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西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思想方法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江西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思想方法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1年江西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思想方法 导学案
江西中考常在选择题或选择填充题中设置一个小题对化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考查较多的化学思想方法有推理法、对比法、归纳法。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广,一般试题中每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或考查的知识属于不同的专题(或知识板块),试题综合性强,不仅要求对知识掌握牢固,还要求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
1.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的,牢固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解题的关键。
2.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很多情况下是对化学概念进行考查。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解题很重要。
3.解题时要巧用排除法,只要能找到反例就可判断该选项不正确。
 逻辑推理类
例1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雨的pH小于5.6,则pH小于5.6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同种元素的微粒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解析】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水,所以pH小于5.6的雨水一定是酸雨,A正确;微粒有的是只有一个原子核,有的有多个原子核,对只有一个原子核的微粒,如果质子数相同,则属于同一种元素,但如果含有多个原子核的微粒则不正确,如一个氨分子和一个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均为10,但不属于同种元素,B不正确;酚酞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碱的溶液显碱性,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碳酸钠属于盐,C不正确;溶液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而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如蒸馏水,D不正确。
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D)
A.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D)
A.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碱
C.氧、硫、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四个,所以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多于四个
D.物质的分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
 整理归纳类
例2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A.氧化物都含氧元素
B.清除油污的原理都是利用乳化作用
C.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质的性质决定
D.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
【解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A正确;清除油污的原理除乳化外,还可以是溶解,如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也可以是化学反应,如用氢氧化钠除去炉具上的油污等,B不正确;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此外还与其外观、价格等因素有关,C正确;化学反应中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D正确。
3.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或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下列有关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C)
A.“碳”是一个大家族,所有物质都含有碳元素
B.所有的酸中都一定含有氧元素
C.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都会增加
D.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4.下列化学知识归纳正确的是(A)
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5.下列类推不合理的是(D)
A.燃烧都会放热,所以木炭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也会放热
B.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所以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也一定是化合物
C.合金都是混合物,所以生铁和钢都是混合物
D.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别蚕丝和涤纶,所以区别蚕丝和羊毛也可用灼烧的方法
 对比分析类
例3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
A.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B.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
C.验证反应物间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比较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解析】A实验过程中,T形管下方燃着的小木条熄灭,上方燃着的木条不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从下方逸出,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燃着的小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A正确;相同质量的硫粉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可观察产生不同颜色火焰,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B正确;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与等质量不同形状的碳酸钙反应,根据实验中气球变化的情况可判断产生气体的快慢,说明反应的快慢,C正确;D中所用过氧化氢浓度不同,无法判断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D不正确。
6.对比法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下列探究不需要进行对比实验的是(C)
A.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大小
B.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反应
C.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D.物质燃烧的条件
7.为了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小明用普通铁钉、纯铁钉同时进行下图的四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只在实验I中观察到了红褐色锈斑,其他均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Ⅰ和Ⅱ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O2
B.Ⅰ和Ⅲ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H2O
C.Ⅰ和Ⅳ说明H2O和O2同时存在,铁制品不一定发生锈蚀
D.Ⅲ和Ⅳ说明铁制品锈蚀跟铁制品内部结构有关
8.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
A.用方案甲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小
B.用方案乙研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C.用方案丙研究铜生锈产生铜绿的条件
D.用方案丁研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
1.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总结的规律正确的是(B)
A.含氧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C.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D.酸、碱、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C)
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一氧化碳从氧化铁中还原出铁,所以冶炼金属一定要用一氧化碳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隔绝氧气和水一定可以防止铁生锈
D.化学反应通常有能量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
3.根据反应事实能推导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以下推理中错误的是(B)
选项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银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反应物的性质
B 通常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温度
C 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反应物的浓度
D 分别将等浓度的稀盐酸加入到锌片和锌粉中,锌粉反应更剧烈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4.下列整理归纳的规律正确的是(C)
A.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洗涤剂除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而汽油除油污利用了溶解原理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碳、氢__元素
5.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分析推理错误的是(D)
A.蜡烛燃烧后虽然质量减小,但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
C.复分解反应只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则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D.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所以它们的机械性能相同
6.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C)
A.变化与守恒:依据化学方程式X+2O22CO2+2H2O,可推测X的化学式为C2H4O
B.模型与推理: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宏观与微观: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D)
A.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属于酸雨
B.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D.可燃性的氢气点燃前需要验纯,则可燃性的一氧化碳气体点燃前也需要验纯
8.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D)
 
A.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B.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研究蒸发快慢影响因素  D.实验中水的作用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D)
A.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故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
B.石蜡、煤油、硫等物质燃烧均有火焰,故可燃物燃烧都有火焰
C.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有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Na和Na+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10.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B)
A.金属的熔点:
B.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C.空气中气体的体积分数:
D.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D)
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
定属于同种元素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g氢气与9 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0 g水
C.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在室温下,酸性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12.我们可以利用如下三种关系对某些知识进行归纳,以对知识有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下列归纳和总结的关系,正确的是(D)
A.单质和化合物:交叉关系
B.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并列关系
C.化学肥料和复合肥料:并列关系
D.酸性溶液和酸溶液:包含关系
13.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A.化学与元素 B.化学与环境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②食用奶制品可补充钙元素
③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①二氧化碳、甲烷都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②空气中二氧化硫增多可能导致酸雨
③白色污染的消除办法是将废弃塑料就地焚烧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材料
①室内喷洒酒精消毒易引起爆炸 ②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
③霉变的大米蒸煮后可以食用 ①棉花、羊毛都属于天然纤维
②塑料、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③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大
14.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表示中错误的是(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