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新课导入巴西的亚马逊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雨林,它覆盖了南美洲40%的面积,是3000多万人和无数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家园。亚马逊经常被称为“地球之肺”。8月,亚马逊地区森林大火多发且持续燃烧,过火面积超过100万公顷,玻利维亚有上千户家庭受灾。大火持续时间长,燃烧面积大,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较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气溶胶,对当地乃至全球的气候都产生较大影响。火灾原因:非法的土地掠夺者毁坏树木,并且用火来清理土地,很多森林已经被清理出来用作农田。思考:亚马逊森林大火体现了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提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人类破坏自然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6.2共筑生命家园重点问题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4、怎样建设美丽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探究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思考:1.55年来,塞罕坝发生了什么变化?2.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塞罕坝”是历史上“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的开围放垦加上山火不断,到解放初期,这里的原始森林已变为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1962年,林业部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务林人战风沙、斗严寒、抗干旱,营造今天的百万亩人工林海。55年后的今天,高岭之美浩荡重现。一片绿洲、天然名苑、皇家猎场。千里荒漠,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原因:开围放牧,过度砍伐,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探究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思考:3.塞罕坝发生的巨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重点识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笔记区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致、“纷乱”中的有序。探究二: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952年,一场大雾在英国伦敦持续了五天,当时伦敦冬季多用燃煤采暖,市区还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整个伦敦城笼罩在烟尘煤气中。据英国官方统计,在大雾持续的五天里,死亡者多达4000人。在大雾过去的两个月内,陆续又有8000多人因毒雾死亡。英国媒体将这次污染事件称为“杀人雾事件。”活动一:伦敦“杀人雾事件”思考一:“杀人雾事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无节制的燃煤采暖、用煤发电,产生大量污染物,破坏了大气环境。思考二:“杀人雾事件”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提示: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探究二: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牧场,牧民有两种做法,一是适当的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尽量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二是尽可能多的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活动二:假如你是牧民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思考:对比图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重点识记笔记区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2探究三: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地处浙江省安吉县的余村,群山环抱,秀竹连绵,四季常青。20世纪70-80年代,余村为解决温饱问题,开矿、建水泥厂,成为全县有名的“首富村”,但很快尝到了苦头:水泥厂污染空气,到处是灰;山林被破坏,水土流失;炸山开矿导致伤亡事故不断。2003年,当地政府提出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县,余村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村民收入大幅度下降,发展前景一度陷入迷茫。活动一:余村两山理论开矿、建水泥厂。污染空气、山林被破坏,水士流失;炸山开矿导致伤亡事故不断,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思考:这是一条怎样的致富道路?探究三: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活动一:余村两山理论思考:这是一条怎样的致富道路?习近平到余村考察,称赞余村关停矿山、水泥厂是“高明之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长三角游客多,这坚定了余村发展生态旅游。自此,余村封山护林,重新制订发展规划,把全村划为休闲旅游区、美丽宜居区、生态农业区三个区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以舒适、优美、生态、人文为目标,建设“美丽乡村”;围绕“文创小镇”“智慧小镇”建设,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增强发展后劲。余村定成了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生动地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将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探究三: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活动一:余村两山理论思考:通过余村两条发展道路对比,我们获得了哪些启示??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绿水青山VS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经济发展VS==二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阶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一阶段: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探究三: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活动二:P85探究与分享造纸厂虽然效益还不错,但安装一套治污设备还是太贵了,不合算。村民王婶小清父亲造纸厂厂长在造纸厂打工能赚钱,一点儿污染算不了什么。虽然造纸厂能带来一时的经济效益,但它违规排放,对村民健康影响太大,得不偿失。思考:分析这三个观点。村民王婶的观点正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更不能以牺牲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造纸厂厂长的观点错误,缺乏环保意识,没有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只顾自己的经济收益,忽视对污染的治理。小青父亲的观点是错误的。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探究三: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走绿色发展道路,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活动二:P85探究与分享思考:此案例为“走绿色发展道路”带来什么启示。探究三: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活动三:北京市垃圾分类?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据介绍,修改后的条例首次明确,单位和个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并对个人违法投放垃圾的行为,实行教育和处罚相结合。违规投放的个人“屡教不改”,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结合视频和材料思考:在生活中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究三: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实施,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加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并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规则。活动四:环保立法《民法典》也有“绿色民法典”之称。因为其不仅确立了绿色原则作为民法基本原则,还以近30个分布于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各编的绿色条款,系统构筑了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的绿色法条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思考:加强环保立法对建设生态文明有何作用?重点识记笔记区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实现绿色富国之梦。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探究四: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结合视频及材料思考:如何建成“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物质层面),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精神层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重点识记笔记区如何建设美丽中国?(个人角度)?积极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政策,法规,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不随意毁坏花草树木。不乱丢垃圾废物等。?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作斗争。本课小结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怎样建设美丽中国?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本课小测1.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要( )①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绿色发展道路②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走自主创新道路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④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D本课小测A2.(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测试二)习近平总书记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治理大气污染,不让“卖空气”有生存的空间,必须(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行为③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④杜绝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本课小测3.(2019广东珠海期末,15,★☆☆)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是我国第一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确立了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和高危多征、低危少征的正向减排激励机制。环境保护税法的施行( )A.表明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B.体现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C.提高了企业的排污成本,不利于企业发展D.说明我国把环境治理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B本课小测4.(2019河南濮阳五中期末,6,多选)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美丽中国”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绿色未来的宏伟蓝图正逐步绘就……到21世纪中叶,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绘就这幅宏伟蓝图需要(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B.倡导绿色消费C.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D.重视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ABC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上6.2(1).pptx 北京垃圾分类.mp4 塞罕坝.mp4 美丽中国.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