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消化与吸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通过咀嚼馒头,使学生感受到牙齿的切割作用,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2.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的过程。 3. 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2.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 科学知识 1.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 2.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 一.教学导入 1.情境导入 生日聚餐会上,小冬胃口大开,一通狼吞虎咽之后,忽然感觉胃里不太舒服,四肢无力。同学们把他送到医院的消化科,医生为小冬做了检查并开了药。 医生可能会对小冬说些什么?小冬会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追问:这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4.过渡:就让我们开始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吧。 二.活动 咀嚼馒头 1.摆出问题: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交待注意事项(进食前要洗手,进食时不要混食),学生分组行动,组内交流感受。 3.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进行汇报。 4.分析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 5.明确: (1)首先牙齿将馒头有切断,大块的馒头变为小块。 (2)唾液可以使干的食品变得湿润,便于食物的下咽。 (3)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 6.阅读指南车信箱: 明白:了解到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是唾液中淀粉酶在起作用,它将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让学生懂得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 7.提问:人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是如何进行的呢? 鼓励学生课后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继续学习。 三.活动 咀嚼后的馒头哪去了 1.过渡:咀嚼后的馒头哪里去了? 2.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学生掌握食品经过的消化道有: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告之学生肝脏是重要的分泌消化液的器官。 (学生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区分一下胃与肝脏的位置) 3.学生活动:以组为单位找一找我们的消化器官在身体中的位置。 4.填好教材第25页的补充题。 5.这些器官在身体里的位置和作用是怎样的? 6.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四、活动 倾听它们的“诉说” 当我们随心所欲地“大吃大喝”时,是否想过我们身体中消化器官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在节日里的诉说吧! 肝脏:我最害怕主人是个酒鬼,高浓度的酒精让我加班加点地解毒。虽然我还动员心脏和肾脏来帮忙,但仍感到力不从心。高强度工作,使我的许多细胞受到了致命损害。 口腔:每逢佳节,我是又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我可以大饱口福,享受各种美味佳肴;害怕的是,身不由己吃得太多太杂,唾液腺的分泌不能满足需要,咀嚼肌不停地运动,真累死我了。 胰腺:我最悲惨。暴饮暴食,过多油腻食物以及大量饮酒的结果,先是使我充血水肿、急性发炎,然后坏死。 胃:过节时我的压力最大,装满了各种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胀得比平时大两倍,哪儿有工夫消化,只得草草将食物移交给小肠,真是苦了小肠兄弟。可怕的是,有一次胀得我血管破裂,主人还一点不在乎,最后疼得他满地打滚,差点要了他的命。 根据以上的“诉说”,解释为什么需要将小冬送到医院去?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才能保证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保持我们的健康? 小冬因暴饮暴食,超过消化系统的承载能力,造成了身体不适。我们饭前便后要洗手,不暴饮暴食,不吃生冷油腻食物,不饮酒,合理搭配饮食,一日三餐有规律等。 五、活动 调查消化系统疾病 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疾病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引起的?应该如何积极地预防和治疗? 肠炎 胃溃疡 脂肪肝 十二指肠溃疡 六.活动 模拟教材第27页的实验。 (1)阅读教材,了解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 (3)比较两次的测量结果,分析小肠绒毛的存在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较闭拢手与张开手的轮廓线,将得出小肠绒毛可以增大小肠内壁的表面积,从而能更有效地与各种营养物质接触,便于在短时间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4)填写研究报告。 阅读“指南车信箱”,使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小肠的吸收作用。 七、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觉得这节课自己表现怎么样?那个小组表现的最好? (3)你还想探究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和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大多数的食物需要经过消化器官的消化作用,才能变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让学生初步的了解一些消化器官的作用,逐渐使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饮食习惯,明白这其中的联系。? 1、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虽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学生的视野过于狭窄,所了解的科学知识还是有限,全靠老师一个人来讲,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能将知识传授与学生,也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动耳听一听,动眼看一看,动嘴说一说,让他们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达到目标,但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强,只能告诉学生要注意,是很难帮助他们真正的保护他们的消化系统。 3、不足之处:课堂容量太多,有些环节讨论不够深刻,对学生分析还是不够,小学阶段学生对消化系统有哪些学习?学生来源参差不齐,有什么样的表现?如果对这些认识透彻一些,课堂效果会更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