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 化学计算—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复习讲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讲 化学计算—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复习讲义(含答案)

资源简介

教师
日期
学生
课程编号
课型
能力强化
课题
化学计算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化学式进行有关计算
2.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难点
1.化学式计算
2.化学方程式计算
教学安排
版块
时长
知识梳理
50分钟
例题解析
30分钟
随堂检测
20分钟
师生总结
20分钟
课后作业
30分钟
(
化学计算
)
(
知识梳理
)
1.化学式的计算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分子式)表示的含义:
  (1)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2)表示构成一个分子的各种原子的原子个数.
  (3)表示一种物质及组成该物质的各种元素.
3.根据化学式进行有关计算的解题关键是善于从化学式中找到计量关系,确定数量关系。
注意:
①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是相乘的关系,不同种元素相对质量是相加的关系。
②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中的“·”表示相加,而不表示相乘。
③化学式中原子团(或根)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团(或根)的个数。计算时先求一个原子团或根的总相对原子质量,再乘以原子团(或根)的个数,即得出几个原子团的总相对原子质量。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以化合物AmBn为例)
(1)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2)A的质量分数=×100%。
注意:
①利用上述公式计算时,某元素的原子个数应写在该元素符号前面,不能写在右下角。
②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用“百分数”表示;习惯上常用百分数表示。
(3)A、B元素的质量比:
=。
注意:①计算时一定要写清楚各元素质量比顺序,因顺序不同,比值也不同。
②计算时的结果约成最简整数比。
(4)
已知化合物(或元素)质量,计算某元素(或化合物)质量
A元素的质量=化合物(AmBn)的质量×A的质量分数。
(5)在混合物中:
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100%或
=×100%(杂质不含该元素时)。
两种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
(6)求物质的化学式
点拨:求物质化学式的主要类型:
①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化学式。
②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式。
③已知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和相对原子质量,确定化学式。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
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计算依据
化学方程式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关系。
2.计算的步骤
设、写、找、列、求、答,即:
(1)设出未知数
(2)写出正确表达题意的化学方程式
(3)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
(4)列出正确的比例式
(5)写出未知数
(6)写出简明答案。
记忆技巧
为了便于记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编成顺口溜:
一解二设最后答,化学方程式不能错;
准确找到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
所有单位须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
3.基本题型
(1)关于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2)含杂质物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3)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分析而进行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4)利用图像中的数据分析而进行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5)无数据或缺数据的计算。
温馨提示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常见的错误有下列几种:?
(1)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
(2)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
(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4)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5)没有统一单位。?
(6)把不纯物质当成纯净物质计算。?
(7)将体积等非质量数据代入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
例题解析
)
例1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烧杯+稀硫酸
200g
150g
150g
加入的铁样品
9g
9g
14g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208.7g
158.7g
163.7g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哪位同学所取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3)计算恰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的质量为25.4g;计算结果精确到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Fe—56)
例2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硫酸铜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
(2)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例3为测定某NaCl、Na2CO3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小明同学取16
g该混合物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8
g,再把100
g稀盐酸分四次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盛有固体样品的烧杯中,每次都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分析以上数据后计算:
(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2)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根据实验数据,在右边的坐标纸上绘制出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关系的曲线(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画出曲线即可)。
例4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做“Na2CO3+CaCl2═2NaCl+CaCO3↓”的实验.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果回答下列问题:
(1)哪几次反应碳酸钠有剩余(填序号)____________;
(2)表中X的值是____________。
(3)试计算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5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例6某化学学习小组用足量的稀盐酸对15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进行科学探究.实验装置如下:
有关数据如下:
当A装置中无气体产生时测得B装置的质量增加了4.7g;C装置的质量没发生变化且无明显现象.
请你回答: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g.
(2)15g样品最多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g.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随堂检测
)
1.当三氧化二铁与四氧化三铁中所含铁元素质量相等时,则三氧化二铁与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

A.3︰2
B.1︰l
C.29︰42
D.30︰29
2.在托盘天平两边放等质量的烧杯,内均盛有等体积、等溶质量分数的盐酸.若在左右两烧杯里分别加入少许等质量锌与石灰石,反应后天平指针偏转情况是( 

