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2019)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中华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公共参与: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知识梳理区】
知识点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_______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_________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__________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_________相协调。
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_______社会生活和________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_____、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________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知识点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表现:
(1)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团结统一、__________、勤劳勇敢、_______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
(2)核心:________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________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__________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__________。
(2)表现:伟大创造精神、伟大____________、伟大团结精神、伟大________。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1)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_______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_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永远的__________。
3.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1)过程: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_____,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_________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时代体现: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__________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形成了“红船精神”、________、长征精神、延安精神、_______、西柏坡精神等。②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_______内容,形成了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__________、“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____________、塞罕坝精神等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________________。
(2)要以培养担当___________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__________、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____________的中国梦。【我的疑惑】【课堂探究区】
导入:张伯礼获得人民英雄称号总议题:中医自信·民族精神议题一:望——
看风云变幻寻发展之路议题任务: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
设置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理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议题二:闻——
听出征号角感家国情怀议题任务
1:你看到了张伯礼身上的哪些闪光点?先纸笔速记有效信息,然后小班内交流。设置意图:锻炼学生捕捉关键信息能力,引出民族精神的含义。
议题任务2:有人说: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因此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结合所学哲学知识反驳这种观点。设置意图:引导学生对哲学知识的活学活用,加深对民族精神的认识。
议题任务3:你知道哪些具体的民族精神?能不能选择一个向大家做详细介绍?设置意图:展现学生搜集资料并展示的能力,突出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议题三:问--探价值追求悟薪火相传议题任务:你体会到民族精神的意义了吗?学生展示:诗朗诵《与你在一起》
设置意图: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生动展示民族精神是精神火炬。议题四:切--把时代脉络书崭新篇章自由畅想时间:2035年的你,社会,国家会是什么样子呢?或是大胆的想象,或是合理的规划,或是美好的愿望。。。。总有一个适合你,请分享给我们,让我们一起见证和努力!
设置意图:通过学生发言,总结弘扬民族精神最主要的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锻炼学生对时政的掌握程度。
【课堂小结】
【课后巩固区】【必须做对】
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
A.创造精神
B.奋斗精神C.团结精神
D.梦想精神
2.下列能够体现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是(
)
A.秦朝时,蜀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
B.我国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升空
C.土尔扈特族万里回归祖国
D.全国各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某校高二(2)班学生就树立爱国主义进行了一次班级讨论。同学甲认为:“拥护和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是真正的爱国,其他一切行为都是一种虚假的爱国表现。”此观点(
)
①立足时代要求,把握了爱国主义的主题②没有看到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表达③把握了各个时代爱国主义的共同主题④认识到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可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①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②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③可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④能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国正流行,经典咏流传”,《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激发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该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
)
①运用大众传媒,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我能做对】
6.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精神作为有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长期激励中华儿女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价值在于(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②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完成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④立足中华传统文化,为创造中华民族文化新辉煌提供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9年6月6日贵州遵义、澳门两地大学生联谊活动在遵义举行,在娄山关两地大学生瞻仰纪念碑,回顾红军四渡赤水,强渡乌江等历史场景,重温革命时期波澜壮阔奋斗历程。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用嘹亮的歌声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深深祝福。这一活动()
①给民族精神注入时代元素,促进民族精神的发展②有利于唤起历史记忆,展现民族文化的时代强音③用以歌咏志的方式,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④引导青年学生认同民族精神,并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疑似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8·全国I)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在长期抗击自然灾害和疫情的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2010年8月7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灾情发生后,各地又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战胜困难,重建家园。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这场硬仗,我们能赢!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探究任务]
1.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简要说明培育和弘扬这种精神有什么重要作用。2.
在当代中国,你认为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