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你方唱罢我登场—判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附:解题技巧) 【思维导图】 【试题引入】 1.下图为某地理小组在野外地质构造观测中所做的记录卡片,根据卡片记录内容,判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所有图表经过重绘,保证清晰美观。这里发的图不如印出的书的图清晰。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解题技巧】 沉积岩先后顺序的判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在同一幅图中,同一图例属于同一沉积岩,无论是否断裂错位或者弯曲,其形成年代相同; 2.沉积岩一般情况下是越在下层的形成越早; 3.背斜和向斜发生弯曲变形,岩层不再水平,难以判断上下层关系时,背斜往中心部分岩层形成较早,年代较老,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往中心部分岩层形成较晚,年代较新,中间新两翼老。 答案:1.B 图中Ⅲ岩层为上覆新形成的沉积岩层,故Ⅲ岩层最新;该观测点观测内容为向斜两翼中的东翼的地层关系,向斜中心在岩层西侧,根据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可知Ⅱ岩层较Ⅰ岩层老。 试题引入引入的是本知识点的典型例题,答题模式或解题技巧则通过引入的例题总结该知识点的考察方法和解题技巧,试图使学生尽快掌握该知识点的答题思路,从而减少做题时的思考时间,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 【试题引入】 2.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据图判断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解题技巧】 喷出岩时代的确定也要注意三个方面: 1.出露地表的喷出岩,时代比地表的岩层要新; 2.分布在岩层中的岩浆岩不一定是侵入岩,也可能是被沉积岩掩埋覆盖的喷出岩,此时喷出岩比地表岩层要老; 3.如何判断分布在岩层中的岩浆岩是侵入岩还是被覆盖的喷出岩,主要是看岩浆岩岩层的形状。喷出岩一般会有明显的火山锥,而且和覆盖岩层的接触面比较平滑,而侵入岩不会形成火山锥,和周围岩层的接触面参差不齐,并且在接触面上可能会形成变质岩。如下图中的图a和图b就属于侵入岩,图c和图d就属于喷出岩,图d中先①喷出,然后②喷出,再被③④⑤掩埋,所以岩层由早到晚顺序是①②③④⑤。 侵入岩时代的确定主要是通过侵入和穿越现象来判断:被穿过的岩体时代较老,穿越其它岩体者时代较新。 答案:2.D 上题图中火成岩2侵入穿越沉积岩3、2和火成岩1,所以形成年代较这三者晚,沉积岩2上有火山锥,火成岩2在此喷出形成喷出岩,然后被沉积岩1掩埋覆盖,所以火成岩2比沉积岩1要早。 【试题引入】 3.下图所示地区地层变动的先后顺序为 A.褶皱弯曲、岩浆侵入、断层形成 B.岩浆侵入、断层形成、褶皱弯曲 C.断层形成、褶皱弯曲、岩浆侵入 D.褶皱弯曲、断层形成、岩浆侵入 【解题技巧】 地质构造先后顺序的判读,也要注意三个方面: 1.根据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判读地质构造形成的早晚; 2.根据外力作用对其的影响来判断:越早形成的地质构造受外力的影响越大,高的地方被侵蚀,低的地方被沉积; 3.根据地质构造之间的叠加和影响来判断:晚形成的地质构造会叠加和影响早形成的地质构造。 答案:3.A 图中岩浆岩侵入了褶皱,所以先褶皱后侵入。断层切断了岩浆岩和倾斜的向斜岩层,所以断层在这两者之后。 每个微专题基本上都是有三个例题的引入和讲解,三个例题并不是重复式,而是深入式或扩充式的。以本专题为例,第一个例题是沉积岩的形成先后顺序的判读;第二个例题加上喷出岩和侵入岩怎么判读形成先后顺序;第三个例题是地质构造的形成先后顺序的判读。三个例题看完,学生很快就会掌握该知识点的思考方向,解决了思路问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自然就会提高。 【做题巩固】 4.下图为甲河流域局部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地层形成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5.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6.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有关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②①③④⑤ B.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同时形成的 C.先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后形成断层 D.东非大裂谷与M地的地质构造相同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7~8题。 7.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8.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每一个微专题在三个例题后都有几个题来进行巩固练习,以达到熟练运用技巧的目的,巩固练习的答案附在了微专题书的最后,免得学生看着答案做题。但做题巩固的题数并没有固定,主要是视留下的版面大小而定。每个微专题都做成了正反两面一张纸,不多不少。这样也是为了方便学生使用,而且采用分栏,做为一个微专的内容,感觉还是题量大小恰到好处的,不至于学生一天做不完,也不至于题太少没有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 本书设置100个微专题,数量也是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微专数量太少的话,覆盖的知识点少;二是100个的数题也正好符合现在高三的复习时间,每天做一个微专题,每天掌握一个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每周做5-6个,到高考时正好做完。 【学生总结】 每一个微专最后都空出了几行做为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总结,意图是想让学生通过自我总结达到该知识点的解题思路的升华。 4.B 沉积岩层的沉积顺序是下面的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把其它岩层切断的岩层形成的晚,所以图中①沉积层形成最早,然后是③,之后因岩浆侵入,形成了岩层②。④是上覆沉积层,形成最晚。 5.D 由于甲处顶部褶皱缺失,因此首先受到侵蚀作用;后发生沉积作用,在沉积岩Ⅱ顶部形成沉积岩Ⅰ;最后岩浆侵入到两个沉积岩层中。 6.D 图中沉积岩的形成顺序是①③④⑤;沉积岩形成后发生断层,两侧岩层相对上升,中间岩层相对下降,属于地堑;下降的岩层依然保持水平状态,说明没有受到右侧向斜的影响,是先有的断层,后有的向斜;岩浆岩②也没有受到断层的影响,说明侵入在断层之后;也说明岩浆岩②的形成也晚于沉积岩。 7.B 该地位于河西走廊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 8.A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B、D错。先有沉积,后有侵入,然后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沉积岩后花岗岩出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