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徐州中考化学基本素养必备 |一 易错辨析| D1 分类一 环境保护 1.形成酸雨是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2019.1) ( ) 2.酸雨是指pH<7的雨水(2018.1) ( ) 3.烟煤脱硫燃烧可减少空气污染 ( ) 4.把污水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 ) 5.推广使用漫灌代替滴灌,高效利用水资源 ( ) 6.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2020.1) ( ) 7.白色污染是由废弃合成纤维制品引起的(2019.1) ( ) 8.露天焚烧是科学方便的垃圾处理方式(2019.1) ( ) 9.使用清洁能源,以节约化石燃料 ( ) 10.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污染空气,加剧温室效应,所以应当禁止 ( ) 11.大力开发火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 ( ) 12.碳循环、氧循环分别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 ) 13.可用有些垃圾生产煤气、乙醇等燃料(2020.1) ( ) 分类二 化学符号 1.NaHCO3表示小苏打 ( ) 2.2N表示2个氮原子或2个氮元素(2018.2) ( ) 3.NH3表示3个氨气分子(2018.2) ( ) 4.H2、2H都可以表示1个氢分子(2019.2) ( ) 5.4H+表示4个氢离子 ( ) 6.P2O5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 7.铝片表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O(2018.2) ( ) 8.氯化钾溶液中含有K+和Cl-(2018.2) ( ) 9.碘酒、碘酸钾(KIO3)中都含碘元素(2019.2) ( ) 10.微粒Na、Na+的结构和性质都相同(2019.2) ( ) 11.2CO+O22CO2属于置换反应 ( ) 1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物的化学式是O4Fe3(2020.2) ( ) D2 分类三 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 1.乙酸(CH3COOH)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2017.4) ( ) 2.高铁酸钠(Na2FeO4)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 3.青蒿素(C15H22O5)中含有42个原子(2016.9) ( ) 4.甲醛(CH2O)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2019.7) ( ) 5.醋酸(C2H4O2)由2个碳元素、4个氢元素、2个氧元素组成(2020.7) ( ) 6.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g(2018.7) ( ) 7.乙酸(CH3COOH)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2017.4) ( ) 8.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2018.7) ( ) 9.某有机物在O2中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只含有碳、氢元素(2020.7) ( ) 分类四 实验现象描述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2017.3) ( ) 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 )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生成黑色固体(2018.6) ( ) 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2016.7) ( ) 5.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 ) 6.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红色固体(2019.6) ( ) 7.熄灭蜡烛的瞬间,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 ( ) 8.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蓝色 ( ) 9.向软水中滴加少许肥皂水,振荡,静置,出现大量垢状物且无泡沫(2019.6) ( ) 10.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 D3 11.10 mL酒精与10 mL水混合后,体积等于20 mL(2017.3) ( ) 12.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2017.3) ( ) 13.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振荡,溶液不变色(2018.6) ( ) 14.将盛有热KNO3饱和溶液的试管浸入冷水中,试管内会析出晶体 ( ) 15.黄铜片与铜片相互刻划,铜片上有划痕 ( ) 1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 ) 17.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 ) 18.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出大量白烟(2020.5) ( ) 19.用小木棍蘸取浓盐酸,过一段儿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 ) 20.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产生白色沉淀 ( ) 21.石灰水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2016.7) ( ) 22.向部分变质的熟石灰样品中滴加几滴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 ) 23.向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先产生沉淀,后生成气泡 ( ) 24.将经过高温煅烧后的石灰石放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色 ( ) 25.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020.5) ( ) 26.将一缕头发点燃后,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 ) 27.聚乙烯燃烧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 28.向馒头片表面滴加碘水,出现蓝色(2017.3) ( ) 29.将二氧化硫通入高锰酸钾稀溶液中,溶液褪色 ( ) 30.向盛有鸡蛋清的试管中加入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会析出沉淀(2018.6) ( ) 31.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碘化钾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 D4 分类五 基础实验操作 1.为避免药品浪费,做完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 ) 2.实验室中的药品经确认无毒无害的,可以品尝一下以感受其味道 ( ) 3.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必须垫石棉网 ( ) 4.