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学备课组教师班级初三学生日期:上课时间:主课题:滑轮教学目标: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基本规律会运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解决相关的计算教学重难点: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和特点灵活运用滑轮教学方法:复习回顾知识点,并讲解例题,配合练习教学内容【同步检测】1.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的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杠杆,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2.使用定滑轮提升重物,当分别在A方向、B方向和C方向拉重物时:(D)A.A方向拉力最小;B.B方向拉力最小;C.C方向拉力最小;D.三个方向拉力都一样.3.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D)4.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如图8,其中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计摩擦和机械自重)(B)5.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右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B)A.F甲<F乙B.F甲>F乙C.不能确定D.F甲=F乙6、如图所示,当物体所受重力等于120N,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零时,拉力F应等于120N(不计绳重与摩擦).【知识精讲】一、滑轮1、定滑轮:(l1l2F2F1)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2、动滑轮:(F1l1F2l2)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杠杆。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改变动力的方向。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则F=1/2(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二、滑轮组1、定义:由定滑轮和动滑轮(至少有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合。2、实质:省力杠杆3、特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4、理想的滑轮组: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n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1/n(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一)、例题分析例1.甲物重5N,乙物重3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左边是甲,右边乙),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甲受到的合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A)A.0,3N;B.0,5N;C.2N,5N;D.2N,3N.例2.如图所示,物体A重20牛,静止在水平面上,滑轮重2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牛。那么,B物重___8____牛,水平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是_12_____牛。(第2题图AB)例3.如图4所示,每只滑轮重都是2N,当拉力F为5N时,物体G可保持静止。则物重G为8N,图中所标a绳承受的力是12N,b绳承受的力是5N。(图4)例4.如图所示,动滑轮右边绳子固定,左边悬挂物体A,动滑轮受拉力F作用将物体A匀速提高2m,则动滑轮升高1m,动滑轮这种使用方法的好处是省距离(填“省力”或“省距离”)例5.如图所示装置,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滑轮和绳子重力以及滑轮轴处的摩擦均不计.当B物体重为10牛顿时,它恰好能匀速下降.若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拉物体A使其向左匀速运动,则这个力的大小是(B)A.5牛顿;B.10牛顿;C.15牛顿;D.20牛顿.例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重600N的人用力拉绳,使装置处于静止。装置中的滑轮A重500N,滑轮B重200N,底板C重100N。不计轴摩擦及绳重,人对底板C的压力为_475_______N。分析:设B滑轮对人的拉力为TB,底板对人的支持力等于人对底板的压力设为F以人为研究对象,G人=TB+F,以底板为研究对象,2TB+GB+TB=F+G板,联立方程解得F=475N考点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方法指导: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二)、当堂检测1.旗杆顶上的滑轮,其作用叙述正确的是(C )A、省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B、费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C、等臂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D、以上说法都正确2.定滑轮有这样的特点:拉动绳子时,物体移动,轮子也转,但它的轴的位置是不变的。动滑轮有这样的特点:拉动绳子时,物体移动,轮子也转,并且它的轴的位置是移动的。请在图1所示各滑轮旁边的括号内写上定滑轮或动滑轮。(图1)3.不计滑轮重,G1=100牛,G2=500牛,若弹簧秤的读数为F1,物体G2对地面的压力为F2,则:(A)A.F1=200牛;B.F2=300牛;C.F1=400牛;D.F2=200牛.4.