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框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为“国家强 经济体系必须强”,主要讲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构成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意义、目标、要求。第二目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阐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确立依据:第一课和第四课都涉及到了效率与公平,第二课提到了市场体系,第三课讲到了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一定意义上说,本册教材都是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主题展开的。这对于把握全册书的脉络十分重要。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实体经济确立依据:学生掌握这一部分内容较为困难,该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三)地位作用本框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第一框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五大发展理念这一理论内容,重点讲述实践层面如何做。同时,又为第四课中讲解收入分配体系做好铺垫。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且对本节课所讲的五大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探索精神和生活体验。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缺少对该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主要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录播教室、Pad、白板、视频、课件等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进行城市设计,了解当前我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基本特征,理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明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2.科学精神:通过模拟市长,针对城市治理问题给出建议,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构成;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要求,阐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意义和主要任务;聚焦当今城乡区域发展问题,明确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的主要任务。3.公共参与:能够关注中国当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结合自身实际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言献策、贡献青春力量【自主学习反馈】方法:自主学习法 由2013年习总书记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导入主题。然后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的反馈,课前要求学生根据pad推送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整合教材内容,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与同学交流,答疑解惑,最后将依旧有问题的地方通过pad推送回来。【设计意图】通过“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一句话导入,这是本课的一条价值主线,整节课围绕着这句话展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5自主学习反馈,对本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对本课的重点进行展示,达到了导入了新课的目的,暂不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又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伏笔【主要教学环节】(一)议题一 城市建设篇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过程:1.播放视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该视频为“模拟城市”游戏的介绍宣传片)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游戏规则进行城市设计,对课前设计的城市规划图进行完善和补充,并通过Pad提交最终的设计图。3.城市建设展示分享:有哪个小组愿意为大家展示设计的城市规划图?小组进行城市建设展示分享。4.城市建设经验总结:哪位同学点评一下上述小组分享的城市规划图?在城市建设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点评:都看到了城市建设中要注重农业、工业、商业协调发展;生活区、工业区配套设施完善,注重环保;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各产业之间紧密联系,实现协同发展......教师归纳:这些都启示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设计意图】从《模拟城市》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入手,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巩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为接下来讲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实践要求做好理念思想铺垫,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整堂课更加完整。(过渡)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在发展过程中势必然会出现问题,我们不妨仍从城市入手,探索城市治理。(二)议题二 城市治理篇方法:情境教学法过程:1.设置情境:我是市长2.演绎学习: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所要治理的城市,针对城市的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1号城市:1号城市曾经拥有非常强大的制造业。曾经201万总就业人数里,有85万的制造业工人,占比高达42%。在制造业最辉煌的时期拥有完备的纺织、钟表、塑胶和电子产业链。但是,后来开始抛弃实业,只对所谓的金融、地产、投资感兴趣,然而想要的金融中心并没有建成......市民投诉:房价过高、就业压力大、城市缺乏竞争力......2号城市:2号城市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具有先天优势,吸引了大量资源和人口聚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等大城市病也愈演愈烈。与之相比,相邻的城市在资源分配中居劣势,大量资源和人口转移出来,产生了“环城市贫困带”,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亟需解决。市民投诉: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区域发展差距悬殊......3号城市:3号城市与其他城市不同,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拥有很多知名的农业品牌,也拥有比较好的自然风光。然而,该市发展缺乏活力,农产品附加值比较低,郊区农民收入不高,配套设施落后......市民投诉:农产品卖不出去、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不高、城市缺乏竞争力......4号城市:4号城市是著名的港口城市,外贸行业一直是该城市的龙头产业,出口的产品远销海内外。随着竞争加剧,该城市的风光不再,传统的服装、纺织、鞋类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更是遭遇寒流,如何重振该城市的竞争力,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成为大家的期盼。市民投诉:产品出口不畅、全球竞争力缺乏......3.小组分享对于该城市所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4.归纳总结:(1)城市强,经济体系必须强!(2)推及到国家,我们的国家强,经济体系也必须强!【知识重现】名词解释: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境,从模拟的现实问题出发,能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抓住时机对城市建设进行提升,由城市治理提升到国家治理,由浅入深讲解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既解决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困惑,突破难点,也对学生进行了价值观的指引。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展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渡)刚才我们意识到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要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三)议题三 国家发展篇方法:讲授法过程:1.晒一晒: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哪些问题?2.思考回答:新时代,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同学们,大家刚刚对于四个城市的问题对策研究就已经给出了较为明晰的方向和答案。