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水循环》知识点 1. (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 2. 水在(任何温度下 ) 都可以蒸发。 3. 水蒸发的快慢与 温度 、 蒸发面积 、 空气流通 有关。 4.水蒸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水蒸发是要(吸热)的,把水擦到手上,手会感觉(凉爽),是由于水蒸发吸热的原因。 5.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并不停的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沸腾),水沸腾时继续给水加热,温度(不会再上升)。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的这个点,就是这杯水的(沸点)。 6.在正常情况下,水的的沸点是 100℃ ,水的冰点是 0 ℃ 。 水被在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烧水,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山顶沸点低,山脚沸点高),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 7.给水加热过程中,实验现象是:(水的温度上升趋势先快后慢,后保持不变)该实验中酒精灯使用(外焰)加热,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 内焰 焰心)石棉网作用(使受热温度均匀,避免一些烧杯受热不均而爆裂) 8.蒸发与沸腾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是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热。不同点是:蒸发是在(任何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变化速度(缓慢);沸腾是把水加热到(100?C)时进行的,变化速度(剧烈)。 9.水蒸气在 遇冷 条件下会发生(凝结)现象。 10..对着镜子哈气会有什么现象?(有小水珠)烧开冒出的"白气"是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11.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的 小水滴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 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的 小冰晶 。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一般条件下,当温度降低到0?C时,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12、水在自然界里有(冰、水、水蒸气)三种不同的形态。冰融化、水蒸发要(吸收热量);水结冰,水蒸气变成水要(放出热量)。水的三态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水在自然界中有三种存在形态,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呢?(水遇冷(0?C以下)变成冰,水吸热变成水蒸气。) 13、寒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的湿衣服结了冰也会慢慢变干。衣服里的水经历了哪些形态的变化?(水遇冷(0摄氏度以下)变成冰,冰吸热变成水蒸气。) 14.雨和雪的形成?(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C以上)降落的是(雨);如果低空气温低于(0?C以下),降落的是(雪)。 10.在空中喷洒(制冷剂),使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增大),形成雨,这就是(人工降雨)。 重要实验 实验16?水蒸发时吸收热量 实验材料:温度计、支架、棉纱、表。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浸入水中,记录这时的温度。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现象: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实验17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实验材料:瓷盘、湿巾、支架、酒精灯、火柴、水。 实验步骤: 1、两个同样的瓷盘,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一个放置在桌面上,一个放在火上加热。观察哪个蒸发的快。 2、两块同样大的湿巾,一块展开,一块折叠两次,观察哪块蒸发的快。 3、两块同样大的湿巾,一块放在阴凉处,一块放在通风处,观察哪块蒸发的快。 实验结论:加热、增大蒸发面积、风吹都可以加快蒸发。 实验18给水加热水温的变化 实验材料:铁架台、圆底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彩笔、表 实验步骤: 1、在铁架台的铁圈上放一个盛水的烧瓶。 2、吊一个温度计,使液泡完全浸入水中,不要触到烧杯壁和杯底。 3、用酒精灯加热,记录水温的变化。 实验现象:水的温度在不断增高,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会再升高。 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这杯水的沸点。 实验20水蒸气凝结的条件 实验材料:两个玻璃杯、两块玻璃片、酒精灯、铁夹、火柴、热水 实验步骤: 1、把两个玻璃杯装上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水。 2、将其中一块玻璃片用酒精灯均匀加热。然后将两块玻璃片同时盖在烧杯上。 实验现象:冷玻璃片上会出现小水珠,热玻璃片上不会出现小水珠。 实验结论:水蒸气在遇冷的条件下才可以凝结成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