在图2和图3中的轮子上画一根线表示杠杆,并标出支点O;画出动力F1和阻力F2,以及力臂L1和L2。(图3)(图2)5.如图所示,用F=100N的力拉着木块匀速前进,则木块与支持面间的摩擦力为200N.6.如图所示,不计动滑轮的质量及转动摩擦,当竖直向上的力F=10N时,恰能使重物G匀速上升,则重物G=5N,绳固定端拉力为5N,重物上升10cm,力F向上移动5cm.7.用如图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1)如果G=200N,滑轮重不计,则挂钩承受的拉力是200N,拉绳的力F为100N,滑轮重为10N,则挂钩承受的拉力是200N,拉绳的力F为105N.8.如图所示,绳及滑轮重不计,滑轮转动时的摩擦不计.物体A重800N、B重l00N,B在运动时受地面的摩擦力是fB=20N.当拉力F=200N时,物体A以3m/s的速度沿水平面匀速运动.求:(1)物体B运动的速度;(2)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fA.解:(1)B的速度VB=2VA=2×3m/s=6m/s..(2)对A进行受力分析可知:F=fA+2fB,所以fA=F-2fB=200N-2×20N=160N.【提高训练】1.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A前进时,若绳子自由端拉力F=60N,物体A重150N,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1)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是多大?180N(2)当绳子自由端移动3m,则物体A移动多远?1m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900N的物体从一楼匀速提升至六楼,所用的拉力F为360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3m/s.(己知每层楼高3m)求:(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45m(2)小明所用的时间;物体上升的速度;150s0.1m/s(3)动滑轮的重量?180N3.如图1所示,是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实验装置.(1)实验时,应竖直拉动使钩码匀速上升.(2)小军记录数据如表.分析数据可得: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实验次数123钩码重/N246测力计示数/N1.12.13.1(3)小军继续实验,并作出“拉力与钩码重的比值随钩码重的变化”图象,如图2所示.分析图象可知:钩码越重,拉力F与钩码重的比值就越接近0.5(选填数值).由此他推理得出:在不计动滑轮重时,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4.在一木箱的两侧(如图所示)各有一个小孔,小孔中各有绳子穿出,左侧的绳上栓一个小车,用手拉右侧的绳子,左边的小车也向前运动,当继续向右拉绳子时,右端绳子移动了10cm,左边小车却移动了20cm.木箱中有什么神秘的东西使物体比手运动得快?试画出该装置的示意图.【课后练习】1.使用动滑轮可以(B)A.改变力的方向B.省一半力C.不省力D.以上说法都不对2.如图1所示,不计摩擦及滑轮重,重为G1、G2的两个物体现在处于静止,则(A)。A.G1=2G2B.G1=G2C.2G1=G2D.G1=3G2(图1)3.如图2所示,弹簧秤下挂着一个重为1N的滑轮,滑轮上用细线挂着一个1N的小球和一个10N重的物体,小球悬在空中,物体落在桌面上,整个装置都是静止的,这时弹簧秤的读数是(B)A.2NB.3NC.11ND.12N图2图3图44.如图3所示,动滑轮重为1N,拉力F为5N,则重物G和弹簧秤读数为(D)A.G为4N,弹簧秤读数为5NB.G为9N,弹簧秤读数为10NC.G为10N,弹簧秤读数为5ND.G为9N,弹簧秤读数为5N5.如图4所示,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轮拉起重物时所用力的情况,比较甲、乙两图可得结论____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比较甲、丙两图可得结论__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用力方向6.如图5所示,物体A以2厘米/秒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牛,水平拉力F=__3___牛,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___6__牛,2秒内拉力F做的功为__0.24_焦。(不计滑轮重力以及轮与绳之间的摩擦)7.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6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比较(a)、(b)两图可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比较(b)、(c)、(d)三图可知使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时,拉力大小相同与拉力方向无关图5图68.如图7所示,物重G=30N,绳的一端拴在地面,拉力F使滑轮匀速上升。(l)若滑轮重不计,滑轮向上移动20cm,则拉力F=60N,物体上升40cm。若滑轮重为2N,使物体上升20cm,则拉力F=62N,滑轮向上移动10cm。(图7)9.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D)A.20N0.4m/sB.20N0.1m/sC.5N0.4m/sD.5N0.1m/s10.小明同学按照图13所示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右表: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动滑轮具有重力__和___动滑轮与轴之间存在摩擦__。在该实验时还应注意____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实验次数物重G/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11.00.721.51.032.01.311.如图所示,动滑轮重为1N,拉力F为5N,则重物G和弹簧秤读数分别是多少?9N,5N12.