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年级美术《大花鸡》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新课程标准对四年级要求: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鸡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依据点线面的美术语言,利用画、剪、贴、刮的方法制作出一幅漂亮的大花鸡的美术作品。 二、教材分析: 本课以鸡的形象为切入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鸡是学生最常见,最熟悉的动物,易于观察了解,形象简单易画,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民间艺术作品对引导学生进行结构装饰表现和纯装饰表现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作品中的鸡的动态各有不同,生动形象,装饰方法丰富多彩,能给学生以启发。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美术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公鸡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非常的熟悉。学生年龄适中,学生作品已具有基本的表现力,也具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但这节课要让学生感受夸张、变形装饰艺术的重要手法,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所以在创作方面还是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够初步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学会用装饰的手法绘画大花鸡。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 四、教学重点: 了解鸡的结构特征,学习装饰绘画的表现方法(装饰、简化、变形、夸张),感受其特有的艺术美感。 五、教学难点: 鸡的装饰的方法及点线面的排列组合。 六、教学策略: 这节课我主要是采用游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课堂导入环节,学生欣赏一段成语故事的片段,让学生猜成语,自然的揭示了课题,接下来利用游戏让学生了解的鸡的特征及组成部分。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积极有效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提高技能。最后学生的动手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依据点线面的美术知识,小组合作利用画、剪、贴、刮的方法制作出一幅漂亮的大花鸡的美术作品。 七、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彩色笔、刮画纸、油画棒、铅笔、橡皮、牙签、卡纸) 八、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揭示课题。(1分钟) 1、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个成语故事的片段,你们猜一猜这是哪个成语? 生:闻鸡起舞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真好,那你们再猜一猜我们今天要绘画的对象是哪一种动物呢?(生:鸡) 师:你们真聪明,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装饰一只《大花鸡》。 【设计意图】播放成语故事的一个片段,让学生猜成语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快更好的进入课堂的学习。 2、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12分钟) 1、了解鸡的结构及特征。(3分钟) (1)、师:我知道同学们都特别善于观察,那根据你平时对鸡的了解,鸡由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一起玩个游戏(游戏规则:一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在1分钟之内拼出完整的鸡的形象,并说出每部分的特征,获胜者获得一次抽奖的机会。) (2)、师概括并板书:尖尖嘴,火红冠,头颈身体连一起,弯弯尾,结实的双腿,锋利的爪子,还有一身五颜六色的羽毛。 【设计意图】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得到知识,提高技能。 2、学习装饰画的表现方法。(1分钟)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鸡的特点,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请你思考生活中的鸡与绘画作品中的鸡有什么不同呢? 学情预设: 生1:颜色鲜艳丰富…… 生2:鸡的身上画出了许多花纹图案…… 生3:和刚才看到的形态不太一样…… 生4:太漂亮了,就像给鸡穿上花衣服…… 师:绘画作品中它运用颜色夸张、形状变形等方法表现出的鸡就像给鸡穿上了美丽的花衣裳——这就是装饰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对比,找出绘画作品中的鸡的形象与生活中的鸡的形象的异同点,使学生在平时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3、学习装饰方法。(8分钟) 师:画家们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设计出无数的鸡的形象,那你现在想不想动手打扮一下大花鸡呢?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小画家们是如何装饰大花鸡的。 生: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为接下来自己动手创作提供思路。 师:欣赏了小画家们的作品,那你有没有发现装饰大花鸡的时候,他们都运用了哪些绘画的基本要素。(生:点、线、面) 师:利用点线面的知识装饰大花鸡,我们要注意一些什么呢?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生:小组交流讨论) 生:小组代表汇报。(注意点线面结合)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绘画的基本要素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的进行装饰大花鸡的形象。 (四)、学生动手实践。(20分钟) 师:好了,我们看了这么多作品,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想大显身手了。 1、利用点线面的知识,先刮出花纹,然后进行组合粘贴,最后装饰背景。(注意分工要明确) 2、充分发挥想象力,在鸡的身上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装饰合适的花纹。 生:认真做画。 师:及时给予指导,发现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五)、展示评价。(5分钟) (1)师生动手粘贴作品到黑板上进行展示。 (2)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小组的作品?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为自己喜欢的作品投票。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色彩、造型、创意,以及表现手法上进行自评、互评。 (3)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态度给学生以积极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自评、互评的能力。能够评价其他人作品中存在的优缺点,学习他人作品中的优点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来。 (六)、拓展延伸。(1分钟) 欣赏泥塑、剪纸等不同材料制作的鸡的形象。 (七)、总结。(1分钟)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一个善于发现的人,寻找身边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 我们也要像“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两个人物一样,做一个勤奋的人。九、教学反思: 《大花鸡》这一课属造型、表现的领域。这节课我先运用了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成语故事的片段,让学生猜这个成语,进而很自然的导入了课题。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到前面拼摆出鸡的形象并说出每部分的特征,获胜者可以获得一次抽奖的机会,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很快就说出了鸡的特征及组成部分。然后,通过图片对比了解鸡的真实形象和艺术作品中的差异,并从中认识到概括、夸张、变形、装饰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图案的装饰美。在本节课中,因为鸡的的形象简单易画,降低了表现的难度,使学习的重点转向了装饰变形上,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通过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很好的引导了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分析鸡的形象特点。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绘画层次的不同,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让他们有创造性的利用,给学生以启发,这样的学习效果很好。在展示评价环节,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了部分作品,给学生创造了学习交流的机会。 不足: 1、我在游戏的环节,因为让每个学生都说出鸡的组成及特征,占用的时间比较多,导致学生动手实践环节的+时间短了,这节课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2、遇到突发情况我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够精彩。 3、课堂语言不够精炼。 4、课堂组织能力欠缺。 ????总之,《大花鸡》这节课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在经历认识、总结、分析、实践过程中,认知逐步提升,学生们能够运用画、剪、粘、贴、刮的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自己的想象大胆表达出来,兴趣始终不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的语言要尽量精炼,组织好学生,多锻炼面对课堂中出现的突发情况的能力,讲解的时间尽量少一些,多留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