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设计】 基础实验1 氧气的与及性质实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组装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氧气; 2、通过木炭、铁丝、硫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认识氧气的性质; 3、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掌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及氧气性质实验的基本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初步确立环保意识。 【教学设想】 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规范学生基本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实验室氧气制取和性质的实验,不但要会做,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学得牢,用的活。 3、建立知识构造: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装置、现象、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并形成一定的模式,为后继学习其他物质的制取方法打下基础。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单孔塞、导气管、集气瓶、磨砂玻璃片、水槽、药匙、棉花团、坩埚钳、燃烧匙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火柴、细木条、木炭、铁丝、硫、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一、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 1、简单回顾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息( 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 2、按实验过程中所示的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教师强调 (1)、按图2-10所示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掌握检查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粉末使其平铺于试管底部,按图2-8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在接近试管口的地方放置一小团蓬松的棉花团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3)、先均匀加热试管,再集中加热试管试管底部,当有连续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连续收集4瓶,并使其中一瓶存留少量水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先预热,再集中加热试管试管底部;连续气泡均匀冒出时,才能开始收集气体。 (4)、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教师强调 (1)、氧气的检验 要掌握氧气检验的方法。 (2)、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燃烧后往集气瓶中加少量澄清石灰水 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掌握二氧化碳检验方法。 (3)、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螺旋状铁丝要注意做好,集气瓶存留少量水。 (4)、硫在氧气中的燃烧 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要注意保护环境。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现场视情况进行指导) 【课堂小结】 (视情况进行小结与强调) 【板书设计】 氧气的与及性质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查→装→定→点→收→移→息 二、氧气的性质实验 1、氧气的检验 2、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3、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4、硫在氧气中的燃烧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为学生第一次亲身动手进行化学实验,学生实验热情高涨,基本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分组进行学生实验,学生分工合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又能较好地优势互补,尽可能地让学生都能完成实验任务,掌握气体制取的基本方法。 3、因学生第一次亲手进行化学实验,部份学生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过程出现一部份状况,但通过教师现场指导,均能改正并进行规范操作。但,这并不是坏事,通过现场纠正,学生印象更为深刻,今后将能更好地掌握类似的实验操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