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标依据课标要求: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在学习本框题之前,学生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框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地位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旧哲学的根本特点。所以学好该框题能够为后面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我们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学科素养
1、政治认同: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2、科学精神:明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弘扬科学精神。
3、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地尊法、守法、护法。
4、公共参与: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真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学难点: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学法: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探究式式学习。
一、新课导入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二、讲授新课(一)实践与认识
探究活动一:说一说你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了解?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分享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识,引导出认识的含义和类型。
探究活动二:在对新冠疫情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后,同学们在生活中采取了哪些预防新冠肺炎措施?通过对如何防御新冠肺炎的讨论,引出实践的含义,并进一步分析实践的特点。
教师小结: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主观能动性教师补充:科学实验活动、生产实践和变革社会实的践是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探究活动三:观看视频《敢医敢言,生命至上-钟南山》通过观看钟南山院士的事迹,理解并阐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并进一步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探究活动四:观看《开学第一课》上陈薇院士分享新冠病毒疫苗研制过程,思考:是什么推动了新冠疫苗的研发?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探究活动五:分享当前中国新冠疫苗研发成果,思考疫苗是否安全有效,谁说了算?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探究活动六:观看视频《一切为了人民》,思考我们为什么研究新冠病毒,不断科研攻关?引导学生明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同时进一步引申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抗疫精神推动抗疫战役的胜利。
原理总结世界观: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方法论:
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课堂小结
1、认识与实践
(1)认识
①含义
②类型
(2)实践
①含义
②特点
③形式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了我们()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
2、2020年8月19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在诊疗方案的修订和完善过程中,我们总结临床经验,不断优化诊疗措施,使诊疗方案能够更科学、更精准、更完善、更全面,更好地为提高新冠肺炎的救治水平提供指南和规范的框架。材料表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
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
3.“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4.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认识与实践(1)认识①含义②类型(2)实践①含义②特点③形式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带领学生学习明确实践的含义与实践的特点,通过情境探究引导学生全面参与课堂,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新知识,课堂生成的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全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