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力的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平衡力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知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情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思考能力。 通过探究,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怎样设计实验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习准备:二力平衡条件器材2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牛顿第一定律,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二力平衡 (1) 观察与思考课本图7-18插图中的各个物体所处的状态是什么? 请学生分析课件上物体受力情况。 分析总结得出:在物理学中人们常把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再请学生观察观察另外四图:腾空而起的火箭、进站的汽车——速度大小变化 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方向改变 、站在匀速上升的顾客。分析判断哪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再请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的平衡状态与不是平衡状态的例子各两个(学生讨论汇报)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对平衡状态的理解) (2) 请学生分析观察的四幅图各自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并在课本图上直接画出力的示意图。 (教师分析前面两个图的受力,学生分析另外两个图的受力) 总结得出: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力称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二力平衡。(板书)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一)猜想 请学生思考: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教师实验: ①悬挂在细线下的静止的砝码,让学生分析状态和受力情况 ②让砝码做单摆运动,让学生分析状态和受力情况 请学生思考:那么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即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可以从力的三要素考虑这两个力的条件 (二)怎样进行实验探究? 方法:控制变量法 提示:可以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改变一个量而让其余量保持不变设计实验 让学生讨论说出实验步骤 步骤1:使两条线向相反的方向拉,并在同一条直线上。在线的末端挂钩码。通过操作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卡片平衡,什么情况下不平衡。 当两侧挂的钩码个数相等时,卡片平衡,如不相等,则卡片不平衡。即两侧的拉力相等。 步骤2:保持两侧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直线上,观察卡片能否平衡。将卡片扭转一个角度,使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卡片不能平衡。只有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时,卡片才能平衡。 步骤3:如果方向相同,卡片不能平衡。两个力的方向必须相反,两个力才能平衡。 步骤4:如果用剪刀将卡片剪开,砝码会立刻向两侧掉下去。两个力一定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说明:①本实验是在不计卡片重力,卡片只受两个力作用,便于研究二力平衡的问题。 ②定滑轮的作用:改变施力的方向 学以致用 教师举例:①静止的悬挂的电灯②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③杂技演员④高空王子阿迪力 说明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运用 选择题 ①下列四图反映了二力平衡的是( ) ②下面物体中受的是平衡力的是( ) A.在足球场上滚动的足球 B.自由下落的苹果 C.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D.在空中飞行的人造地球卫星 (3)解答题 ①静止悬挂的电灯G=2N,电线的拉力 F=?方向如何? ②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10m/s的汽车,f阻=1.5×105N,方向水平向左。 F牵=? 方向如何? 速度为15m/s呢?(阻力保持不变) 四 、 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方法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