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共27张PPT+3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共27张PPT+3视频)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新课导入
巴西的亚马逊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雨林,它覆盖了南美洲40%的面积,是3000多万人和无数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家园。亚马逊经常被称为“地球之肺”。8月,亚马逊地区森林大火多发且持续燃烧,过火面积超过100万公顷,玻利维亚有上千户家庭受灾。大火持续时间长,燃烧面积大,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较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气溶胶,对当地乃至全球的气候都产生较大影响。
火灾原因:非法的土地掠夺者毁坏树木,并且用火来清理土地,很多森林已经被清理出来用作农田。
思考:亚马逊森林大火体现了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
提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人类破坏自然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6.2
共筑生命家园
重点问题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4、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探究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思考:1.55年来,塞罕坝发生了什么变化?
2.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塞罕坝”
是历史上“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的开围放垦加上山火不断,到解放初期,这里的原始森林已变为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1962年,林业部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务林人战风沙、斗严寒、抗干旱,营造今天的百万亩人工林海。55年后的今天,高岭之美浩荡重现。
一片绿洲、天然名苑、皇家猎场。
千里荒漠,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原因:
开围放牧,过度砍伐,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
探究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思考:3.塞罕坝发生的巨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互依存
共生共荣
动态中的平衡
发展中的协调
进取中的有度
多元中的一致
“纷乱”中的有序
重点识记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笔记区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致、“纷乱”中的有序。
探究二: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952年,一场大雾在英国伦敦持续了五天,当时伦敦冬季多用燃煤采暖,市区还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整个伦敦城笼罩在烟尘煤气中。据英国官方统计,在大雾持续的五天里,死亡者多达4000人。在大雾过去的两个月内,陆续又有8000多人因毒雾死亡。英国媒体将这次污染事件称为“杀人雾事件。”
活动一:伦敦“杀人雾事件”
思考一:
“杀人雾事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无节制的燃煤采暖、用煤发电,产生大量污染物,破坏了大气环境。
思考二:
“杀人雾事件”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提示: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探究二: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个牧场,牧民有两种做法,一是适当的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尽量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是尽可能多的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
活动二:假如你是牧民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
思考:对比图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重点识记
笔记区
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2
探究三: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地处浙江省安吉县的余村,群山环抱,秀竹连绵,四季常青。20世纪70-80年代,余村为解决温饱问题,开矿、建水泥厂,成为全县有名的“首富村”,
但很快尝到了苦头:水泥厂污染空气,到处是灰;山林被破坏,水土流失;炸山开矿导致伤亡事故不断。2003年,当地政府提出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县,余村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村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发展前景一度陷入迷茫。
活动一:余村两山理论
开矿、建水泥厂。污染空气、山林被破坏,水士流失;炸山开矿导致伤亡事故不断,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思考:这是一条怎样的致富道路?
探究三: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活动一:余村两山理论
思考:这是一条怎样的致富道路?
习近平到余村考察,称赞余村关停矿山、水泥厂是“高明之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长三角游客多,这坚定了余村发展生态旅游。自此,余村封山护林,重新制订发展规划,把全村划为休闲旅游区、美丽宜居区、生态农业区三个区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以舒适、优美、生态、人文为目标,建设“美丽乡村”;围绕“文创小镇”“智慧小镇”建设,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增强发展后劲。余村定成了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生动地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走绿色发展道路,将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探究三: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活动一:余村两山理论
思考:通过余村两条发展道路对比,我们获得了哪些启示?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绿水青山
VS
金山银山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VS
=
=
二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阶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一阶段: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
探究三: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活动二:P85探究与分享
造纸厂虽然效益还不错,但安装一套治污设备还是太贵了,不合算。
村民王婶
小清父亲
造纸厂厂长
在造纸厂打工能赚钱,一点儿污染算不了什么。
虽然造纸厂能带来一时的经济效益,但它违规排放,对村民健康影响太大,得不偿失。
思考:分析这三个观点。
村民王婶的观点正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更不能以牺牲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造纸厂厂长的观点错误,缺乏环保意识,没有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只顾自己的经济收益,忽视对污染的治理。
小青父亲的观点是错误的。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探究三: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走绿色发展道路,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活动二:P85探究与分享
思考:此案例为“走绿色发展道路”带来什么启示。
探究三: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活动三:北京市垃圾分类
?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据介绍,修改后的条例首次明确,单位和个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并对个人违法投放垃圾的行为,实行教育和处罚相结合。违规投放的个人“屡教不改”,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结合视频和材料思考:在生活中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探究三: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实施,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加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并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规则。
活动四:环保立法
《民法典》也有“绿色民法典”之称。因为其不仅确立了绿色原则作为民法基本原则,还以近30个分布于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各编的绿色条款,系统构筑了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的绿色法条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思考:加强环保立法对建设生态文明有何作用?
重点识记
笔记区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探究四:美丽中国建设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结合视频及材料思考:如何建成“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物质层面),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精神层面)。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重点识记
笔记区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个人角度)
?积极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政策,法规,增强环保意识。
?落实环保行动,不随意毁坏花草树木。不乱丢垃圾废物等。
?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作斗争。
本课小结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本课小测
1.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要(  )
①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绿色发展道路
②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走自主创新道路
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本课小测
A
2.
(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测试二)习近平总书记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治理大气污染,不让“卖空气”有生存的空间,必须(  )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行为
③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杜绝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本课小测
3.
(2019广东珠海期末,15,★☆☆)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是我国第一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确立了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和高危多征、低危少征的正向减排激励机制。环境保护税法的施行(  )
A.表明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B.体现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
C.提高了企业的排污成本,不利于企业发展
D.说明我国把环境治理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B
本课小测
4.
(2019河南濮阳五中期末,6,多选)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美丽中国”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绿色未来的宏伟蓝图正逐步绘就……到21世纪中叶,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绘就这幅宏伟蓝图需要(  )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倡导绿色消费
C.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D.重视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ABC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