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与世界深度互动 课件(共41ppt+4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与世界深度互动 课件(共41ppt+4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新课导入
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3.2
与世界深度互动
第三课
与世界紧相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
2、明确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3、认识到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4、形成对待世界文明的正确态度;
5、掌握文化借鉴的原则。
能力目标
能够用国际视野看待中国的影响和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
?树立开放意识和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中国对世界经济、文化、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难点
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的意义和要求
越来越多的外国记者来中国报道两会
(1)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外国记者来中国报道两会?
①因为在两会上要讨论国家的大政方针、决定国家重要事务。
运用你的经验
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民主政治进程加快,对外交往的广度、深度扩大,中国的发展对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记者关注我国的两会。
(2)你怎么看待两会上的这些“多"?
①两会上的这些“多”说明人们学汉语的热情增加,中国的开放程度在扩大。
②展示了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让他们更好触摸到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
③使外国记者可以见到更多地方代表,触及各方面感兴趣的问题,更多了解中国社会的情况。
盘点中国文化名片
一、中国的影响
1.
Your
text
Your
text
Your
text
Your
text
?文化之风,激荡起强烈的文化对流。在德国,有个名叫迪特福特的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飘彩旗,人们扮成中国古代的皇帝、大臣等各种人物,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为什么异国小镇能与遥远的中华文明之间产生如此强烈的共振?当地的说法是,因为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他们迷上了中国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庆祝中国春节。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1、中国对世界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①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二十四节气”创意作品与文化习俗交流活动走进了纽约联合国总部。
在国际气象界,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②北京京剧院演出的经典剧目《杨门女将》在巴黎城市剧院连续演出四场,弘扬了国粹艺术。
③2017年9月,“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英国行——庆祝中英建交45周年”主题活动在中国驻英大使馆盛大举行。
(1)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庆祝中国春节,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越来越多的国家庆祝中国春节,表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文化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
(2)在国际舞台上,你还感受到哪些中国文化的影响?
思考:越来越多的外国影视公司以中国文化为视角拍摄影片,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①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思考:中国经济如何影响世界?
2020年11月5—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在上海举行。
首届进博会签约额578.3亿美元!
第二届进博会意向成交金额711.3亿美元引外媒关注!
第三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经贸合作成果再创新高!
这份进博“成绩单”,提气!
6天里,不仅是大型“买买买”现场,展期内掀起密集“签约潮”,大批参展商秒变投资商。进博会首日,浙江省在与欧洲领军企业的对接会上签约外资项目61个,总投资达109亿美元;
②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中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物美价廉、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用品。
中国经济名片
从2009年开始,也就是中国企业和投资开始大量进入埃塞俄比亚之后,埃塞每年的GDP增长率堪称全球之最。2010年的增长率达到11.4%,最低的时候也没有低于7%,去年在经济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9.2%的增速。从2009年到2018年,埃塞俄比亚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0%
中国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提供机械和设备;通过向国外投资,使急需发展资金的国家把握发展机遇;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稳定器。
结合材料思考:中国在世界格局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2020金砖国家会议
③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国秉承“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④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这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①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②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③中国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国秉承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和实践,为人来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认同。
1.中国影响的表现?

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以下图片文明成果分别属于哪个国家?
天坛祈年殿——中国
克里姆林宫——俄罗斯
02
兼收并蓄
交流互鉴
金字塔——埃圾
埃菲尔铁塔——法国
思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1.为什么中华文明要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原因、意义)?
②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促进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通过精神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02
兼收并蓄
交流互鉴

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能有效减少垃圾量、
节约资源。
近年来,我们借鉴德国、加拿大等国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经验,加大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力度。同时,
我国公众的垃圾分
类处理意识也明显提高。
讨论:①请在身边寻找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事例,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②我们在学习世界其他文明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我国的榫卯结构被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的建筑行业所借鉴。
行人优先是驾车人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驾车人要提前减速,让行人先行;
不与行人抢行,不按喇叭催促行人;
......
汽车来自西方,汽车文明也起源于欧美。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①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②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③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2.如何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
3.如何促进世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进
步,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①坚持从本国、本民族世纪出发,坚持取
长补短,择善而从,兼收并蓄;
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③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课堂小结
与世界深度互动


的影响
兼收并蓄
交流互鉴
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新的路径。
文明交流借鉴的意义
正确对待其他文明
1、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文艺晚会在厦门闽南大戏院上演,晚会从闽南童谣《月亮周光光》到普契尼的咏叹调《今夜无人人睡》,从颇具情趣的畲族婚礼现场到埃及金字塔、巴西面包山、俄罗斯夏官、南非自由公园……这场晚会向世界传递着中华文化自信和包容的力量。这启示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必须(

①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开发
②积极弘扬传统美德,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
③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④融合外来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随堂练习
C
2、2019年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为此,我们应该(

①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明交住壁垒
②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中华文明成果
③以兼收并蓄的心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④以平等尊重的态度,推动亚洲文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C
3、《流浪地球》是第一部IMAX
3D形式的国产科幻电影,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的曲折故事。影片刻画的一家三代人关系突出了中国式家族认同,而带着地球一起在太空航行既表达了对故土家园的情怀,也表达了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思考。影片中“中国人带着地球去航行”


①反映了中国科技文化成就和对未知宇宙的探索追求
②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和家国情怀
③诠释了中国人民天下大同、共克时艰的精神境界
④宣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未来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4.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先哲写道:“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用清水增加味道,谁能喝得下去?如果只是一琴或一瑟,谁能听得下去?从访问英国时谈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两位东西方文学巨匠,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谈到法门寺的城外琉璃器;从与印度总理莫迪的“西安会见”,到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宝蕴楼茶叙”,每逢出访或在国内举行外事活动,习近平主席经常在署名文章、演讲、活动中观照“文明交流互鉴互存”这一话题,这几乎成为外事活动的“标配”。“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随着习近平主席的身体力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善于发现、欣赏、借鉴其他文明的价值,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
我们应如何正确理解“文明交流互鉴互存”?
材料探究
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相互借鉴而丰富;②对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③每个国家、民族不分强弱、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④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