称量氢氧化钠时,为避免药品腐蚀托盘,应将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 ) 5.对于溶解时没有明显热量变化的物质,可用量筒完成相应溶液的配制 ( ) 6.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容器,后把导管插入水中 ( ) 7.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加入药品后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018.6) ( ) 8.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 ) 9.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在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 ) 10.“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做铁丝燃烧实验的集气瓶内要预留少量的水 ( ) 11.CO还原Fe2O3实验开始时,要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CO(2019.6) ( ) 12.过滤时,用玻璃棒在漏斗中不断搅拌,缩短过滤时间 ( ) 13.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可停止加热(2020.5、2016.5) ( ) 14.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引流并搅拌(2019.6) ( ) 15.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11.5 ( ) 16.“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中,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测定酸碱度(2020.5) ( ) 17.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时,应将pH试纸预先用水湿润 ( ) 18.“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将实验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 ) D5 分类六 物质变化 1.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 ) 2.粗盐的提纯、动物呼吸都只包含物理变化(2019.3) ( ) 3.纸张被浓硫酸炭化只包含物理变化(2020.3) ( ) 4.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都是物理变化 ( ) 5.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也是物理变化 ( ) 6.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 ) 7.物质由固体变为气体,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 8.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但分子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 ) 9.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 ( ) 10.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019.3) ( ) 1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2020.3) ( ) 分类七 物质检验、鉴别及除杂 1.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蒸馏水和硬水(2016.5) ( ) 2.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2018.9) ( ) 3.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2016.5) ( ) 4.利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可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2019.9) ( ) 5.用无色酚酞试液可以鉴别烧碱溶液和纯碱溶液(2015.3) ( ) 6.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滴加酚酞试液(2018.9) ( ) 7.鉴别氯化钠、硝酸铵、碳酸钙三种固体:加水(2018.9) ( ) 8.用紫色石蕊试液就可区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食盐水三种无色溶液(2019.9) ( ) 9.使用食醋可以区分纯碱和食盐(2017.4) ( ) 10.用高温煅烧的方法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 ( ) 11.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加热(2020.15、2018.9) ( ) 12.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绒与棉线(2020.9) ( ) 13.用碘化钾溶液检验马铃薯是否存在淀粉(2020.9) ( ) |二 化学方程式| D6 分类一 常见化学方程式 (一)“氧”线 1.镁在空气中燃烧: 。? 2.铁在氧气中燃烧: 。? 3.在空气中加热铜片: 。? 4.在空气中加热铝片: 。? 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2017.12): 。?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 8.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 9.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019.14):? 。? 10.加热高锰酸钾(2020.14):? 。? 11.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2018.14):? 。? 1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 1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 14.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 15.亚硫酸与氧气反应: 。? D7 (二)“水”线 16.水通电分解: 。? 17.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 18.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 19.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 20.光合作用: 。? (三)“碳”“钙”线 21.碳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 。? 22.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2020.14、2018.14、2017.16): 。? 23.碳酸受热分解: 。? 24.高温煅烧石灰石: 。? 2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2018.13):? 。? 26.苛性钠露置在空气中变质(2019.13):? 。? 27.石灰水变质: 。? 28.