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复习课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复习课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高三一轮复习课,按照高考导航、体系构建、考点突破、高考精炼等复习课的结构式样开展教学,以《经典咏流传》节目为素材设置相关材料贯穿课堂教学,由学生探究分析,突破重难点。如:通过展示《经典咏流传》节目的创作过程,分析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展示节目对人以及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文化创新的意义;以节目经典歌曲《登鹳雀楼》的创作为素材,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些探究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创新意识。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树立创新意识
公共参与:积极投身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投身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意义、途径
【教学难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的讲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师:为了发展先进文化,从横向需要(文化传播),纵向需要(文化继承),文化传播与继承都蕴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所以,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结构安排课程内容。
【以上内容通过板书即时呈现】
生:回答括号中的内容探究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课件展示:唐朝诗人白居易《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生:解读诗句内涵(生回答:文学创作应体现时代特色)
师:2018年央视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就体现了文学创作的时代性。
课件展示:《经典咏流传》的相关资料
节目总策划许文广谈到节目的创作初衷:
“市场上的音乐节目虽然数量多,但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观众已经出现审美疲劳。”
人民更高层次、更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节目创作上,体现时代性,所选的诗词要对当下的中国社会有普世的关照性,能够把握时代脉搏,倾听时代声音,传达当下的主流价值观。
探究:《经典咏流传》
节目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①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课件展示高考对这一核心考点的考查要求:高考中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的考查,最常见的考法是提供人类的某项社会实践活动,如在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等,通过强调实践活动对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基础、推动作用,考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题型一般设置为体现类、启示类试题;试题中常会设置一些错误说法作为干扰选项,如: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源泉;文艺创作者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等等。
课件展示(2020全国I,19)、(2019江苏卷,21)两道高考选择题,由学生按照解题思路分析。
探究点二文化创新的意义课件展示:《经典咏流传》让传统文化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大众视野,将意境隽永的古诗词融入到现代旋律中来,让人们领略到了现代歌曲与传统经典文化融合之美,让古诗词活了起来。栏目播出之后,掀起了全社会的文化热潮,形成全民互动传唱经典的文化行为,尤其是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明日歌》、
《苔》
《将进酒》等经典诗词所传达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昂首阔步,勇往直前。
探究:文化创新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生共同总结:文化创新的意义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归纳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决定作用和反作用),并引导学生联系哲学模块,明确其哲学原理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课件展示高考对这一核心考点的考查要求:对文化创新的意义的考查,最常见的考法是提供某种具体文化产品在内容或形式上创新取得良好效果,或者以漫画和其他人文素材,考查区分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和文化创新的反作用,以及对文化创新的两个反作用的区分。常会设置一些错误说法作为干扰项,如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人民群众的喜爱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等等。课件展示(2019·江苏卷,25),由学生按照解题思路分析这一选择题。
探究点三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展示以下英文诗歌并由学生朗读
The
sun
along
the
mountain
bows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You
can
enjoy
a
grander
sight
If
you
climb
to
a
greater
height
学生齐背英文诗歌对应的中文版本《登鹳雀楼》课件播放歌曲《登鹳雀楼》视频片段展示歌曲相关资料:果敢疯马乐队之所以选取这首诗词进行重新演绎,是因为这首诗描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尤其需要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作品以极致的中西结合的方式传承了这首文化经典。他们将中国二胡,蒙古马头琴,印度萨朗吉和法国古典吉他融合在一起,在让经典再次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作品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获得了观众的喜爱。
探究:歌曲《登鹳雀楼》的成功对文化创新有何启示?
师生共同总结:文化创新的七条途径。其中,在分析“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时,引导学生明确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并且引导学生明确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时容易犯“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两种错误倾向,所以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在分析“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时,引导学生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明确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时容易犯“民族虚无主义”“封闭主义”两种错误倾向,所以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课件展示高考对这一核心考点的考查要求:以选择题形式单独考查文化创新的每一条途径,会设置一些错误说法作为干扰项,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必须避免重复传统的东西;对外来文化要全面借鉴,加以吸收等。
非选择题会综合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或者将本知识点与文化传播、文化继承、以及中华文化等知识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通常的考查角度有:体现类、启示类、措施类等。课件展示(2018·海南高考,16)、(2019天津卷,7)两道选择题,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后,明确认识类主观题的解题思路。课件展示易错易混点,本课在选择题中容易出现易错易混点,如文化创新的源泉、渊源、根基、根本目的、根本出发点分别是什么,需要学生准确区分。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复习了“文化创新”的相关内容,最后总结文化继承、发展、传播、创新四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分享感悟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后的感悟有哪些,以此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达到情感升华。课后作业:完成步步高练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