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教案

资源简介

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教学设计
(一)学科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科学精神:通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公共参与:理解了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积极参与文化创新。
(二)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抗疫剧《在一起》的创作,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懂得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2.能够结合抗疫题材雕塑《使命》的创作,理解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3.能够结合敦煌莫高窟的创作,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三)议题设置
议题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议题二:立足时代、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教学难点: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2020年成为不平凡的一年,文化领域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创作了许多以抗击疫情为题材的优秀文化作品。就在国庆期间,首部抗疫剧《在一起》在各大卫视播出,下面我们通过一段文艺报道来了解这部剧的创作过程。多媒体展示视频“中国文艺报道——抗疫剧《在一起》”
2、新课讲授(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合作探究一:结合视频和材料,思考:该剧为什么能高获赞,获得诸多关注与转发?多媒体展示材料:抗疫剧《在一起》还原度高获赞一直都有网友说,不需要多少创作改动,这些英雄人民的故事可以直接搬上荧幕。众望所归之下,首部抗疫剧《在一起》国庆期间上线播出。该剧预告片发布后就获得了诸多关注与转发,在各家媒体评论区中,出现的最多的留言就是“真实”“好哭”。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并回答点拨:
(1)该剧弘扬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2)立足人民群众,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得出结论:(一)总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合作探究2多媒体展示材料:首部抗疫电视剧《在一起》,致敬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该剧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故事为基础,每两集一个独立故事,由《生命的拐点》《摆渡人》《同行》《救护者》《搜索24小时》《火神山》《方舱》《我叫大连》《口罩》《武汉人》十个单元故事组成,讲述了平凡人的挺身而出参加全民武汉抗疫的故事:他们中有义无反顾为人民建起一座白衣长城的医护工作者;有万里赴戎机、八方支援的各地医疗队员;有秉承革命军人优良传统、闻令而动、誓死不退的军医;有平凡又伟大的外卖小哥和专车志愿者;有自救互救、守望相助的普通市民;有积极投身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有在联防联控工作中扎根基层的疾控、社区、公安人员;有误打误撞留在武汉成为志愿者投身抗疫事业的年轻人;有克服种种困难转产口罩、为“复产复工”做出贡献的人们。这些普通人构成了全国上下、各行各业抗击疫情的主力军,为抗击疫情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影视界大集结,编剧、导演通过各种方式深入采访、调研,力图让真实更加有力量,让创作更加有厚度。
思考:结合电视剧《在一起》的创作,说明如何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并回答点拨:
(二)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1.原因: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2.措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
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合作探究3“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个发人深思的提问,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
思考:如果你是一位文艺工作创作者,该如何回答,为什么,又该如何做?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并回答点拨:
(三)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1.原因: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2.措施: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文化权益,生产创作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精神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归纳总结: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怎样做到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议题二:立足时代、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材料:文化作品,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抗疫剧《在一起》,以真实、鲜活、温暖的现实主义创作基调,准确、迅速、及时反映时代主题,珍视、铭记、弘扬这一时代事件背后最伟大的中国人民,引起国人的共鸣。结合材料,分析这部剧的创作对文化发展的启示。学生思考并回答砥砺初心书写时代——文艺界共商新时代艺术创作之路11月3日,在四川成都举办的2020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文艺界相关负责人齐聚蓉城,谋划“十四五”艺术创作新格局,共商新时代艺术创新之路。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是艺术创作工程,是塑造人的工程,更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工程。”中国美术馆组织雕塑专题班,以“为抗疫而塑”为主题,创作了《使命》《天职》等21件聚焦抗疫的雕塑作品。多媒体展示视频“撒贝宁讲述《使命》”
二、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为什么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1.①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②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2.怎样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把握时代潮流,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合作探究5多媒体展示材料:敦煌石窟是佛教的艺术宝库,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最广泛的题材是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等;佛经故事画,是以佛经中各种故事完成的连环画;经变画,是隋唐时期兴起的大型经变,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象中的极乐世界;佛教史迹画,表现佛教在印度、中亚、中国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人物相结合的题材;供养人画像,即开窟造像功德主的肖像,这是一部肖像史。
思考:敦煌石窟这座艺术宝库,是如何创造它的价值的?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并回答
点拨:三、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怎么样实现资源融通,综合创新?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2.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又向外看,既向前看,又向后看,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归纳总结: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1.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中心。
2.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3.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课堂小结:通过这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下节课我们将从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的角度继续学习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后作业:假如你是一位文艺工作创作者,请你从“脱贫攻坚、黄河文化、抗美援朝、抗日战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创作一个文化作品,谈一谈你的创意。
跟踪训练
1.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文化创新要注入时代精神②文化创作要关注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③文章的优劣取决于时代的变化④文体的兴衰与时代的兴衰同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新时代新征程凝聚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②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
“③面向未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进行文化渗透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