纯碱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 29.呼吸作用: 。? D8 (四)“金属”线 30.金属单质+酸盐+氢气 (1)锌和稀硫酸(2019.16、2018.15):? 。? (2)铁和稀硫酸: 。? (3)镁和稀盐酸: 。? (4)铝和稀盐酸: 。? 31.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1)铁和硫酸铜溶液(2016.15):? 。? (2)锌和硫酸铜溶液:? 。? (五)“酸”“碱”“盐”线 32.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氧化铁和稀硫酸:? 。? 33.酸+碱盐+水 (1)盐酸和烧碱(2018.16):? 。? (2)稀硫酸与氢氧化钙(2016.16):? 。? (3)稀盐酸与Mg(OH)2(2020.13):? 。? 34.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1)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 。? (2)碳酸氢钠与稀盐酸:? 。? 35.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 (2)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混合加热:? 。? D9 分类二 根据现象或用途写化学方程式 1.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 。? 2.淡黄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3.暗红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4.银白色金属与蓝色盐溶液反应,溶液变成浅绿色: 。? 5.红棕色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成黄色:? 。? 6.红棕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 。? 7.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能产生爆鸣声(2017.15): 。? 8.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 。? 9.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 。? 10.常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2017.14):? 。? 11.用硫酸铜和熟石灰配制波尔多液:? 。? 12.小苏打用来治疗胃酸过多(2017.13):? 。? 13.“湿法炼铜”: 。? D10 分类三 陌生化学方程式 1.NO与O2反应生成NO2(2019.14):? 。? 2.铜与浓硫酸反应(2018.15):Cu+2H2SO4(浓)CuSO4+SO2↑+ 。? 3.向烧瓶内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将其转化为可用作氮肥的(NH4)2SO4(2019.15):? 。? 4.过氧化钠(Na2O2)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氧气(2018.12):? 。? 5.铁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2017.15):? 。? 6.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Na2O2):? 。? 分类四 高频化学方程式 1.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O2(2020.14、2017.14): 。?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2018.14、2016.14): 。? 3.加热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少量O2(2019.14、2017.14): 。?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2020.14、2018.14、2017.16、2016.14): 。? 5.电解槽中的NaOH溶液中滴入所配制的盐酸/向40 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2018.16): 。? |三 物质应用| D11 1.作食品保护气、灯泡填充气的气体(2016.11): 。? 2.登山、潜水、炼钢等需要的气体: 。? 3.可参与光合作用、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的物质: 。? 4.可用于冰箱除味、吸附水中杂质的物质(2019.11): 。? 5.净水时能起到吸附沉降作用的物质: 。? 6.缺失引起骨质疏松、佝偻病的元素: 。? 7.缺失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的元素: 。? 8.缺失导致甲状腺肿大的元素: 。? 9.缺失引起贫血的元素: 。? 10.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 。? 11.常用于制导线的紫红色金属: 。? 12.用于制医疗器械的铁合金(2018.11): 。? 13.生活中最常见的溶剂: 。? 14.胃液中帮助消化的酸: 。? 15.能使纸张炭化、具有吸水性的酸: 。? 16.可以用于除铁锈的酸: 。? 17.可用作建筑材料、配制波尔多液(2018.11)、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18.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 。? 19.“侯氏制碱法”中的“碱”,可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和日用化学工业以及用作洗涤剂的盐: 。? 20.常作调味品和防腐剂的盐: 。? D12 21.用作建筑材料、烧制生石灰、炼铁的物质(2018.11): 。? 22.能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盐: 。? 2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盐(2016.11): 。? 24.遇碱变成红色的试剂: 。? 25.遇酸变成红色的试剂: 。? 26.可粗略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是 。? 27.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最简单的有机物: 。? 28.鸡蛋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2016.11): 。? 29.大米、面粉、土豆的主要成分(2019.11): 。? 30.常用于检验淀粉的试剂: 。? 31.动物体的脂肪层和植物种子里含量丰富的营养物质: 。? 32.水果、蔬菜、鱼肝油、肝脏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 33.被称为最理想的“绿色能源”的是 。? 34.可用于食品包装袋的合成材料(2018.11、2016.11): 。? 35.能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 36.能为人体活动提供所需能量的营养素是油脂、蛋白质、(2020.11) 。? 37.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的盐是 。? 38.石油分馏可得到的物质(2019.11): 、 等。? 39.能使蛋白质结构破坏、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盐(2019.11): 。? |四 规范表达| D13 1.“酒香不怕巷子深”原因是 。? 2.列举一例节约用水的措施: 。? 3.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2019.14) 。? 4.