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15.某锌样品6.5g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0.195g。则其所含杂质可能是( )D A.Fe B.Mg C.Al D.Cu 16.有一包不纯的Na2CO3样品,其中只含一种杂质,现取该样品5.3 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2.4 g CO2,则所混杂质可能是(??)D A. BaCO3?? B. K2CO3??? C. CaCO3??? D. MgCO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