这四个城市的问题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透过城市的发展对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许多启示:1号城市的原型为香港:启示我们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2号城市的原型为北京:启示我们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3号城市的原型为珲春:启示我们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易混区分】同为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2号城市和3号城市两者的侧重点是否一样?不一样,2号城市更加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3号城市更加注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4号城市的原型为青岛:启示我们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3.总结: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我们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布好局谋好篇。【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力图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将眼光由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转移到国家的发展战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同时,通过点播升华,能够突出重点,理清易混点。【结束新课,升华主题】方法:情感教学法过程:1.(音乐,激情齐读)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那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青年勇担当!少年当自强!2.主题升华:新时代,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同样的,新时代的青年也正处于重要的人生发展期,如何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思考的时代话题,作为青少年的你们应该如何为国家的发展增砖添瓦?【设计意图】学生在习近平的话中进行自我分析、反省和决定,让整堂课从国家发展落脚到学生的人生选择,使整堂课得以升华,充分突出了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通过齐声朗读,将整堂课推向高潮,为教学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留给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个性化教学课后可组织学生调查研究自己的家乡——青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所学为推送青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拟写建议,并发送至市长邮箱。板书设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城市建设篇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二、城市治理篇1号城市:稳定房价、发展科技、实体经济......2号城市:区域联合、治理交通、资源互通......3号城市: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4号城市:对外贸易、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三、国家发展篇1.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2.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3. 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作业设计及检测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下列体系属于这一战略目标范畴的有(D)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③统一开放、全面进口的产业体系④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作用在于(D)①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创造财富的根本源泉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④为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根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教学反思、总结对议题式教学的反思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或合作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本堂课在实践过程中,以议题为引领,学生学习热情高,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议题式教学的原则。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都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得以达成,总结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议题式教学这一方法运用得当。本节课设置了紧紧围绕习总书记“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通过游戏入手,设置了“城市建设篇”“城市治理篇”和“国家发展篇”这三个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在“城市建设篇”中,通过模拟城市建设,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设计符合科学的宜居城市规划图,在设计城市的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了思想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设计城市规划图,学生们能够从游戏入手,深入浅出,深刻认识到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的发展思想和发展理念。在“城市治理篇”中,设置了“我当市长”这一情境,请学生选择城市并针对所选城市出现的问题给出解决措施,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了解城市治理过程中的困难和阻力,同时能够更好地意识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小见大,城市强,经济体系必须强!那么国家强,经济体系也必须强,我们要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从而使学生在研究议题的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国家发展篇”中,通过教师的点播升华,让学生意识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该部分与议题二“城市治理篇”一脉相承,在中国经济的大背景下展示4个城市的原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课堂与实际、个人与国家的紧密联系,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经过本堂课的实践再次证明:该方法有助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体分析该方法运用得当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观察发现,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注重灌输,而议题式教学能从建构的角度对解决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例如,“城市建设篇”中“模拟城市”游戏的设置,先是用视频的方式表述该游戏规则,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活课堂,进而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紧接着组织学生分享展示,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学习,提高了自己的综合思维能力。二、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运用游戏和设置情境并不是我的最终目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因此,在学生分享成果之后,教师应启发学生在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和碰撞,做出最优选择。整节课的议题式教学都紧紧围绕“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展开,突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每一议题的分享之后,教师给与一定的引导启发,进行升华,真正做到合作内化、点播升华的目的。同时,当学生能进行正确理解和理性评价后,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人生选择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将中国梦与国家梦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然而,本堂课也仅仅作为该方法的一次教学尝试,如何更好地设置议题、引导学生活动是我接下来要努力探索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为了议题这个形式而教,在借鉴优秀方法时不能照搬照抄,应当批判地继承、吸收,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