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原因是(2018.12) 。? 5.“真金不怕火炼”的化学含义是? 。? 6.写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种方法: 。? 7.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洗涤剂除去的原因是? 。? 8.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放置棉花团的目的是(2020.14) 。? 9.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方法是(2020.14) 。? 10.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塑料瓶变瘪,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原因是? 。? 11.写出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的操作和现象:? 。? 1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 13.向某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后变红,不足以验证氢氧化钠未变质,原因是? 。? 14.向某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不能说明此溶液未变质,其原因是? 。? 15.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测定溶液pH变为8,不能证明二者发生反应,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 易错辨析 分类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分类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分类三 1.× 2.√ 3.× 4.× 5.× 6.× 7.× 8.× 9.× 分类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分类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分类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分类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 化学方程式 分类一 1.2Mg+O22MgO 2.3Fe+2O2Fe3O4 3.2Cu+O22CuO 4.4Al+3O22Al2O3 5.2H2+O22H2O 6.4P+5O22P2O5 7.S+O2SO2 8.C+O2CO2 9.2KClO32KCl+3O2↑ 10.2KMnO4K2MnO4+MnO2+O2↑ 11.2H2O22H2O+O2↑ 12.CH4+2O2CO2+2H2O 13.2CO+O22CO2 14.2SO2+O22SO3 15.2H2SO3+O22H2SO4 16.2H2O2H2↑+O2↑ 17.CO2+H2OH2CO3 18.SO2+H2OH2SO3 19.SO3+H2OH2SO4 20.6CO2+6H2OC6H12O6+6O2 21.2C+O22CO 22.CaCO3+2HClCaCl2+H2O+CO2↑ 23.H2CO3H2O+CO2↑ 24.CaCO3CaO+CO2↑ 25.3CO+Fe2O32Fe+3CO2 26.2NaOH+CO2Na2CO3+H2O 27.Ca(OH)2+CO2CaCO3↓+H2O 28.Na2CO3+CaCl2CaCO3↓+2NaCl 29.C6H12O6+6O26CO2+6H2O 30.(1)Zn+H2SO4ZnSO4+H2↑ (2)Fe+H2SO4FeSO4+H2↑ (3)Mg+2HClMgCl2+H2↑ (4)2Al+6HCl2AlCl3+3H2↑ 31.(1)Fe+CuSO4Cu+FeSO4 (2)Zn+CuSO4Cu+ZnSO4 32.Fe2O3+3H2SO4Fe2(SO4)3+3H2O 33.(1)HCl+NaOHNaCl+H2O (2)H2SO4+Ca(OH)2CaSO4+2H2O (3)2HCl+Mg(OH)2MgCl2+2H2O 34.(1)BaCl2+H2SO4BaSO4↓+2HCl (2)NaHCO3+HClNaCl+H2O+CO2↑ 35.(1)CuSO4+2NaOHNa2SO4+Cu(OH)2↓ (2)(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分类二 1.C+O2CO2 2.S+O2SO2 3.4P+5O22P2O5 4.Fe+CuSO4FeSO4+Cu 5.Fe2O3+6HCl2FeCl3+3H2O 6.3CO+Fe2O32Fe+3CO2 7.2H2+O22H2O 8.CaO+H2OCa(OH)2 9.Na2CO3+Ca(OH)2CaCO3↓+2NaOH 10.CO2+Ca(OH)2CaCO3↓+H2O 11.CuSO4+Ca(OH)2CaSO4+Cu(OH)2↓ 12.NaHCO3+HClNaCl+H2O+CO2↑ 13.Fe+CuSO4FeSO4+Cu 分类三 1.2NO+O22NO2 2.2H2O 3.2NH3·H2O+H2SO4(NH4)2SO4+2H2O 4.2Na2O2+2CO22Na2CO3+O2 5.3Fe+4H2OFe3O4+4H2 6.2Na+O2Na2O2 分类四 1.2KMnO4K2MnO4+MnO2+O2↑ 2.2H2O22H2O+O2↑ 3.2KClO32KCl+3O2↑ 4.CaCO3+2HClCaCl2+H2O+CO2↑ 5.HCl+NaOHNaCl+H2O 三 物质应用 1.氮气 2.氧气 3.二氧化碳 4.活性炭 5.明矾 6.钙 7.锌 8.碘 9.铁 10.一氧化碳 11.铜 12.不锈钢 13.水 14.盐酸 15.浓硫酸 16.盐酸、稀硫酸 17.氢氧化钙 18.氧化钙 19.碳酸钠 20.氯化钠 21.碳酸钙 22.硫酸铜 23.碳酸氢钠 24.酚酞试液 25.紫色石蕊试液 26.pH试纸 27.甲烷 28.蛋白质 29.淀粉 30.碘水或碘酒 31.油脂 32.维生素 33.氢气 34.聚乙烯 3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36.糖类 37.高锰酸钾 38.柴油 汽油 39.乙酸铅 四 规范表达 1.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2.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3.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4.隔绝空气(或氧气) 5.即使在加热条件下,金与氧气也不会发生反应 6.刷漆、涂油(合理即可) 7.乳化作用 8.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9.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 10.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从而使塑料瓶变瘪 11.取氢氧化钠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12.将两根相同的铁丝分别放入盛有硫酸铝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在硫酸铝溶液中铁丝没有明显变化,在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且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从而说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铁>铜 13.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14.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也不会产生气泡 15.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时,溶液的pH也会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