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声音精品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 初二 课 时 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物理 学科教师: 课程主题 声音的产生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了解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速、回声、乐音的特征、噪声; 2. 掌握声的三个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课前检测 1: 一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电视上的演唱会,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 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生声音 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 D.让家人把耳朵塞住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 __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 ) 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 D.响度不同 4、小红帽能够听出门口敲门的不是外婆,凭借的是狼与外婆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 5、用手拍桌子,轻轻地拍和重重地拍,音调、响度中发生改变的是 ,不发生改变的是 。 课堂导入 用大小不同的力气打鼓,发出的声音强弱(大小)一样吗?秋天在郊游时,你想让远处的同学听到你叫他,你通常会怎么做? 古筝的琴弦为什么长短粗细不同呢?为什么用它可以演凑美妙的音乐?二胡和小提琴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相同吗?如果只听到声音没有看到乐器,你能区分是那种乐器发出的吗? 内容精讲 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定义: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2. 声音的传播 (1)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着信息和能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4)在不同介质中波速大小关系:固体>液体>气体。 (5)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6)声音传播的快慢与温度有关,一般同种物质中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3. 回声现象 (1)什么是回声?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有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这就是回声。 (2)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所以产生能够被区分的回声需要的最近距离是17米。 (3)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应用:声呐。 (4)回声有利也有弊。某些场合必须削弱回声的影响,例如录音室、音乐厅等。 二、声音的特征 1. 响度: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弱的程度叫做响度(也叫音量)。 思考:声音的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距离声源的远近,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振幅:发声体振动的幅度。一般与发力的大小有关,发力越大,振动幅度越大。 2.音调:人感觉到声音的高低。 (1)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振动频率。(声源的振动快慢用频率的高低表示,发声体振动越快,声音的频率就越高,音调也就越高;反之,振动越慢,声音的频率就越低,音调也就越低。) 频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用f表示。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 声波频率范围为:20赫兹---20 000赫兹 超声波:频率超过20 000赫兹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 (2)音调还与发声体结构有关。(越细越小越短的发声体,音调越高) 人们根据音调能够辨别西瓜是否成熟,瓷器是否有裂纹等。 发声体的结构是怎样影响音调高低的? 我国古代就有“大弦低声,小弦高声”的记载。弦越短,越细,张得越紧,他们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按照发声方式不同,对下列乐器进行分类。 A类: 3,4,7,8 ,它们是依靠弦振动发声的。B类: 1,2,5,6 ,它们是依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3. 音色:声音的品质,不同的乐器或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各有特色,它们是由不同频率的声音组合而成的。频率组合的情况不同,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1)由物体本身决定。发声体不同,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 乐音和噪声(教法指导:老师带着学生一起了解这些常识) (1)物理学角度:乐音的振动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的振动波形是杂乱、无规律的。 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3)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二部分:典型例题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变式练习1: 一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电视上的演唱会,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 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生声音 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 D.让家人把耳朵塞住 例2: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 A.电磁波 B.真空 C.空气 D.耳朵的鼓膜 变式练习2: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 __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声音的特征 教法指导:注意跟学生强调声音的三个特征与哪些因素有关。拓展训练由学生独立完成 (1)音调高低和频率快慢的关系 例1: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 音调与发声体的结构的关系 例2:小明在往瓶子里倒开水时,凭借声音就能判断水是否快灌满,因为水越多,空气柱越短,( )越高。 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例3: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以同一速度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不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 ) 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 响度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例4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跳情况,听诊器的作用是 ( ) A.增大传声速度 B.提高音调 C.改变音色 D.使声音集中定向传播,提高响度 音色 例5用钢琴和手风琴演奏同一首曲子,听起来感觉不同,其原因是 ( ) A.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B.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三、噪声的防控 例6: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堵塞感受噪声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传播170m距离所需的时间为????? s。 2.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 ????处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处减弱噪声;“掩耳盗铃”是在??????????? ?处减弱噪声。 3.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 ;登上月球的两个宇航员面对面站着也不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 。 