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年江西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提纯与共存导学案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分离与提纯是江西中考常考题型,常出现在选择填充题的最后两道题中一道,要求运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判断物质检验与鉴别、分离与提纯方案是否正确,再设计一个方案完成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或分离与提纯,命题形式有表格型或文字叙述型,此外,在探究题中常涉及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分离与提纯。涉及的内容有常见离子的检验与鉴别、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鉴别、硬水和软水的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的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的鉴别、常见化肥的鉴别、合金和组分金属的鉴别、真假黄金的鉴别、淀粉的检验等,这类试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的特点,难度较大。 物质共存也是江西中考考查频率较高的题型,一般出现在选择题、选择填充题或填空与说明题中,有时在实验探究题中也会涉及。在选择题、选择填充题或填空与说明题中,一般要求某组物质(或离子)在溶液(或某特定条件下的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在实验与探究题中,要求根据共存的原则,判断猜想是否合理或判断另一种物质是否存在等,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1.掌握物质检验与鉴别的方法和原则: (1)原则:优先选择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和最明显的现象;先考虑物理方法,后考虑化学方法。 (2)方法:取样品→加试剂→观现象→得结论。 2.掌握常见离子、常见气体、几种特殊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方法。 3.掌握物质提纯的原则: (1)不增: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杂质。 (2)不减:除杂过程中,不能减少被提纯物质,加入的除杂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 (3)易分离:经除杂反应后,杂质与被提纯物质易分离。 (4)复原:除杂结束前,要恢复被提纯物质原有的状态。 4.掌握常见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5.物质(或离子)共存一般是指一组物质(或离子)能否在溶液中大量共存,考查的重点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掌握常见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对。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例1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A.苏打和小苏打:稀硫酸 B.NaOH溶液和NH4NO3溶液:稀盐酸 C.生石灰和熟石灰:水 D.NaC1 溶液和NaNO3溶液:________ 【解析】A项中苏打和小苏打均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不能鉴别;B项NaOH和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H2O,现象不明显,NH4NO3和稀盐酸不发生反应,不能鉴别;C项生石灰和NaOH与水接触都放热,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能溶于水,而生石灰溶于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项NaCl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溶液和NaNO3,NaNO3不能与AgNO3溶液反应,可以鉴别。 1.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案不正确的一组是(B) A.可用稀硫酸鉴别氧化铜粉末、炭粉和铁粉 B.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C.可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 D.可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棉花 2.下列物质鉴别方案正确的是(D) 鉴别物质 实验方案 A 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用酚酞溶液 B N2、CO2、H2 用燃着的木条 C 尿素、氯化铵、硝酸铵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Fe2(SO4)3、NaOH、NaNO3、HCl四种溶液 仅用组内物质鉴别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例2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B 盐酸 硫酸 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 C NaNO3 NaCl 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 D CaO Ca(OH)2 加过量水,过滤 【解析】A项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过量的磷酸钙通过过滤除去;B项引入了氯化钡杂质;C项引入了过量的硝酸银杂质;D项中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为杂质),加入试剂后可以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物的是(A) A.Cu(CuO) 加酸 B.NaCl(Na2SO4) 加Ba(OH)2溶液 C.FeSO4(CuSO4) 加足量铁 D.MnO2(KCl) 加__水__ 4.如表中,除去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HCl 加过量CaCO3粉末,过滤 B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C Cu粉 C 在空气中灼烧 D CuSO4溶液 FeSO4 加足量锌粉,过滤 物质的共存 例3 下列离子能在含有硫酸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Mg2+、NO B.Na+、CO C.K+、OH- D.Ba2+、Cl- 【解析】在硫酸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镁离子、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均可大量共存,A正确;氢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分子,碳酸分子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即氢离子不能与碳酸根离子大量共存,B不正确;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即氢离子不能与氢氧根离子大量共存,C不正确;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即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D不正确。 5.下列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C) A.Fe3+、K+、Cl- 、NO B.Ba2+、Na+、Cl- 、SO C.Na+、K+、NO、 SO D.H+、K+、CO、Cl- 6.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D) A.NH4Cl、K2CO3、NaOH、Na2SO4 B.MgSO4、NaCl、Ba(NO3)2、FeCl3 C.KOH、Na2SO4、HCl、NaHCO3 D.HCl、NaNO3、K2SO4、NH4Cl 1.下列除杂所选用试剂与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B)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实验操作 A CaO(CaCO3) 水 溶解、过滤 B NaCl(Na2CO3) 足量稀盐酸 蒸发结晶 C NaCl(Na2SO4) 过量BaCl2溶液 过滤 D H2(CO) 灼热CuO 洗气 2.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D)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检验氧气 通入澄清石灰水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入明矾 C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 加入适量的稀硝酸 D 自制酸碱指示剂 将捣烂的牵牛花用酒精浸泡后过滤 3.下列方案正确的是(B)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氯化铁溶液中的硫酸铁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B 鉴别硝酸铵溶液和硝酸镁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 加水溶解、蒸发 D 鉴别氧化钙和碳酸钙两种固体粉末 __取样,分别加入适量水(或稀盐酸等)__ 4.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B)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食盐中少量的硫酸钠 溶解,过滤 B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样品颜色 D 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 __滴加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合理即可)__ 5.某同学将一定量的Na2CO3与 Ba(OH)2溶液混合,要想检验反应后Ba(OH)2是否过量,应选用的试剂是(C) A.酚酞溶液 B.CuCl2溶液 C.Na2CO3溶液 D.NaCl溶液 6.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将其一一区别的是(C) A.(NH4)2SO4、NaCl、NH4Cl、Ba(OH)2 B.H2SO4、NaOH、Na2SO4、FeCl3 C.CaCl2、Na2SO4、Na2CO3、NaNO3 D.HCl、H2SO4、BaCl2、K2CO3 7.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C) A.Ba2+、SO、NO B.Fe2+、SO、OH- C.Na+、NO、OH- D.Ag+、NO、Cl- 8.某化学兴趣小组对A、B、C、D四种未知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见下表。其中检验结果不正确的是(D) 组别 溶液中检验出的离子 A K+、Na+、OH-、SO B Ba2+、Na+、Cl-、OH- C Cu2+、Mg2+、NO、Cl- D H+、NH、CO、SO 9.下列实验方案可达实验目的的是(B) A.干燥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氧化钙固体 B.鉴别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取样,加热观察是否熔化 C.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取样,滴加酚酞溶液 D.区分硝酸铵和氯化钠两种固体——__取样,加水溶解,观察温度变化等__ 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A.用Na2CO3溶液鉴别NaCl溶液和CaCl2溶液 B.用酚酞溶液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 C.用NaOH溶液除去稀盐酸中的FeCl3 D.用__Ba(OH)2__溶液除去NaNO3溶液中的CuSO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