A.
左转
B.
右转
C.
仍平衡
D.
无法判断
3.某石化厂有一种石油产品中含有质量分数为4.9%的残余硫酸,过去他们都是用NaOH溶液来清洗这些硫酸.现在石化厂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Ca(OH)2中和这些残余硫酸.则每处理100kg这种石油产品,可以节约经费多少?( 
 )
NaOH和Ca(OH)2市场价格如下表:
名称
Ca(OH)2
NaOH
价格(元/kg)
6.00
24.00
A.
73.8元
B.
72元
C.
51.6元
D.
22.2元
4.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0.4g,并得到残留固体6.4g.则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是(  )
A.
8.0g
B.
11.2g
C.
16.0g
D.
24.8g
5、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质量(g)
3
4
6
SO2质量(g)
6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O2的质量与生成的SO2的质量比是:
(2)请你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多少克?
(3)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6.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
(1)a、b的数值分别为 
 、 
 .
(2)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
(3)第二次加入ag
14.6%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7.我市某校初三(1)班学生去湖光岩春游,带回了几小块石灰石样品。为了检测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来讲行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所取石灰石样品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0
30.0
45.0
50.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6.0
4.0
1.0
1.0
试问答:
(1)10.0g样品与45g盐酸充分反应后,盐酸是否还剩余______
(填“是”或“否”),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2)10.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
师生总结
)
(
课后作业
)
1.某气体单质和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7:8,该气体可能是(  )
A.CO      
B.CO2      
C.Cl2     
D.N2
2.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在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中X与Y的质量比为7︰3,则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X2Y
B、X3Y2
C、X2Y7
D、X3Y7
3.将7.3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98gl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A.
14.5g
B.
15.5g
C.
16.lg
D.
18.Lg
4.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分别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在左边烧杯中加入13g锌片,要使天平再次保持平衡,需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铜片的质量为( 
 )
A.
13g
B.
12.6g
C.
10g
D.
11.6g
5.现有10.6g碳酸钠和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其中(
 )
A.
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B.
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C.
碳酸氢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D.
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6.使两份等质量的碳酸钙,一份与稀盐酸完全反应,一份高温煅烧所产生的CO2的质量,二者相比(  )
A.
一样多
B.
跟稀盐酸反应的多
C.
煅烧的多
D.
无法判断
7.取镁、碳酸镁组成的固体混合物20.4g,放入325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5.4g气体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A.
4.8g
B.
9.6g
C.
13.6g
D.
16.8g
8.小芳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了二氧化碳,并对实验产生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滴加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象,如图:
(1)图象中的a点数值 
 
(2)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3)通过计算说明,图象横坐标中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教师
日期
学生
课程编号
课型
能力强化
课题
化学计算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化学式进行有关计算
2.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难点
1.化学式计算
2.化学方程式计算
教学安排
版块
时长
知识梳理
50分钟
例题解析
30分钟
随堂检测
20分钟
师生总结
20分钟
课后作业
30分钟
(
化学计算
)
(
知识梳理
)
1.化学式的计算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分子式)表示的含义:
  (1)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2)表示构成一个分子的各种原子的原子个数.
  (3)表示一种物质及组成该物质的各种元素.
3.根据化学式进行有关计算的解题关键是善于从化学式中找到计量关系,确定数量关系。
注意:
①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是相乘的关系,不同种元素相对质量是相加的关系。
②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中的“·”表示相加,而不表示相乘。
③化学式中原子团(或根)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团(或根)的个数。计算时先求一个原子团或根的总相对原子质量,再乘以原子团(或根)的个数,即得出几个原子团的总相对原子质量。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以化合物AmBn为例)
(1)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2)A的质量分数=×100%。
注意:
①利用上述公式计算时,某元素的原子个数应写在该元素符号前面,不能写在右下角。
②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用“百分数”表示;习惯上常用百分数表示。
(3)A、B元素的质量比:
=。
注意:①计算时一定要写清楚各元素质量比顺序,因顺序不同,比值也不同。
②计算时的结果约成最简整数比。
(4)
已知化合物(或元素)质量,计算某元素(或化合物)质量
A元素的质量=化合物(AmBn)的质量×A的质量分数。
(5)在混合物中:
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100%或
=×100%(杂质不含该元素时)。
两种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
(6)求物质的化学式
点拨:求物质化学式的主要类型:
①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化学式。
②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式。
③已知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和相对原子质量,确定化学式。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
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计算依据
化学方程式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关系。
2.计算的步骤
设、写、找、列、求、答,即:
(1)设出未知数
(2)写出正确表达题意的化学方程式
(3)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
(4)列出正确的比例式
(5)写出未知数
(6)写出简明答案。
记忆技巧
为了便于记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编成顺口溜:
一解二设最后答,化学方程式不能错;
准确找到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
所有单位须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
3.基本题型
(1)关于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2)含杂质物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3)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分析而进行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4)利用图像中的数据分析而进行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5)无数据或缺数据的计算。
温馨提示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常见的错误有下列几种:?
(1)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
(2)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
(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4)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5)没有统一单位。?
(6)把不纯物质当成纯净物质计算。?
(7)将体积等非质量数据代入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
例题解析
)
例1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烧杯+稀硫酸
200g
150g
150g
加入的铁样品
9g
9g
14g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208.7g
158.7g
163.7g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哪位同学所取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3)计算恰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的质量为25.4g;计算结果精确到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Fe—56)
(1)乙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93%
(3)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7
【难度】★★★
例2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硫酸铜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40 g;
(2)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4.5% .
(1)40;
(2)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0%;
(3)24.5%.
【难度】★★★
例3为测定某NaCl、Na2CO3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小明同学取16
g该混合物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8
g,再把100
g稀盐酸分四次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盛有固体样品的烧杯中,每次都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分析以上数据后计算:
(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2)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根据实验数据,在右边的坐标纸上绘制出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关系的曲线(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画出曲线即可)。
答案:(1)X=66.25%
2)68.8g
。(3)如图所示:根据计算68.8g的稀盐酸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的二氧化碳,当加入稀盐酸超过68.8g后,碳酸钠已经完全反应,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难度】★★★
例4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做“Na2CO3+CaCl2═2NaCl+CaCO3↓”的实验.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果回答下列问题:
(1)哪几次反应碳酸钠有剩余(填序号)____________;
(2)表中X的值是____________。
(3)试计算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1、2;(
2)40;(3)10.6%。
【难度】★★★
例5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19.5克
【难度】★★★
例6某化学学习小组用足量的稀盐酸对15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进行科学探究.实验装置如下:
有关数据如下:
当A装置中无气体产生时测得B装置的质量增加了4.7g;C装置的质量没发生变化且无明显现象.
请你回答: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10 g.
(2)15g样品最多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4.4 g.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7.3%
【难度】★★★★
(
随堂检测
)
1.当三氧化二铁与四氧化三铁中所含铁元素质量相等时,则三氧化二铁与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D

