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例题目:《欧姆定律》教学设计版本及章节: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三节教材分析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初中物理电学中的“交通规则”,也是本章的重点,在整个电学中起着奠基石的作用。欧姆定律是实验定律,教科书通过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进一步体验科学的探究全过程。本节内容综合性强,从知识层面看,要用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从技术层面看,要熟练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本节课需要学生有一定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和团队协作能力。学情分析从学生认知角度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路的基本知识。已经知道了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也已经能够熟练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电学元件。从学习方法角度来说:学生已经学完经历了八年级内容和九年级部分内容的学习,对控制变量法已经非常熟悉。也经历过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过程,对于数据处理方法:“图像法和比值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由于学生对电学的学习还不深入,做的电学实验较少,所以在实验设计和具体的实验过程中仍然存在困难,因此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和说明。教师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只需扮演“导演”的角色,而让学生充分的体验探究的过程,并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动脑实验,提高他们依据实验事实,分析、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和知道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以及提高团队合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并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目标经历欧姆定律的探究过程,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时间、团队写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严谨的分析和实验探究及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导体中的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总结出欧姆定律教学难点实验电路图设计,对的推导式的理解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定性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和第三部分欧姆定律以教师和学生谈话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理解,第二部分探究导体中的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是重点部分,依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实验探究为主通过自主设计实验电路、流程方案及表格,小组合作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自主分析归纳得到导体中的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本节课几乎35min的时间是学生在思考分析,交流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教师只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遇到思维障碍受阻的时候予以点拨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器材电源、定值电阻、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导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并注明每个环节预设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min)生活中出行,人行人道,车走车道,秩序井然,是因为有交通规则,同样,在电路中,各元件井然有序的工作,它们也有自己的交通规则——欧姆定律。学生思考通过类比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学习欧姆定律的作用以及重要性,也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演示实验定性探究(5min)探究通过导体的电路与电压与电阻的关系:1、复习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因素;①导体(或电路)两端的电压(电压);②接入电路中的导体(电阻)。2、演示实验:怎样使电路中的小灯泡的电流变小。3、组织学生揭示规律: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观察实验得到结果:①减少电池节数;②增大电阻。总结归纳得到定性规律:①电压越大,电流越大;②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通过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并为小实验做基础。通过小实验现场演示定性得到电流和电压以及电阻的规律,以实际为基础直观易理解,也为后面定量研究做了基础。交流讨论实验设计(7min)[过渡]简单的定性规律可以作为电路中的交通规则吗?探究通过导体的电路与电压与电阻的关系:问:既要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又要探究和电阻的关系,应该用什么物理方法?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目设计电路表格。①电路图设计:探究I-U关系电路图:注意:设计电路时,明确哪个量是变量,哪个量是不变量,如何使变量改变,如何使不变量不改变。探究I-R关系电路图:注意:设计电路时,明确哪个量是变量,哪个量是不变量,如何使变量改变,如何使不变量不改变。组织学生对电路设计进行分析评价。[设问]电路一中如何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点拨]可行,但不方便,同时不能连续改变电压,学习课本P97电路图及“信息快递”。并且思考电路二中为什么要接入滑动变阻器?[设问]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阻?[追问]可行也是常用的方法,为操作方便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设问]:如何确保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提示学生设计实验表格学生回答:——不行,进一步定量研究。思考回答:控制变量法学生设计:学生会设计出:(根据课堂情况适当调整授课方式)电路一电路二(学生交流)改变电池的节数。(学生交流)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可观察到电压连续变化,且可以保护电路,最终确定电路二为实验电路。(学生交流):将定值电阻换用不同规格的电阻。(学生交流):可以将定值电阻换成电阻箱。(学生交流):移动滑动变阻器。最终确定与探究I-U关系电路图一样,只是更换不同规格的电阻或者调节电阻箱的阻值。表格设计:学生根据以往经验自行设计并和课本对照修改。经历实验设计的过程,开发思维,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明了整个设计方案。体验设计成功的喜悦。团队合作进行实验(17min)强调实验过程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PPT展示)后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1、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最大阻值位置;3、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选择要正确(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更换量程);4、测量过程中开关闭合时间不宜过长;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实验学生进行试验经历实验探究过程,提高收集证据的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展示成果得到结论(4min)请两组小组代表将自己小组绘制的坐标图展示在大屏幕上(或者输在EXCLE图标中生成I—U和I—R图像)。观察I—U和I—R图像,并结合自己小组绘制的图像,总结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设问]:实验中为何要多次实验?R=Ω(为使实验简单可取R=10Ω)实验次数U/VI/A1U1I12U2I23U3I34U4I4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U=V(U=2V)实验次数R/ΩI/A1R1I12R2I23R3I34R4I4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是,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学生回答)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性的规律。使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胆量、语言组织能力等得到提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归纳总结欧姆定律(5min)试着将实验结论概括为一条,并概括出表达式讲解:当U=1V,R=1Ω时,I=1A。推导:U=IR,(注意:前者公式不能说明导体中的电压和电阻成正比,若给电阻R两端加上电压U,在电阻中就有,如果R变了,就会引起I的改变,但不会引起U的变化;在后者公式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公式只可以用来计算公式)公式理解:①同一性:公式中三个物理量指同一段导体。②同时性:公式中三个物理量指同一时刻的对应关系。③统一性:公式中三个物理量均取国际单位。学生概括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表达式:学生思考理解笔记通过重点强调分析讲授使学生理解欧姆定律更加深刻。牛刀小试巩固强化(3min)1、在“欧姆定律”一节中“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1)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_______不变;(2)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的读数是2.5V,电流表的读数是0.5A,现在将阻值为5Ω的电阻R换成阻值为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来进行研究,则下一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2、一只阻值为100Ω的电阻,接在15V的电源上时,流过的电流为_____A;若电源电压变为10V,电阻的阻值为______,流过电阻的电流为_____A.学生自主练习牛刀小试,知识迁移。概括小结提纲挈领(2min)请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方法?你的心情是怎样?小组长对你们小组的表现做个简单总结。教师概括补充:学生谈收获学生听讲思考回顾收获,加深印象。布置作业书面作业:课时作业本《欧姆定律》练习题研究性课题:实验过程中,引起实验误差的因素都有哪些?预习:欧姆定律的应用记录作业强化巩固,能力提升。板书设计教学设计流程及科学探究要素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