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与置于水平桌面上重100牛的物体A相连,另一端跨过滑轮固定于O点。当悬挂在滑轮下的物体B重40牛时,它恰能匀速下降。物体B的重力不变,若要使物体B匀速上升,需要在物体A上施加一个沿_______方向,大小为______牛的力F。(第2题图A)水平向左,40N13.如图所示,物体A重20牛,静止在水平面上,滑轮重2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牛。那么,B物重_______牛,水平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是______牛。(第3题图AB)8N,12N科学备课组教师班级初三学生日期:上课时间:主课题:滑轮教学目标: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基本规律会运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解决相关的计算教学重难点: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和特点灵活运用滑轮教学方法:复习回顾知识点,并讲解例题,配合练习教学内容【同步检测】1.定滑轮的实质是个杠杆,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但不能;动滑轮的实质是个杠杆,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但不能.2.使用定滑轮提升重物,当分别在A方向、B方向和C方向拉重物时:()A.A方向拉力最小;B.B方向拉力最小;C.C方向拉力最小;D.三个方向拉力都一样.3.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4.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如图8,其中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计摩擦和机械自重)()5.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右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A.F甲<F乙B.F甲>F乙C.不能确定D.F甲=F乙6、如图所示,当物体所受重力等于120N,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零时,拉力F应等于N(不计绳重与摩擦).【知识精讲】一、滑轮1、定滑轮:(l1l2F2F1)①定义:中间的轴的滑轮。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2、动滑轮:(F1l1F2l2)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杠杆。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但不。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则;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二、滑轮组1、定义:由定滑轮和动滑轮(至少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合。2、实质:杠杆3、特点:既可以又可以。4、理想的滑轮组: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一)、例题分析例1.甲物重5N,乙物重3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左边是甲,右边乙),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甲受到的合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A.0,3N;B.0,5N;C.2N,5N;D.2N,3N.例2.如图所示,物体A重20牛,静止在水平面上,滑轮重2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牛。那么,B物重______牛,水平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是______牛。(第2题图AB)例3.如图4所示,每只滑轮重都是2N,当拉力F为5N时,物体G可保持静止。则物重G为N,图中所标a绳承受的力是N,b绳承受的力是N。(图4)例4.如图所示,动滑轮右边绳子固定,左边悬挂物体A,动滑轮受拉力F作用将物体A匀速提高2m,则动滑轮升高m,动滑轮这种使用方法的好处是(填“省力”或“省距离”)例5.如图所示装置,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滑轮和绳子重力以及滑轮轴处的摩擦均不计.当B物体重为10牛顿时,它恰好能匀速下降.若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拉物体A使其向左匀速运动,则这个力的大小是()A.5牛顿;B.10牛顿;C.15牛顿;D.20牛顿.例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重600N的人用力拉绳,使装置处于静止。装置中的滑轮A重500N,滑轮B重200N,底板C重100N。不计轴摩擦及绳重,人对底板C的压力为_______N。分析:设B滑轮对人的拉力为TB,底板对人的支持力等于人对底板的压力设为F以人为研究对象,G人=TB+F,以底板为研究对象,2TB+GB+TB=F+G板,联立方程解得F=475N考点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方法指导: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二)、当堂检测1.旗杆顶上的滑轮,其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省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B、费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C、等臂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D、以上说法都正确2.定滑轮有这样的特点:拉动绳子时,物体移动,轮子也转,但它的轴的位置是不变的。动滑轮有这样的特点:拉动绳子时,物体移动,轮子也转,并且它的轴的位置是移动的。