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必备知识: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2、关键能力:通过矛盾的学习,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观点看问题,,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核心素养: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教学重点】矛盾的概念;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教学难点】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的观点(七、八课),实质和核心:矛盾观(第九课)导入新课:我们这节课来学习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讲授新课:阅读教材P67-72页,思考下列问题:(认真阅读、勾画答案,标记疑难、提出问题。)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基本属性?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4.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原理及其方法论?5.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原理及其方法论?6.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教师提出问题:分析第九课引言,联系、发展、矛盾的关系?结论:1、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2、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3、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引言中要记得知识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师生读材料:体味矛盾塞翁失马住在边塞的一个老头,是养马高手,和马有深厚的感情。一天他养的马丢了,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就不算是好事呢?几个月以后,这匹马果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了。别人又来祝贺他,他说:这怎么知道就不是坏事呢?不久,他的儿子骑好马把腿摔坏了。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知道就不是好事呢?果然,不久发生了战争,他的儿子因为腿坏不能上战场,一家人得以享受天伦之乐。这则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教师点拨: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逻辑矛盾可以避免。例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统一属性),斗争性(对立属性)。3.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分析书中67图,悬挂在山崖上的两个人,你敢吗?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离开其中的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教师给出材料,师生体会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道德经》“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赫拉克利特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丑,也无所谓美;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同一性的第二个含义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注意两点:(一)是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例如:A、化合中包含着分解,分解中包含着化合;B、遗传中包含着变异,变异中包含着遗传;(二)是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转化为成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可转化为好事)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进步与落后可相互转化)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可转化为资源)针对性练习《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观点表明(C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4.矛盾的斗争性含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教师举例: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斗争的。学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学生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方面是相互区别的。探究: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讲的斗争及政治斗争是一回事吗?哲学上讲的斗争——共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具体矛盾斗争,政治用语中的斗争——个性,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教师提出问题:说一说:我们身边还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学生举例: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绩的好与差、休息与学习、学习与娱乐等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风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暴力与和平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师提出问题:请根据矛盾的“斗争性”含义填空:喜——攻——强——深——思考:只要是“截然相反”的事物一定是矛盾的吗生:两个事物必须处于一个统一体当中,才构成矛盾。5.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同一性是┄┄斗争性是┄┄②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联系: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分析: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强调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师生体会: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说明: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②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在统一中对立,只有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出现“排斥”或“斗争”。【思考】在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密切的人,往往是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之间具有同一性,正因为最亲密,往往也就越能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对立的机会也越多,体现了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教师举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共同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两者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其利益要求是相互排斥的;而无产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没有依存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他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与斗争。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归纳: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同一性是┄┄斗争性是┄┄②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联系: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师归纳本目题原理:归纳: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理【原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创造条件,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防止矛盾向不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原理】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区别①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矛盾的斗争性含义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联系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②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②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主观题训练:材料: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答案:①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致使一些人失业。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1)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空间)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时间)以下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二十一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后,就没有什么矛盾了。旧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归纳:矛盾普遍性原理【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注意:矛盾的普遍性有两种含义①第一种含义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②第二种是指同类事物共同的状态本质和属性。简单理解就是同类事物的共性(共同点)2、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特殊性的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事物)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猜猜他(她)是谁?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林黛玉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关羽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举例:植物的成长:发芽 幼苗 发育 开花 结果 死亡蚕:卵—幼虫—蛹—蛾子人的一生: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归纳: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成语或者俗语符合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入乡随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违背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千篇一律;一刀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鸡蛋;张冠李戴;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教师举例:白马非马六国时,赵人公孙龙善辩。据说,他有一次骑马过关,关吏说:“马不准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说着就骑马过去了。想一想:公孙龙的论断有无合理性?从哲学角度看它错在什么地方?公孙龙犯了什么错?他故意夸大了白马的个性、特殊性,而否认白马作为马的共性、普遍性。白马、黑马、黄马——强调区别(个性);马——强调共同点(共性)3、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个性是指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也可以叫“矛盾的特殊性”或“个别”。共性是指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特点,也可以叫“矛盾的普遍性”或“一般”。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强调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强调共性(1)二者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思考:水果和苹果、梨、香蕉是什么关系?(1)、为什么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2)、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说明什么哲学道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B、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苹果、梨、香蕉等都包含水果的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区分是不是绝对不变的?②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中国人——黄种人——人——动物——生物归纳: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坚持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①坚持从特殊——普遍——特殊的工作思路。现实生活中做法:先试点再推广;解剖麻雀;学习经验等。例如:房产税首先在重庆、上海搞试点②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小结:归纳本框题的原理方法论归纳: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理【原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创造条件,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防止矛盾向不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原理(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原理】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区别①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矛盾的斗争性含义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联系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②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②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4、矛盾普遍性原理【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坚持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课堂小结】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什么是矛盾(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2)矛盾的特殊性(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巩固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