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1 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2.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学用具:小桌、砝码、海绵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PPT课件图片和书本P29章首图,想一想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但一个陷下去了,而另一个却没有,看来压力作用的效果并不只跟压力有关。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 ⒈压力 ①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学们作图时,教师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②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让同学们思考后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③教师归纳总结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强调:压力的作用点--受力物体表面的接触面的中心。 压力的方向--垂直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物体内部。 *压力与重力的关系:结合PPT课件分析。 学生动手实验:利用学习工具做PPT课件实验 教师演示图10-3的压强小桌的实验。介绍实验器材和步骤。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浅;再把小桌腿朝上放在泡沫塑料上,再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浅。比较两次实验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浅。 从而得出:在相同的压力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系。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由此引出压强。 ⒉压强 ①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用字母P表示。 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的。 变形式:F=PS→求压力 S=F/P→求受力面积 ③单位:牛顿/米2 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压强单位除了帕斯卡外,还有千帕(KPa)、兆帕(MPa)。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MPa=103KPa=106Pa=106N/m2。 ④课堂练习:单位换算 ⒈ 1.56MPa = Pa; ⒉ 0.78 KPa = Pa ⒊例题(题目略) 边讲述边板演解题过程,给学生利用压强公式解题的示范。讲完后,一定要特别交待在解题时面积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平方米,得出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 课堂练习: 小 结: 力,压力不是重力。⒉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压强 一、压力 ⒈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⒉方向:垂直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物体内部。 ⒊作用点:受力物体表面的接触面的中心。 ⒋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二、压强 ⒈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⒉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⒊公式: ⒋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 ⒌例题(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