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光的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协作的能力。(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光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光的反射的一些现象,对光现象充满了好奇。光的折射现象虽然在生活中也常见,但未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和光的反射现象有明显的不同,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需要通过实验做细致的分析、总结,再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去分析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从而加深理解,学生应该易于接受。(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的应用。教学突破:利用简单易操作的光的折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入光的折射的概念。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探究光的折射的条件、规律及作图,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交流、总结、记录,最后得出结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习重点。对于光的折射的应用,通过一些常见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关注认识到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尽可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这些现象,老师指点,在交流和探讨中让学生突破难点。(四)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类比法学法:观察、实验、交流合作(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大水槽、水、小激光笔、玻璃砖学生准备:大水槽、水、小激光笔、笔、矿泉水瓶、碗、硬币(六)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光在照射到不透光的物体上会有一部分被反射,光反射时遵从反射定律。那光照到透光物体上的光路是什么样的?【引入新课】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将筷子放在盛水的碗中,从旁边看去,水中的筷子好像折弯了?大家现在可以桌上的物品试一下,用铅笔或者圆珠笔代替筷子,一段放入水中,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进行实验)看到什么了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揭开谜底。【新课教学】1、光的折射(活动一)引导学生实验:取一长方形水槽,向里面倒入适量水,用小激光笔斜着将光束射入水中,观察水面上下光的传播路径有什么变化。(学生进行实验,讨论交流,并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老师进行指导。)(活动二)引导学生将光线垂直射入水中,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找出与前面实验的不同点。引出光的折射概念。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垂直入射,光路不变。2、光的折射规律(活动三)仿照光的反射作图,画出刚才观察到的光的折射的光路图。学生作图,老师指导并展示,补充画出三线两角。(活动四)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将(活动一)的实验再做两遍,总结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活动五)让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观察现象。如果让光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中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中,可以看到,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逆着原来入射光的方向射出。这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也就是说,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活动六)让学生做出光路图。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播放“渔夫叉鱼”动画,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会解释会应用物理现象。(2)在碗底放一枚硬币,站在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然后向碗里加水,观察现象,试着解释看到的现象。(3)生活中、风景区里的水池水潭看起来很浅,实际比看到的要深。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并进行安全教育。(4)让学生解释筷子折弯的现象。(5)老师让学生隔着玻璃砖看钢笔,隔着矿泉水瓶看钢笔,看到什么现象,怎样解释。4、阅读科学世界“海市蜃楼”。【当堂训练】“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回顾小结】(1)光的折射概念(2)光的折射规律(3)光的折射现象(七)板书设计第一节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垂直入射,光路不变。二、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池底变浅筷子折弯渔夫叉鱼硬币升高海市蜃楼等(八)作业设计《新学案》本节达标训练部分(九)教学反思光的折射现象常见但是学生不易理解,由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去思考,通过实验去探究,从现象找规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直观,使知识更具体化。最后列举大量现象,让学生又从物理走向生活,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教学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