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食物中的营养 一、教材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选自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1.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2.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3.认识食物金字塔。本课主要通过对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进行探究,让学生懂得营养要全面合理并学会健康饮食。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认识,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我们是通过食物获取丰富的营养,这是我们能顺利进入并完成本课的知识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调查、观察、实验、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这是学习本课的能力基础;在生活中,学生们对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的认识还相当有限,部分学生甚至一无所知,这是学习本课的障碍,同时也说明了学习本课的必要性。 三、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科学概念: 1.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 和水。 2.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 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水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3.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特殊的气味;淀粉遇碘变蓝;脂肪涂在纸上会使纸变得透明。 过程与方法: 1.记录午餐吃了什么,分析午餐中各类食品所占比例,并用饼形图描述。 2.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淀粉、蛋白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2.通过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 同时能意识到自己的观点需要证据的支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各自的作用。 难点: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淀粉、蛋白质。 教学准备 教具与学具 说明与提醒 辨别“脂肪”: 花生、白纸、食用油、棉签; 辨别“淀粉”:面粉、馒头、碘酒、滴管; 辨别“蛋白质”:鸡蛋、瘦肉、镊子、酒精灯。 实验材料先不发放到学生手中,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探究。 教学流程 提问导入主题→探究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淀粉、脂肪、蛋白质)→辨别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其他方法(看包装)→认识食物金字塔,学会科学膳食 活动过程 基础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们每天都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为什么吃了食物就不容易饿呢?(食物中有有机物、营养、能量) 2.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食物中营养的支持,食物中有哪些营养呢?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中的营养(PPT、板书)。 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活动一:午餐吃了什么?(引出人体所需营养物质) 分类记录午餐食品,分析午餐中各类食品所占比例,并用饼形图描述。 2.你知道这些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吗?(生说,师板书) 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无机盐)以及水。 3.讲解不同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与作用。 活动二:实验辨别,深入探究 检验我们的食物中是否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脂肪的辨别实验: 在白纸上涂食用油(棉签蘸取) 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花生米 问题: (1)在白纸上的痕迹不明显怎么办?(用手使劲按压,尤其是花生米) (2)如何区分白纸上是油迹还是水迹呢?(水干后不留痕迹,油很光滑,灯光下照更明显,干后会有黄斑) (二)淀粉的辨别实验: 1.选择含淀粉比较多的食物进行实验(馒头、面粉) 2.实验之前,注意实验温馨提示: (1)滴之前不要捏橡皮头; (2)垂直滴,并稍离开食物; (3)每种食物滴1.2滴。 3.讲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紫色,其他糖类却不会。 (三)蛋白质的辨别实验: 1.将蛋白质(鸡蛋、瘦肉)用镊子夹在酒精灯上烧,闻到一种头发烧焦的味道。 2.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结果 面粉 馒头 鸡蛋 猪瘦肉 食用油 花生 淀粉 √ √ 蛋白质 √ √ 脂肪 √ √ 三、认识食物金字塔 根据食物金字塔,学会科学膳食 四、课外活动 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合理设计科学食谱。(早餐、午餐、晚餐) 板 书 设 计 食物中的营养 蛋白质 人体的主要成分 脂 肪 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 类 维生素 调节身体机能 矿物质 水 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