A.3︰2
B.1︰l
C.29︰42
D.30︰29
【难度】★★★
2.在托盘天平两边放等质量的烧杯,内均盛有等体积、等溶质量分数的盐酸.若在左右两烧杯里分别加入少许等质量锌与石灰石,反应后天平指针偏转情况是( A )
A.
左转
B.
右转
C.
仍平衡
D.
无法判断
【难度】★★★
3.某石化厂有一种石油产品中含有质量分数为4.9%的残余硫酸,过去他们都是用NaOH溶液来清洗这些硫酸.现在石化厂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Ca(OH)2中和这些残余硫酸.则每处理100kg这种石油产品,可以节约经费多少?( A )
NaOH和Ca(OH)2市场价格如下表:
名称
Ca(OH)2
NaOH
价格(元/kg)
6.00
24.00
A.
73.8元
B.
72元
C.
51.6元
D.
22.2元
【难度】★★★
4.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0.4g,并得到残留固体6.4g.则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是( D )
A.
8.0g
B.
11.2g
C.
16.0g
D.
24.8g
【难度】★★★
5、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质量(g)
3
4
6
SO2质量(g)
6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O2的质量与生成的SO2的质量比是:
(2)请你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多少克?
(3)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答案:1、(1)1:1:2(或32:32:64:或3:3:6)
(2)8g
(3)8g
【难度】★★★
6.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
(1)a、b的数值分别为 50 、 8.5 .
(2)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90% .
(3)第二次加入ag
14.6%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24.2%.
【难度】★★★
7.我市某校初三(1)班学生去湖光岩春游,带回了几小块石灰石样品。为了检测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来讲行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所取石灰石样品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0
30.0
45.0
50.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6.0
4.0
1.0
1.0
试问答:
(1)10.0g样品与45g盐酸充分反应后,盐酸是否还剩余______
(填“是”或“否”),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2)10.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1)否
90%
(2)
X=3.96g
【难度】★★★
(
师生总结
)
(
课后作业
)
1.某气体单质和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7:8,该气体可能是( D )
A.CO      
B.CO2      
C.Cl2     
D.N2
【难度】★★
2.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在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中X与Y的质量比为7︰3,则它们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

A、X2Y
B、X3Y2
C、X2Y7
D、X3Y7
【难度】★★★
3.将7.3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98gl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C )
A.
14.5g
B.
15.5g
C.
16.lg
D.
18.Lg
【难度】★★★
4.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分别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在左边烧杯中加入13g锌片,要使天平再次保持平衡,需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铜片的质量为( B )
A.
13g
B.
12.6g
C.
10g
D.
11.6g
【难度】★★★
5.现有10.6g碳酸钠和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其中( A )
A.
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B.
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C.
碳酸氢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D.
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难度】★★★
6.使两份等质量的碳酸钙,一份与稀盐酸完全反应,一份高温煅烧所产生的CO2的质量,二者相比( A )
A.
一样多
B.
跟稀盐酸反应的多
C.
煅烧的多
D.
无法判断
【难度】★★★
7.取镁、碳酸镁组成的固体混合物20.4g,放入325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5.4g气体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C )
A.
4.8g
B.
9.6g
C.
13.6g
D.
16.8g
【难度】★★★
8.小芳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了二氧化碳,并对实验产生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滴加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象,如图:
(1)图象中的a点数值 1.1 
(2)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HCl、CaCl2 (写化学式)
(3)通过计算说明,图象横坐标中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30g
【难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