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了解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认识使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燃烧条件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科学的认识研究燃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过程】 一.燃烧 1.燃烧的定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课本第88页) 事例 所观察到的现象 镁条的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溅,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黑色固体。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红磷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白烟,产生大量的热 硫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燃烧的特征可归纳为: 现象:发光、发热 本质:化学变化 〖交流与讨论〗书P89 讨论总结燃烧的条件。 2.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注意: (1)只有当3个条件同时俱备时,物质才能燃烧,缺一不可; (2)物质的着火点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3)在广义的燃烧概念中,物质不单单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如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讨论:燃烧是否一定需要氧气? 钠在氯气中燃烧。 3.两个经典实验 (1)烧不坏的手绢 现象:点燃后,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毫无损伤。 解释:酒精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促使一部分的酒精挥发,以及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使手绢的温度无法达到其着火点以上,以致无法被点燃。 (2)红磷与白磷的对比实验 现象:铜片上的磷燃烧起来,放出大量的白烟;而铜片上的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没有燃烧起来。 解释及结论: 1).红磷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度左右,而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度左右,所以相同的温度下,加热的温度只能在100度左右,白磷能够燃烧起来,而红磷不能燃烧。故燃烧的条件之一为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2).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在热水中没有足量的氧气,因此燃烧的条件之二就是要有充足的氧气接触。 补充:如何能使水中的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 方案一:用导管向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或氧气即可,可以看到白磷周围产生白烟,甚至有火光。 4.燃烧的影响因素 (1)燃烧的点燃方式的不同,主要是由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如:火柴能点燃纸张,而不能点燃木柴,主要是纸张的着火点比木柴的着火点低。 (2)燃烧的剧烈程度:主要影响的因素有氧气的浓度、氧气与可燃物的接触面积大小、可燃物的颗粒大小 〖观察与思考〗p90 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主要是由氧气的量不同,引起燃烧的程度不同 1.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区分 比较事项 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 燃烧条件 有充足的氧气 氧气不充足 燃烧速度 快 慢 释放热量 多 少 燃烧效率 高 低 生成物 (以碳、氢元素为例) 二氧化碳和水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水和小的炭黑颗粒 以碳的燃烧为例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充足) 碳 + 氧气 一氧化碳 (不充足) 启示 从获取能量和保护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一氧化碳的一些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通常情况下密度略小于空气 (2)化学性质: ①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②具有剧毒性:CO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之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3)用途:家庭常用于气体燃料(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就是一氧化碳) (4)CO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之一,主要来源:气车尾气、燃烧不完全燃烧、管道煤气漏气等; (5)防止CO中毒的措施:尽量使燃烧完全燃烧,及时通风 问题讨论: 1.冬天有人在房间里放置一只燃烧木炭的火盆取暖,谈谈采用这种方法取暖要注意的问题。 2.家庭燃气灶一般用气门(用来调节燃气的进气量)和风门(用来调节空气的进气量)来控制燃烧。若火焰颜色发黄并有少量黑烟产生,这时发生的是完全燃烧还是不完全燃烧?怎样操作才能使燃烧恢复正常? - 3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