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1 年 级:九年级 课 时 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科学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T同步——物质的酸碱性 同步知识梳理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 白醋 酸果汁 稀盐酸 纯碱溶液 肥皂水 石灰水 氨水 食盐水 蔗糖水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 变红 变红 变蓝 变蓝 变蓝 变蓝 紫色 紫色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 无色 无色 变红 变红 变红 变红 无色 无色 结论 酸性 酸性 酸性 碱性 碱性 碱性 碱性 中性 中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 (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且 pH越大,碱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 注意: 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这种操作可能泡掉pH试纸上 一部分指示剂,以致比色发生较大的误差; 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试,因为水润湿后的pH试纸将测定的是稀释后溶 液的pH。 (3)我们实验室一样使用的pH试纸是广泛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1~14的整数。 (4)为了比较精确的测定溶液的pH,我们可以用精密pH试纸和酸度计(又称pH计)来测量。 三.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1.人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血液、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的酸碱度都接近于中性,而且变化极小; 2.胃液的pH在0.9~1.5之间,在这样的环境中铁屑都可被溶解,但胃本身却能安然无恙。因为胃里有一层“粘液屏障”,它是由粘液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出的一种胶冻状粘液,在胃粘膜表面构成一个保护膜,用来保护胃,防止胃酸对其本身的腐蚀及胃蛋白酶对胃本身的消化,还能防止粗糙的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 3.大多数的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在改良酸性土壤时,我们一般是使用熟石灰来调节其酸碱度。 4.雨水一般呈略酸性(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 的雨水称为酸雨。 同步题型分析 【例1】【2017年河南省】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 ) A.石灰水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烧碱溶液 【点睛】常见的酸为盐酸、硫酸、硝酸、醋酸等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液的质量减少,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溶液质量增加. 【例2】?【2018年重庆市B】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的清洁剂的pH=12。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 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NaOH C.混合使用能提高两者的清洁效果 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点睛】稀酸的化学性质有与指示剂的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部分盐的反应;而碱的化学性质为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与酸反应、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盐反应,根据性质选择试剂,只要出现不同的现象就是正确的答案。. 【例3】.【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休 【点睛】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及强氧化性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在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玻璃棒倒入水中且不断的搅拌,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在实验操作时量筒只能作为量器使用,不能做任何反应容器. 【例4】【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H2O B.H2SO4 C.NaOH D.CaCO3 【点睛】解题的关键时熟记酸、碱的性质,酚酞试液在碱性情况下变为红色,而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反应后整个装置内都变色,说明碱溶液过量,剩余碱性溶液。 课堂达标检测 1.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加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然后在左边烧杯中放入镁,在右边的烧杯中放入与镁质量相等的铝。待充分反应后,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天平保持平衡,左边烧杯中,酸没有剩余,镁可能有剩余 B.天平保持平衡,右边烧杯中,酸没有剩余,铝一定有剩余 C.天平失去平衡,左边烧杯中,酸一定剩余,镁一定没剩余 D.天平失去平衡,右边烧杯中,酸可能剩余,铝一定没剩余 2.下列有关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反应时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B.C.D. 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或说法正确的是 ( ) 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后变红,故CO2是酸 B.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呈酸性,故食醋的pH小于7 C.在铁制品表面涂“银粉”(实际上是铝粉)可防止生锈,是因为铝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弱 D.改变条件使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故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4.a、b、c三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镁充分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反应消耗a、b、c的分子数目之比为3:6:2。下列关于a、b、c的推断合理的是(HX、H2Y、H3Z分别表示三种酸 A.a、b、c三种酸溶液中的H原子数目:c>a>b B.a、b、c与金属镁反应的速率:b>a>c C.a、b、c的相对分子质量:b5.下列化学实验现象与图象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等质量的Al、Mg、Zn、Fe与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H2SO4反应 D.向过量的碱液中滴加一定量的酸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 7.有一镁的合金2.4g,在合金中加入1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后,金属与稀盐 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是镁铝合金,则 m>0.2 g B.若是镁铁合金,m=0.16g,则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 50% C.若是镁铜合金,则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 D.若是镁锌合金,则 m<0.2g 8.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或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在下列所给的有关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碳”是一个大家族,所有物质都含有碳元素 B.所有酸中都一定含有氧元素 C.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都会增加 D.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9.醋酸CH3COOH是一元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现取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和醋酸溶液等质量,分别放在甲乙两只烧杯中,各加入相等质量的镁粉,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5.则甲乙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是( ) A.甲和乙中金属都过量 B.甲和乙中酸都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镁过量 D.甲中镁过量,乙中酸过量 10.镁、铝、锌、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之间的反应规律及图象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 B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氢气质量与酸溶液的关系图象 C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锌、铁反应,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 D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锌、铁反应,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图象 11.(2分)下列各组变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Zn→ZnSO4 B.CuO→CuCl2 C.CaCO3→CO2 D.BaCl2→BaSO4 12.下列变化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AgNO3→AgCl B.CaCO3→CO2 C.Cu→H2 D.CuO→CuSO4 13.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如图中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当甲为氯化铵时,X可以为氢氧化钾 B.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X一定不可能为碳酸钠 C.当X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氢气、红磷、葡萄糖 D.当X为稀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氢氧化铜、硝酸银 14.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都有盐生成(其它物质省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生成的盐是硫酸钾,则①中发生的反应可称为中和反应 B.若生成的盐是硫酸亚铁,则通过置换反应来实现只有⑥ C.若生成盐是碳酸钙,由③来实现的反应物可以是纯碱和熟石灰 D.图中⑤处应补充的文字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和酸或非金属氧化物和碱 15.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 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②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一,能与酸反应 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一,也能与酸反应 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只有③ D.①②③④ 16.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下图中所示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 A.HCl NaOH BaCl2 Na2SO4 B.HCl Ba(OH)2 Na2SO4 BaCl2 C.H2SO4 Ba(OH)2 Na2SO4 BaCl2 D.H2SO4 NaOH BaCl2 Na2SO4 17.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见下图。下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 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 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 18.某学生将锌粒放人CuSO4溶液中,发现锌粒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同时还有少量无色无味气泡产生。对于产生气泡的“异常现象”,下列猜想无科学道理的是 A.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 B.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 C.CuSO4溶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某种酸 D.CuSO4溶液的pH可能小于7 19.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分数相等的足量的稀盐酸中,经实验测定并绘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A.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 B.金属甲比金属乙的相对原子质量大 C.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大 D.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化合价高 20.下图表示的是一定质量的Mg、Fe分别两份酸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一定不符合该图像的是 A.X为Mg,Y为Fe B.质量相等的稀盐酸与过量的Mg、Fe反应 C.过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与质量比为3:7的Mg、Fe反应 D.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的稀盐酸和稀硫酸与过量的Mg、Fe反应 1.D 2.B 3.B 4.D 5.D 6.C 7.B 8.C 9.C 10.C 11.B 12.D 13.A 14.B 15.C 16.C 17.C 18.B 19.C 20.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