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设计思想?(一)设计依据根据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和新高考、新政治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文化精神、法制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二)设计意图1.以1个抗疫视频《最美的温暖》导入,引导学生对抗疫斗争中形成的抗疫精神产生共鸣,认同我们的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2、设置2个话题讨论:中医药在抗疫斗争中的贡献,以及如何将其传承创新?抗疫精神在抗疫斗争中的作用,以及延伸出伟大民族精神对我国和人类发展进步事业的贡献。话题设置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时政。引导同学们通过探究中医药、抗疫精神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作用,理解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表现、丰富和发展;及为什么、怎么弘扬伟大的民族劲射。让学生学有所思、学以致用,形成政治认同。通过探究讨论,学生深化了认知,这一框也更加鲜活,更加贴近学生。3、当堂巩固训练,当堂梳理知识体系的设计,以及作业的明确化,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突出重难点,让学生了解考情,有的放矢。4、情感价值观渗透并升华通过学习,希望同学能够结合中华民族历经沧桑、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和作用。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明确中国人民是具有“四个伟大”精神的人民。阐述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阐明民族精神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巨大作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之情。明确在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而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教材分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7课第3框。哲学与文化共3个单元,分别是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前两个单元主要是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在学习了前两个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后,以此为理论基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本单元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实现不了“中国梦”。所以要靠文化的力量解决和回答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而民族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而中华民族精神又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所以我们不能抛开民族精神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第3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第七课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学情分析1.本届高二学生初中阶段没有系统学习政治,所以缺乏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和学科素养,学生整体基础稍弱;由于初中阶段考试采用开卷形式,加之高一阶段政治科目不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所以学生整体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热情不足、学习方法很单一,单纯以为政治就只是背诵,给高中政治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2、我所任教班级是B层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较A班有差距,但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主动性尚可。3、善于质疑,善于反思总结。4、学生注重班级、小组合作,具有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教学目标1.如何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2.能够结合中华民族历经沧桑、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和作用。3.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明确中国人民是具有“四个伟大”精神的人民。4.阐述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阐明民族精神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巨大作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之情。5.明确在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五、教学重难点分析1.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2.认同并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明确中国人民是具有“四个伟大”精神的人民。3.理解并阐述为什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4.明确在新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运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直观呈现重难点知识,冲击学生视觉,从而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2、在展示PPT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性,逐个突破。3、对于重难点知识让学生当堂背诵落实,提高课堂时效性。教学准备PPT制作备课(课本+探究题和巩固训练题+学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抗疫材料)重难点知识识记背诵八、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6分钟第七课第3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PPT展示视频《最美的温暖》及探究问题:是什么支撑广大医务工作者逆行。边看边思考调动学生学好本节课欲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4分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PPT展示案例《中医药作用及熬制步骤》、《现代社会特点》、《抗疫精神》以及探究问题;巡视、点拨、答疑。分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学习,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梳理解决不了的问题设疑求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成果展示汇报交流14分钟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表现、丰富和发展;4.为什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5.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PPT展示,讲解答疑,并提醒学生整理落实。边听边思考,同时做好课本勾画标记和知识点整理工作。突破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归纳总结提升拓展4分钟知识体系梳理在课堂走动,答疑解惑书面整理知识体系+背诵形成本框题的整体思路,搞清楚逻辑脉络,养成归纳总结的能力。反馈训练巩固落实7典型例题展示;典型题型展示。讲解点拨思考做题重难点知识活学活用,同时让学生了解考情。教学流程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一、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扬(1)内涵中华(2)丰富和发展优1.是什么秀(3)核心传统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文(4)表现化与2.为什么民族精神3.怎么办十一、作业设计结合新高考模式、新高考题型,布置写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政治小论文,要求紧扣主题、500字左右。十二、教学反思(一)优点1、教学思路比较清晰,设计巧妙,按照: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的预设开展,教学效果好。????2、探究设置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时政,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学有所思。3、重点难点处理得当,通过师生合作答疑解惑,深化理解,提高了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4、注重情感价值观渗透并升华。通过多种形式,让政治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作出科学的价值判断和选择。5、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高,参与性强,班级、小组合作精神得以很好的体现。(二)不足1.呈现方式上:本框题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知识点的罗列和探究问题的配套,有利有弊吧!如果使用多种呈现方式,比如辩论、角色扮演等充分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运用,可能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会更强,课堂效果会更好。2、时间分配上:前松后紧,巩固练习的时间不多,处理习题过于仓促。3、老师的点拨方面,也有一些不足。第一,讲得太多,可以更加简洁到位;第二,探究环节应该更加灵活、更加走进学生内心,点拨可以更加到位。教学是一门艺术,在不断探求其中“乐趣”的同时,我也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丰富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