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24学科小学科学年级三学期第一学期课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科书书名:《科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7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24小时内,雨量不超过10毫米的是小雨B.在24小时内,雨量在5-17毫米的为小到中雨C.在24小时内,雨量在25~50毫米的为暴雨2.下列描述中属于下雨带来的坏处的是()A.灌溉田地B.洪水泛滥C.缓解高温3.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第三步是()。A.数据收集B.气象员做出预报C.发布天气预报4.大雨24小时的降水量是()。A.10-25毫米B.25-50毫米C.50-100毫米5.()不可以帮助科学家准确地观测天气。A.天文望远镜B.卫星技术C.天气雷达二、简答题1.天气预报的制作步骤是怎样的?请简要说明?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24学科小学科学年级三年级学期第一学期课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科书书名:《科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7月教学人员姓名单位授课教师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2.了解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教学重点:了解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教学难点: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一、聚焦1.谈话:在前面的学习中,我学习了如何整理天气日历,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了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称为气候,根据气候的特点,我们还把一年分为了24节气。2.思考:我们记录的天气日历和天气预报有什么不同呢?记录天气日历是记录曾经的天气,而天气预报说的是未来的天气。3.提问:关于天气预报你有什么问题吗?4.提出疑问: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怎样的呢?我国天气预报的发展历史是什么?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二、探索(一)观测天气的历史1.讲解: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天气预报的发展历史。2.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人们会在乌龟壳上面写一些天气,然后把乌龟壳放在火上烧,烧着烧着龟壳会裂开,裂缝指着哪种天气,比如雨,古人就预测明天要下雨了。如果裂缝指着晴,那就预测明天晴。我国早期的医学经典《皇帝内经》十分重视疾病与气候之间的关系。3.西汉时期,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一种测定风向的仪器——相风铜鸟。它可以随着风转动,风吹来时,鸟头也会转过来,迎着风,展开翅膀,它好像要飞翔的样子。这简直就是风向标了。我们国家真了不起!后来欧洲也出现了类似的仪器,但是比我国的相风铜鸟晚了1000多年呢。到了晋代,人们将铜鸟改为了木鸟,更轻便,转动也更灵活了。4.唐代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他根据风对树木的影响,给风定了10个等级。1000年后,英国学者把风划分为0到12级。5.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中西方气象学研究成果开始融合。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他的船队设有专门观测气象的人员。到了清朝成立了类似我们现在的气象部门,叫做“钦天监”。6.到了近代,我们的中国气象局会每天发布天气情况。(二)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1.谈话:同学们请看天气预报,主要是由分布在全球各地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我们国家从1957年6月1日开始,每天公布天气预报。2.提问: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天气预报不断的在变化和更新。天气预报究竟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3.讲解:下面跟着老师来了解一下。天气预报,它的制作过程分为5步,分别为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首先是数据收集,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通过视频我们知道了气象数据是如何收集的。接下来我们再来看数值天气预报又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一下。在视频中我们知道了数据的收集。收集完这些数据,气象员做预报又是如何开展的,请看视频。接下来就是进行天气会商,这又是要做什么呢?看一下视频吧。最后就是发布天气预报了,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一下。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气预报的制作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作出预报,天气会商以及发布天气预报。4.提问:知道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后,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5.小结:天气预报的发布非常的复杂,首先是全球气象监测站要收集数据,而且要对数据进行分析,过程十分的复杂,同时也非常的严谨,最后气象学家还要基于数据转化为证据作出判断,由此可见我们的天气预报来之不易呀。三、研讨1.思考: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2.提问:我们学校马上要进行秋游了,同学们你们说我们可以提前做些什么?首先我们就要去看一看天气预报了,出行当天的降雨,温度,风力等,我们都要了解一下它,能够更好的方便我们的生活。3.讲解: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获取天气预报,现在我们的网站还有手机APP都有很多的平台,我们从中就可以了解到气象知识。4.接下来我们看一段天气预报,这又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气预报,能够更好的指导我们出行,让我们知道如何穿衣和防雨,同时极端天气预报,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四、拓展本学期我们学习了1、天气:气温、降水量、风、云等——气候2、观测天气现象——如实记录——整理分析获得规律3、工具的制作和使用(气温计、风旗、风向标、雨量器等)。4、天气和我们息息相关。气象学家对于天气的及时预测可以更好的指导生产与生活。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天气对种植到底影响有多大呢?请同学们课下去查阅相关资料,继续学习。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24学科小学科学年级三学期第一学期课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科书书名:《科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7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学习目标1.知道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2.了解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课前学习任务课前学习材料:气象观测的相关资料和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相关资料。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天气日历和天气预报有什么不同呢?【学习任务二】简单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习任务三】请简要说明天气预报和农业的关系?推荐的学习资源1.观看:BBC纪录片《气候变化》2.阅读:UTOP权威探秘百科《极端天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19三年级【教科版(2017秋)】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1教学设计.docx 1119三年级【教科版(2017秋)】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3习任务单.docx 1119三年级【教科版(2017秋)】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4课后练习.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