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学设计-【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学设计-【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二

资源简介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掌握按劳分配的地位、性质、决定因素及其重要性;知道按要素分配的意义;掌握消除贫困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
能够区分居民的收入种类,能够分析初次分配和在分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认同我国的个人分配制度,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认同我国的个人分配制度,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公共参与:
明白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不只是国家和政府的事,人人有责任,中学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做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2.教学难点: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
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谈自己的家庭收入状况,分析一下这些收入属于哪种收入。尝试规划自己未来的收入。
2、新课讲授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提示:按劳分配的内涵: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按劳分配的原因:①客观必然性: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②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之间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知识总结:①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中占主体地位。②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③决定因素: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④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⑤基本要求和内容: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生产要素分配
(2)提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除了公有制范围内的按劳分配,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适应,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这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种类 对应形式
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红利、债券所得利息等
按劳动要素分配 民营、外资企业中或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个体经济中的劳动者收入
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所获得的收入
按惯例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员(如职业经理人)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按贡献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
按信息要素分配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和问题解决方案所获得的收入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
(3)思考:按要素分配有怎样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让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②负面影响:因每个人掌握的生产要素不同,人们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权和使用权不平等,不同社会成员使用生产要素的效率不同,所以按要素分配可能导致社会收入差距拉大,若不加以调节,会导致两极分化。
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经营性收入: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助、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3.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总结: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
观看视频——国民收入分配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②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2.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一些问题
观看视频——《基尼系数》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1)学生分享课前查阅和搜集到的我国近期出台的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并谈谈该政策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总结: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①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②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③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④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⑤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⑥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困
3、结束新课
习近平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因此,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意义重大。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作业
完成本框同步训练,预习下一框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