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一课第三框北方的民族融合人教版八年级上本资料为作者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新课导入2013年4月15日,刘姓人口有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陆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98位。陆姓在2006年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70位,总人口大约近42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1%。穆姓在当今人口统计中排在第二百零六位,人口大约有45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36%元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四百零五位你知道吗,这4个姓氏里中有一部分是少数民族的姓氏演变而来的!第一课第三框北方的民族融合学习目标1.掌握自东汉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掌握北魏分裂和南北朝对峙的相关史实2.引导学生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新知讲解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表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人民的迁徙。一是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二是中原地区人民为躲避战乱灾害向江南迁徙所谓“五胡乱华”,实际上是西部和北部的以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民族为主的十六个北方政权的相继建立和衰亡。由于政权更迭迅速,战乱频繁,对北方的社会生产力造成巨大的破坏。同时,北方民族和西方民族与中原民族出现大融合,已经很难区分民族之间的界限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族名国名前赵(汉)、北凉、夏前燕、后燕、西秦、前凉、南燕羯后赵前秦、后凉、成汉羌后秦汉前凉、西凉、北燕五胡十六国填一填匈奴氐鲜卑少数民族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交融,加速了民族融合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各民族融合的表现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北魏骑兵俑衣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新知讲解食各民族融合的表现胡萝卜胡桃(核桃)胡椒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胡瓜(黄瓜)新知讲解住各民族融合的表现方凳胡床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座。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坐姿;两席屈折,膝向前,上身的体重全部由臀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易酸麻,久之还可能变形。所以,当高坐具的胡床传入中原后,很快受到部分汉人的欢迎,原来的跪姿转变成了坐姿南唐《韩熙载夜宴图》新知讲解各民族融合的表现生产方式《采桑图》《扬场图》《耕耙图》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生产方式与中原融合新知讲解北魏的建立1.背景公元386年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前秦瓦解,以前为苻坚征服的各族纷纷独立,建立自己的王国。2.时间3.人物拓跋珪平城(今大同)4.都城5.意义结束了十六国长期纷乱割据的局面,促进了民族融合新知讲解北魏迁都讨论: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1.地理环境3.民族融合2.巩固政权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减少改革阻力有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1.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影响2.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新知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1.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资治通鉴》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北魏文官俑孝文帝的服饰新知讲解“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代(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迁都的第三年,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的复姓改为单音汉姓,如拓跋氏改姓元氏,独孤氏改姓刘氏,步六孤氏改姓陆氏,丘穆陵氏改姓穆氏等北魏孝文帝改革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孝文帝带头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为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木兰辞》的木兰不是汉族女子,而是一位出自落籍中原的鲜卑族家庭的姑娘。 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新知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5.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北魏初年的官制是汉、鲜卑杂用,孝文帝厘定官制,在模仿两晋、南朝官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清除官制中的鲜卑成分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使传统的汉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影响新知讲解概括迁都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政治制度:2.思想文化:3.社会生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问题探究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意义?1.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3.传统的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4.加快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毁灭本民族的千古罪人。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跋部逐渐融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新知讲解北魏的衰落534年元善并迁都于邺,即孝静帝,为东魏政权。534年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宇文泰立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为西魏,北魏分裂1.背景550年,高洋废掉东魏称皇帝,建立北齐政权。557年,宇文觉废掉西魏,建立了北周政权,北魏正式灭亡。2.分裂孝文帝晚年刚愎自用,猜忌多疑。常因想起昔日的些许不满,就要诛杀大臣。大臣们大都惶恐度日,影响办事能力,以致偷窃等行为十分猖獗。3.灭亡南北朝的对峙6世纪前期,北魏内乱不止,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又分别演变为北周和北齐。历史上把北方这五个朝代成为北朝。5世纪初到6世纪末,南朝和北朝对峙的时期统称为南北朝新知讲解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短暂统一政权分立统一统一东晋南朝北朝南北朝后期,南北交往趋于正常,为国家重新统一创作了条件新知讲解孝文帝改革政治制度采用汉族官制律令社会生活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官员及家属穿戴汉族服饰改汉姓鼓励与汉族通婚思想文化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迁都洛阳作用: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大融合课堂小结课堂练习2.“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改革措施是()A.迁都洛阳B.改用汉姓C.改穿汉服D.使用汉语1.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现象,对这一现象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是()A.商鞅变法B.管仲改革C.王莽改制D.北魏孝文帝改革DD课堂练习3.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B.增加财政收入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D.学习汉族文化CC课堂练习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厦,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冒。”(1)上文中“皇帝”指谁?(2)除文中提到的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列举3项以上)(3)他进行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北魏孝文帝废除鲜卑旧学,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改革,有利于少数民族接受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利于北方民族融合,为隋唐重新实现统一准备了条件北魏孝文帝政治方面: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统治政策;经济方面:采用均田制;文化和习俗方面:改用汉姓,说汉话,穿汉服,提倡同汉族人通婚等。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三框北方的民族融合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A.?打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B.?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C.?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D.?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政策???????????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D.?颁布均田制3.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下列内容与此有关的是(???)A.?北魏迁都洛阳????????????????B.?北魏改用汉姓????????????????C.?北魏改穿汉服????????????????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4.中国古代每一个专制王朝都深深地烙上了“家天下”的印记,因此,一些史学家常把皇姓跟朝代名称合二为一,比如称唐朝为“李唐”、宋朝为“赵宋”,那么被称为“元魏”的应该是(???)A.?战国时期的魏国?????????????????????????B.?三国时期的魏国?????????????????????????C.?北魏?????????????????????????D.?元朝5.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牢固的基石是团结稳定。下列民族交往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文成公主入藏???②孝文帝改革???③张骞出使西域???④改土归流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①③④②6.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中外交往???????????????????????????B.?国家统一???????????????????????????C.?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7.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声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8.下列各项曾以洛阳为都的是(???)①西周???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晋???⑤魏国???⑥北魏A.?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④⑤9.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主要有(???)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B.?匈奴、鲜卑、羯、氐、羌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10.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合称“五胡”的是(???)A.?匈奴、鲜卑、羯、氐、羌????????????????????????????????????B.?匈奴,蒙古、羯、氐、羌C.?匈奴、鲜卑、羯、蒙古、羌????????????????????????????????D.?匈奴、鲜卑、羯、氐、蒙古二、材料分析题11.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交融所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1)迁往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有哪些?(2)“中原的部分汉族人迁往江南”给江南地区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因素?(3)材料二、三反映了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两个诏令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分别是什么?(4)这一改革与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厦,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冒。”(1)上文中“皇帝”指谁?(2)除文中提到的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列举3项以上)(3)他进行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1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图一所展现的生产场面说明了什么?(2)图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那些内容?说出这次改革的作用。(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当今应如何发展民族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2.A3.D4.C5.C6.D7.D8.A9.B10.A二、材料分析题11.(1)匈奴、鲜卑、羯、氐、羌。(任答四个即可)(2)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3)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止使用鲜卑语;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4)促进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2.(1)北魏孝文帝。(2)政治方面: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统治政策;经济方面:采用均田制;文化和习俗方面:改用汉姓,说汉话,穿汉服,提倡同汉族人通婚等。(3)北魏孝文帝废除鲜卑旧学,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改革,有利于少数民族接受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利于北方民族融合,为隋唐重新实现统一准备了条件。13.(1)农牧文化的交融。(2)穿戴汉族服饰,学习汉族的礼法。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使传统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3)加强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三框 北方的民族融合 同步练习.doc 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三框 北方的民族融合.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