请在图1所示各滑轮旁边的括号内写上定滑轮或动滑轮。(图1)3.不计滑轮重,G1=100牛,G2=500牛,若弹簧秤的读数为F1,物体G2对地面的压力为F2,则:()A.F1=200牛;B.F2=300牛;C.F1=400牛;D.F2=200牛.4.在图2和图3中的轮子上画一根线表示杠杆,并标出支点O;画出动力F1和阻力F2,以及力臂L1和L2。(图3)(图2)5.如图所示,用F=100N的力拉着木块匀速前进,则木块与支持面间的摩擦力为N.6.如图所示,不计动滑轮的质量及转动摩擦,当竖直向上的力F=10N时,恰能使重物G匀速上升,则重物G=N,绳固定端拉力为N,重物上升10cm,力F向上移动cm.7.用如图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1)如果G=200N,滑轮重不计,则挂钩承受的拉力是N,拉绳的力F为N,滑轮重为10N,则挂钩承受的拉力是N,拉绳的力F为N.8.如图所示,绳及滑轮重不计,滑轮转动时的摩擦不计.物体A重800N、B重l00N,B在运动时受地面的摩擦力是fB=20N.当拉力F=200N时,物体A以3m/s的速度沿水平面匀速运动.求:(1)物体B运动的速度;(2)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fA.【提高训练】1.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A前进时,若绳子自由端拉力F=60N,物体A重150N,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1)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是多大?(2)当绳子自由端移动3m,则物体A移动多远?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900N的物体从一楼匀速提升至六楼,所用的拉力F为360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3m/s.(己知每层楼高3m)求:(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小明所用的时间;物体上升的速度;(3)动滑轮的重量?3.如图1所示,是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实验装置.(1)实验时,应竖直拉动使钩码上升.(2)小军记录数据如表.分析数据可得:使用动滑轮可以.实验次数123钩码重/N246测力计示数/N1.12.13.1(3)小军继续实验,并作出“拉力与钩码重的比值随钩码重的变化”图象,如图2所示.分析图象可知:钩码越重,拉力F与钩码重的比值就越接近(选填数值).由此他推理得出:在不计动滑轮重时,使用动滑轮可以省的力.4.在一木箱的两侧(如图所示)各有一个小孔,小孔中各有绳子穿出,左侧的绳上栓一个小车,用手拉右侧的绳子,左边的小车也向前运动,当继续向右拉绳子时,右端绳子移动了10cm,左边小车却移动了20cm.木箱中有什么神秘的东西使物体比手运动得快?试画出该装置的示意图.【课后练习】1.使用动滑轮可以()A.改变力的方向B.省一半力C.不省力D.以上说法都不对2.如图1所示,不计摩擦及滑轮重,重为G1、G2的两个物体现在处于静止,则()。A.G1=2G2B.G1=G2C.2G1=G2D.G1=3G2(图1)3.如图2所示,弹簧秤下挂着一个重为1N的滑轮,滑轮上用细线挂着一个1N的小球和一个10N重的物体,小球悬在空中,物体落在桌面上,整个装置都是静止的,这时弹簧秤的读数是()A.2NB.3NC.11ND.12N图2图3图44.如图3所示,动滑轮重为1N,拉力F为5N,则重物G和弹簧秤读数为()A.G为4N,弹簧秤读数为5NB.G为9N,弹簧秤读数为10NC.G为10N,弹簧秤读数为5ND.G为9N,弹簧秤读数为5N5.如图4所示,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轮拉起重物时所用力的情况,比较甲、乙两图可得结论____;比较甲、丙两图可得结论_6.如图5所示,物体A以2厘米/秒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牛,水平拉力F=_____牛,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__牛,2秒内拉力F做的功为___焦。(不计滑轮重力以及轮与绳之间的摩擦)7.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6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比较(a)、(b)两图可知;比较(b)、(c)、(d)三图可知图5图68.如图7所示,物重G=30N,绳的一端拴在地面,拉力F使滑轮匀速上升。(l)若滑轮重不计,滑轮向上移动20cm,则拉力F=N,物体上升cm。若滑轮重为2N,使物体上升20cm,则拉力F=N,滑轮向上移动cm。(图7)9.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A.20N0.4m/sB.20N0.1m/sC.5N0.4m/sD.5N0.1m/s10.小明同学按照图13所示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右表: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和_____。在该实验时还应注意____。实验次数物重G/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11.00.721.51.032.01.311.如图所示,动滑轮重为1N,拉力F为5N,则重物G和弹簧秤读数分别是多少?12.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与置于水平桌面上重100牛的物体A相连,另一端跨过滑轮固定于O点。当悬挂在滑轮下的物体B重40牛时,它恰能匀速下降。物体B的重力不变,若要使物体B匀速上升,需要在物体A上施加一个沿_______方向,大小为______牛的力F。(第2题图A)13.如图所示,物体A重20牛,静止在水平面上,滑轮重2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牛。那么,B物重_______牛,水平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是______牛。(第3题图A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章滑轮 .doc 5章滑轮 学生.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