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型:新授 年级、班级:八年级 编写人: 审核: 科目:物理 第 1 课时 累计 课时 使用时间: 月 日 星期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学习重点 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学习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过程 学习要求和方法 备注 一、导学领航5 视频播放:刘翔雅典奥运会夺冠。 2004年奥运会上,中国飞人勇夺110m栏的世界冠军,这标志着中国人在短距离跑步中,也具备世界级水准。你知道刘翔跑的到底有多快呢? 学生观看视频,回顾刘翔夺冠的美丽瞬间,猜想刘翔运动的快慢。 二、自主学习5′实验原理 1、测量刘翔110m栏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汇报实验原理。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 三、合作探究10′进行实验 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 2、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t2,填在表格内。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出示导学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并记录数据,根据公式得出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过程 学习要求和方法 备注 四、交流指导10′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在不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1、组织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然后分组交流讨论,并归纳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阶段内的平均速度关系。 五、巩固提升5 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以及不完善之处吗? 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你们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值得别人借鉴的经验? 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六、测评达标10′ 1. 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 ⑴小勇用最小分度值是1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的长度如上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___ ⑵小勇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上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 ⑶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_____________,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__m/s。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评估,提出各小组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宝贵经验,分析实验误差。 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根据反馈的情况进行补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