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浮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浮力的概念,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4、知道浮力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同学观察图片,了解什么是浮力;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4、做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总结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收集资料,小组交流讨论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识到浮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知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教学难点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PPT展示+新课讲述 教学工具 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个圆柱体、大小不同的两只烧杯、装有盐的小烧杯、阿基米德原理及实验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幻灯片,提问,并板书课题:浮力。 板书:第四节:浮力 观看、思考、回答。 通过看图片: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学习目标及课前检测 观看、思考、回答。 了解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对前面内容的检测,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新课导入(实验) 演示:将一个乒乓球放进一个很深的烧杯中。 提问:谁有办法不把烧杯倒过来,就能把乒乓球取出来? 学生回答问题后,做实验演示这个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并做出说明。 观看课本图10-27并思考图中提出的问题。 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观看教师演示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及让同学思考并回答问题,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做实验的必备步骤,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考与分析:(演示实验) 1.观看课本图10-27并思考图中提出的问题。 2.静止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分析它的受力情况? 3.浮力的方向?浮力的 施力物体?浮力的受力物体?——概括出浮力的定义及方向,浮力的施力物体及受力物体?生活中还有那些浮力的例子?(幻灯片展示) 板书:浮力的定义及方向?浮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思考:引起认知的冲突。(带着疑问,好奇,求知的愿望去思考 )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回答,对需要探究的问题更明朗、深刻。 引入浮力的概念,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以及浮力在生活的应用。 设疑: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课本活动10.9) 思维导图——通过上面的实验,你能找到 一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大小的方法吗? 演示实验: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杯水(课本图10-28),你能通过实验判断浸入水中的圆柱体是否浮力吗? 听取学生读数,记录实验数据,给予适当的补充说明,得出结论,测量浮力的大小的方法:F浮=G-G’(称重法) 板书: F浮=G-G’ (称重法:) 课堂练习(称重法的应用) 学生观看活动10.9,观察教师演示实验 ,读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录实验数据。 比较实验数据:思考、讨论,发表自己观点。 学生回答,得出测出浮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动手做课堂练习。 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测量浮力大小的一种方法 ——称重法。 教师提出提问: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耐心听取学生的猜想,并对于各种猜想提出疑问,最后用实验(实验演示: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以及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板书: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提问:F浮与G排液的关系是怎样的? (实验四: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并利用多媒体展现出阿基米德原理,学生读数,填写数据。 师生共同得到结论,并板书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表达式。 板书:阿基米德原理内容及表达式。 阿基米德原理应用。 带着疑问思考:看课本(学生实验P92及),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教师实验演示,读出数据,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对照实验与生活中的事例,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学生知道: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测验:幻灯片展示题目,适当讲解。 思考,回答。 随堂检测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个人收获了什么,提出存在的疑惑问题,经共同讨论解决。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 布置作业:本节课后练习,第二题。 自习课写作业 对本节课内容的加强练习及巩固。 板书设计 第四节:浮力 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的大小: (1)称重法: F浮=G-G’;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F浮 =G排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