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氧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学会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仪器 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习探究气体性质方法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前对几种制得氧气的方法初步比较,让学生树立实验方案意识,培养其对一个活动形式内容进行评估,得到最优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氧气在用途方面的知识,比如,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凭借这样的知识基础,对于“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氧气”“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如何通过实验研究氧气这种气体的性质”有了急切的探究欲望。 重点、难点 氧气的制取及相应的化学实验方法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习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教学设计 【导入新知】 猜谜语: 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得高。 呼吸作用它参与,动物生长离不了。 【探究新知】 实验室制氧气 (一)催化剂 1、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2、特征: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二)装置的选择 1、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2H2O2 ===== 2H2O + O2↑(固液不加热) 2KMnO4 ====K2MnO4 +MnO2+ O2↑(固固加热) 2KClO3====2KCl +3 O2↑(固固加热) 2、收集装置的选择:(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毒性等来选择) 氧气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3、实验装置 (三)氧气的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就是氧气。 验满方法: 排空气法收集: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经满了。 排水法收集:瓶里的水排完,瓶口有气泡冒出。 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易溶于溶于水 密度大于空气。降温至-183℃变成淡蓝色液体(液氧), -218℃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固氧)。 化学性质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跟氧气反应) ①发出白光 现象 ②放热 ③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 结论: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C +O2 ===== CO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跟氧气反应) ①火星四射,剧烈燃烧 现象 ②放热 ③产生黑色的固体 结论: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Fe + O2 ======Fe3O4 注意:瓶底铺少量水(或沙),防止生成高温固体炸裂集气瓶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石蜡跟氧气反应) ①发出白光 现象 ②放热 ③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 ④集气瓶内壁有小水滴 结论: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硫与氧气反应 现象: 硫+氧气 二氧化硫 S + O2 ==== SO2 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就叫做氧化反应(得氧是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