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原子的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结构 (2)知道物质可分的哲学思想,了解科学家认识原子结构的不同阶段及重要贡献。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史料、图片、表格中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2)通过学生表达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科学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 (2)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获取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原子结构由抽象化变成形象化;原子的构成及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原子结构由抽象化变成形象化。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情景教学、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讲解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图片(讲述) 【提问】对于体积这么小的原子,它还可以再分吗? 【提问】发挥想像,同学们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 【引入】原子的结构是不是和同学们想象的一样呢?今天,我们一起进入原子的世界,认识原子的构成。 观看 思考 回答 讨论交流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达,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讲述】原子结构的发现是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我们穿越时空,追逐科学家的脚步,看他们是怎么一步步发现原子的结构。 【多媒体】原子结构发现史 道尔顿认为原子不可再分 ↓ 汤姆生发现电子,证明原子可分。提出枣糕模型。原子的内部结构是否如汤姆生所想象的那样。 ↓ 重点分析讲解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带正电,质量比电子的质量大的多),介绍实验现象,重点引导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和得出实验结论。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试一试】假设你是卢瑟福,根据实验结论和原子有核模型,画出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请一位学生上黑板展示它的作品,并让他描述作品。教师再适当分析提问,防止学生有错误的认识:如认为原子有一层壳。) 【总结】通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证明和先进科学仪器的出现,我们才能看到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观看 倾听 思考 回答 思考 分析 讨论 交流 自由想像 学生画图 通过原子结构的发现史,让学生体会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真理是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学习科学家不断地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的思想方法。 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自己尝试去分析解释现象,调动学生思维,积极参与到发现原子结构的探究中,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画图,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 三、原子的构成 【多媒体】原子构成示意图: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引导:原子是实心的?原子由什么构成?原子中含有哪几种粒子?原子核位于原子哪个部位?原子核有哪几种粒子构成分别显什么电性?图中数据表示什么,得出什么规律?) 【分析】1、由图中数据,引出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进行比喻,并图片直观地理解。2、整理所有图中学生给出的信息,通过板书,让学生总结原子的构成。(提问:原子核的电性由哪个粒子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等于?引出核电荷数的概念) 【过渡】原子的构成又有哪些特点? 【多媒体】表3-1?几种原子的构成 【提问】观察表格,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吗?同种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所有原子都含有中子吗?) 观看原子构成示意图 交流讨论 个别发言,相互补充,不断完善 分析 思考 交流讨论 个别发言 图示展示,使得原子的结构形象化,直观化。 通过提取信息、归纳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原子的构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学会用对比归纳表格数据的方法,获取表格的信息,并进行加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构成 B 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C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D 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 思考 回答 分析 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通过第一题D选项,让学生自主归纳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 1、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通常是由中子和电子构成 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③带正电荷 ④不显电性 ⑤不能再分 ⑥跟原子比较体积很小。 A ②④⑥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思考 回答 分析 关于原子核的叙述,防止学生把原子核和原子弄混淆。引导学生重视题目要求,学会分析选项。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原子有什么新的认识? 回答 梳理知识点,加深印象。 【板书设计】 质子(+)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核外电子(—) 同种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