4.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儿吸引到网里面来,表明水能够????????????? 。 5.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一是在????????????? 减弱,二是在????????????? ?减弱,三是在????????????? 减弱.在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才能保证休息和睡眠。 6.在图2所示的装置中,敲响右边的音叉,会看到的现象是竖直放置的泡沫小球__________。如将上述装置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则会看到泡沫小球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 7.有时我们接起电话,彼此间只说了声“您好”,对方还未来得及告诉我他是谁,如果他是我们熟悉的人,我们就能知道他是谁,这是根据________来判断的。 8.关于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大 B.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大 C.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小 D.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小 9.医生借助听诊器为患者诊病是因为( ) A.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增加,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变大 C.听诊器能改变听者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10.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 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11.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C.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12.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3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鼓号乐队不能进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乐器商店的标志 ? 13.如图甲所示,拿一张硬纸片两次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划过木梳齿,但两次划过木梳的快慢不同,因此听到的声音特点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不同;如图乙所示的(a)、(b)分别是两次声音在示波器所显示的波形图,则较快划过木梳的波形图是 。(填序号) 要点回顾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3)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2、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空气温度越高,速度越快)。 声音在15℃速度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①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相同. ②气体传播速度<液体传播速度<固体传播速度. ③对同种介质而言,温度越高声音传越播快,如空气。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 人发声——利用声带的振动 笛子发声——空气柱振动 蜜蜂、蚊子——利用翅膀的振动 古琴、二胡等——利用琴弦振动发声 4、声波在界面的反射 声音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会被障碍物的界面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各种物体中传播的速度是一样的 D.声音不能在固体物质中传播? 2.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质不同,传播速度不同 C. 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生 D.声音在真空中每秒传播340米? 3.关于水、空气、铁轨传播声音的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水、空气、铁轨 B. 水、铁轨、空气 C. 铁轨、空气、水 D. 铁轨、水、空气? 4.声音的传播速度( ) A.只和声源有关 B. 只和物质有关 C. 只和温度有关 D. 和物质、温度有关? 5.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 A.只要发声体和物质 B. 只要发声体和耳朵 C. 只要物质和耳朵 D.必须有发声体,物质和耳朵? 6.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的范围主要取决于(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频率 C.振动的幅度 D.声音的音色? 7.侦察兵为及早发现敌军骑兵的活动,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就能判断附近是否有敌人的骑兵,下面解释错误的是( ) A.马蹄踏在地上,使土地振动发出声音 B.声音可以由土地传播 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D.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8.在房间说话比在旷野里谈话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 ) A. 房间里的空气不流动 B.旷野里的空气比较稀薄 C.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声音的三要素是( ) A.频率、响度、音色 B.音量、高音、低音 C. 音调、响度、音色 D. 频率、音调、响度 10.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是指没有改变(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方言、土话 11.听音能辨人,主要是依据不同人的讲话声具有不同的 (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12. 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3. “轻声关门”是一种文明行为,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的: ( ) A.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频率 14. 提琴表演时,演奏者控制琴弦的松紧是为调节琴声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音量 15.《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小弦切切”,描述了大弦和小弦的声音不同,主要是指 (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声速 16.用鼓槌敲一下鼓面,我们听到声音,同时能看到放在鼓面上的小纸团跳动,这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 。 17.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叫 ,发声时它们一定在 。声音的传播还需要 。声音在15℃空气中每秒传播 米。 18.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力来吹,使笛管中的 发生 。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表明 能够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 19.两个同学做关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实验。甲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在水管的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从 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 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从 传来的。 20.音调的高低跟 有关;响度的大小跟 和 有关。 “响鼓需要重锤敲”,这句话说明声源 ,声音的响度越大。? 预习思考 预习光的传播及其应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手影游戏的几个关键道具是什么?(光源) 2、为什么影子总出现在手的后面呢? 3、我们人的眼睛是怎么看到物体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声音(学案).docx 声音(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