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测量是实验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物理学。长度的测量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在生活中无时无处不敢知道测量的存在。同时,物理学实验的大多数测量都要转化为长度测量,因此可以说,长度测量是许多其他物理测量的基础。学习长度测量,是学生接触到物理之后,最先学习到的物理技能,关于长度的理解,影响到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认知。因此,在课程中灌输正确的物理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在关于物理学科的态度教学生,长度测量这一章,显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改革之后,减弱了对于误差的学习要求、去掉了对于刻度尺最小分度值的考察,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实际测量的操作技能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物理,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和初一已经学习过刻度尺的使用、长度与时间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这些知识对于学习本节知识非常有帮助。但是,学生并不一定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不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因此,本节重点是学习刻度尺使用,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及换算。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培养学生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相关长度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教学难点: 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图1和图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分析视觉有错误,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这节课我们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 进行新课: 长度测量单位 为了便于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SI)。其中长度的规定如下: 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和纳米(nm)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 1Km=1000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m=10-6m 1nm=10-9m 长度的大小:铅笔芯的直径大约1mm,小拇指的宽约1cm,成年人手掌的宽约1dm,成年人的臂长大约1m。 比一比: 1). 5dm= cm 2).①某同学的身高是16.6( ) 6.45km= m ②一铅笔的长度是18( ) 24nm= mm ③一枚一角的硬币的厚度是2.1( ) ④教室每层楼高3.2( ) 2、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活动一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活动二 教师讲解量程和分度值的概念,学生观察图中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单位?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 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 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 cm。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 教师:要想知道这本书的长度,该怎么办?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回答。 展示实物图象: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和三角板进行观察,讨论它们和展示的四种工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得出结论。 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它们都有单位和刻度(板书)。它们的测量精确程度不同。那如何使用它们呢? [1]2分钟学生开发实验:(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测量活动,利用手中的各种刻度尺来测量物理书的宽度并讨论出本组的结论)。 [2]教师演示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 学生仔细观察,结合自己的体验,得出结论。 3)如何使用刻度尺?(学生总结) ①使用前,要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和单位;(板书) ②使用时,要做到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板书) 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会放:刻度尺与被测物体长度边缘平行,而且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被磨损的,应认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视线应垂直刻度尺,不要斜视。 会读:读出准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结果,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即: ③测量结果 =?准确值 + 估读值(一位)+单位(板书) ?????????????数字 选1小组中推出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刻度尺的使用,提醒台下学生仔细观察,并指出他们操作中的不妥之处。 4)练习: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度和宽度(巩固刻度尺的使用)。并把学生测出的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读数是否正确。 活动:用刻度尺测量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度和宽度 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测量对象 长度(cm) 宽度(cm) 课 本 作业本 三)小结 四)当堂训练: 1、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2、练习: ①.图中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那一个正确?( A ) ②.如图所示,甲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1mm?,物体的长度为?2.60cm;乙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1mm?,物体的长度为?26.0?mm。 ? ? ? ? ? ?? ③.如图所示,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方法正确的是?甲?,测得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72cm、2.71 cm、2.62 cm、2.70 cm、2.72 cm、2.7 cm其中错误的测量记录是?? ??。 ? ? 3、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写出步骤)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长度测量记录的估计值表达方式。 二.自主学习案。 活动1、观察左边帽檐直径AB和高度CD、右图中中心两个圆的直径;我们的视觉总是可靠吗? 活动2:用刻度尺测量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度和宽度 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测量对象 长度(cm) 宽度(cm) 课 本 作业本 一、小结。 1.长度单位: (1)国际主单位 ,符号是 。 (2)比米大的单位有 ,比米小的单位有 、 、 、 、 等。 (3)换算关系:1 Km = m = mm= um= nm。 ( ) ( )( )( ) 1m= dm= cm= mm ( )( )( ) (4)实际观察一下你的刻度尺上的1mm、1cm、1dm、1m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清楚的印象。用你的身体(手指、手臂等)展示出这些长度。你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 cm, 你的身高大约是 m合 cm;你的手掌宽度大约是 cm合 dm。 (5)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 ,一本书的厚度为10 ,物理书的长度28.10 . 2.长度测量工具 (1)测量长度的工具有 。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会认:测量前要认清刻度尺的 、 和 ,观 察 是否磨损。 会选: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 的测量工具。 会放:测量时刻度尺的位置要 、不能 ,零刻度线要 ,刻度线要尽量 被测物体。 会看:观察时视线要与尺面 。 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一定要带上 。 二、练习: ①. 图中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那一个正确?( ) ②.如图所示,甲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 ?,物体的长度为? cm;乙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 ?,物体的长度为? ?mm。 ? ? ? ? ? ? ? ③.如图所示,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方法正确的是? ?,测得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72cm、2.71 cm、2.62 cm、2.70 cm、2.72 cm、2.7 cm其中错误的测量记录是?? ??。 ? ? 3、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写出步骤)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