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实践活动——制作简易的密度计教学目标:1.通过简易密度计的设计和制作,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和浮力等知识进行技术设计,学习设计的思想和方法。2.通过简易密度计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敢于动手、乐于创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交流与展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评价。教学重点:能应用二力平衡和浮力等知识设计、制作简易密度计。教学难点:在制作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方法解决问题。课前准备:饮料吸管、石蜡封口、细沙、、水、饱和食盐水、刻度尺、天平、量筒、可乐、酒精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察与思考:向清水中不断加盐,观察鸡蛋漂浮的情况:鸡蛋在浓盐水中能漂浮,而且盐水的密度越大鸡蛋漂浮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由此可推测,对于同一物体来说,它漂浮时排开液体的体积是由液体的密度决定的。因此,人们制成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密度计。同学们,你们是否有亲手制作一只密度计的愿望呢?在制作之前我们先共同学习它的原理好不好!二、密度计的原理选择一根吸管并将其下端封闭,再加适当配重,使其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如图10-39所示,设吸管的横截面积为S,测出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H,根据漂浮条件有:F浮=G,由阿基米德原理有:F浮=G排=ρ液V排g.同理,吸管在其他液体中也有:G=ρ液Shg。综合以上两式得:根据这个式子的数量关系可对简易密度计进行标度。三、进行实验1、如何使吸管竖直漂浮在水中?怎么解决?往吸管里装入适量的沙子配重,调整重心使吸管竖直漂浮在水中。2、如何在密度计上标出刻度?根据推导出的式子,结合你所测的密度计在水中的深度H值,计算出表格中密度所对应的h值,并在纸条上标出对应的刻度线,将标好刻度的纸条用胶带贴在吸管上(以水位标记作为参考线)。液体密度ρ/(g/cm)0.80.91.01.11.2浸入的深度h/cm请观察你制作的密度计的刻度线分布是否均匀?刻度线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观察回答:刻度线分布不均匀,上疏下密且越往上密度值越小。3.用自制的密度计测量可乐、酱油的密度,并与其他组交流。各组的密度计测得的同种液体的密度值竟然不完全相同,哪个小组的密度计误差较小?如何检验刻度误差呢?需要用到哪些器材?4.如何才能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要使对应两条刻度线间距大一些,H应该大一些还是小一些?又会产生哪些不便呢?具体如何改进?出示实验室密度计,说明其设计的巧妙之处。四、交流与展示1.学生描述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2.从取材的合理性、刻度标注的正确和准确程度,制作的精巧和美观性、展示与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五.课堂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