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 第二课时 说课课件+说课稿(共24张PPT)+重构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 第二课时 说课课件+说课稿(共24张PPT)+重构稿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探究教学策略的实效性
———《好山好水好风光》重构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重构的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年级上册第

单元

6

我们神圣的国土
的第
2
个话题
好山好水好风光
。基于小学道法课程标准总目标、道法教学的目标以及本节课呈现的教与学的状态,我把本节课重构的主题确立为“探究教学策略的实效性”。下面我将具体的向各位评委老师陈述本节课重构设想:
一、宏观构思,精准预测
每一节课堂教学都离不开课前事无巨细、精彩纷呈的前奏曲。除了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创新性使用教材之外,对这节课学情的预测性分析很关键。从课堂教学的知识线和情感线的横向融合、纵向发展过程中,我认为学情分析还应该关注:学生生活体验的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对祖国风光的了解相对较少。
鉴于道法学科的综合性、开放性特点,前置作业和师生的课前准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情况,我认为还可以补充:搜集中国大好河山诗词、歌曲、绘画、春联图片。
二、谋篇布局,精准施策
王老师的教学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鉴于我对学情的预测,
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这样建构:
1、以轻松愉快的歌曲《快乐中国行》》导入,唤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之情。
2、和学生一起回顾生活体验,播放学生拍摄的或收集到的名山大川照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受山河的壮丽。
接着让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以“我是小小观察员”的身份找出自己旅游经历中出现过的山川河流。
3、在感受山水之美、遗产丰富活动环节,我以“我是小小旅行家”的活动组织活动,具体这样设计: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分享自己了解的山水风光、世界遗产。为了让学生的课堂展示更精彩,我会在设置课前学习单时给学生进行充分引导,诗歌、歌曲、图片、实物、绘画、视频均可。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进行资料分享,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潜力,使更多学生参与课堂。
考虑到中国的世界遗产众多,而学生对他们的接触较少。为了拉近学生与世界遗产的距离,课堂教学时,我设计“快乐连线”游戏,把你看到的地名和联想到的相关名胜古迹连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在参与,视野在开拓。
为了践行道法课知行合一的原则,我将祖国山水风光介绍和践行旅游文明结合起来,布置合作探究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旅游攻略,旅游攻略包含景点介绍、行程安排、注意事项等,这样的设计把山水之美、文化底蕴、旅游文明有机结合,既加深了对祖国的名胜古迹的认识与热爱,也引导学生进一步建立了保护自然环境和世界遗产的意识。
最后,我让学生将自己自己制定的旅游攻略在全班通过投屏的形式分享,其他小组补充并评价,让孩子们在开放式活动中充分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取。最后生成“锦绣中华旅游指南”,配乐《彩色的中国》。这种方式不仅是对知识的拓展,更是对情感的升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适时、适度。在全班展示旅游攻略环节,我会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局限性和闪光点,给予拓展性评价,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学生介绍到西湖的时候,我会这样评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的介绍让我仿佛看到了六月的西湖朵朵荷花竞相盛开的美丽景象。这样的评价语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也激励了其他学生参与活动。
三、学科素养,回归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尊重生命、以生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的核心育人理念,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因此本节课课后作业的布置应该注重课堂知识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更要注重学生学科素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落实,我准备布置学生完善小组制定的旅游攻略,并发布在班级圈里,师生、家长一起评价,巩固学习成果。
亲爱的老师们,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感谢十堰市教科院为我们搭建了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这次联校教研开展的有深度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我们对当前的课改理念、小学道法课堂专业化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我们课堂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引领我们的道法课堂走向优质高效。我的重构结束,谢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好山好水好风光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神圣的国土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课堂教学过程

说学情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为学生成长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了解社会生活中有规则,养成守法意识和习惯。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认识祖国壮丽的山河,了解灿烂辉煌的各民族文化,从而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课程总体目标
单元整体目标
课程目标条目
辽阔的国土
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多种多样,山河壮美,拥有众多世界遗产,初步建立关注世界遗产的意识,产生热爱国土的情感。
6
我们神圣的国土
好山好水好风光
循序渐进
宏观到微观
互相承接
活水思源——说教材
1.用多种方式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和地形的多样,感受祖国的山河壮美。
2.加深学生对世界遗产的认识,引导学生建立保护遗产、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知晓祖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感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灿烂。
教学难点:了解世界遗产的价值,建立关注我国世界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以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以学生已有的认识和经验为教学的生长点,以对祖国山水风光、世界遗产的了解、认识、发展为线索,让学生面对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设计有层次的活动,获得多元发展。
教学思路:
已经具有的经验能力:
1、对国家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2、初步掌握了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存在的不足:
1、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认知还停留在浅层次上。
2、遗产意识不强,环保意识也仍需强化。
因材施教——说学情
说教法
说学法
合作探究法:
学生在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真实体验。
创设情境法:
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情境。
教学相长——说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




感受山河之多
走近世界遗产
践行文明公约

感受山河之美
不悱不发——说教学流程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观
发展为主旨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教材为主源
生活为主线
一、导入新课
(一)
地形图上找山脉
(二)
地形图上找河流
(三)
为什么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
二、感受山水之多
(一)
家乡山水我知道
(二)
我是中华小导游
三、感受山水之美
介绍家乡山水名片
仙山——武当山
秀水——汉江河
推荐喜欢的名山大川
组内互相交流,推荐一处你最喜欢的名山、秀水,也可以结合书本49页的四幅景点图向大家推荐。
我是中华小导游
祖国的三山五岳美不胜收,美丽的江河湖泊星罗棋布。你最想推荐给大家哪处地方?写出你的推荐理由吧。
(一)
了解世界遗产分类
(二)
(三)
了解入选原因
四、走进世界遗产
介绍世界遗产
(四)
欣赏视频
感受底蕴
欣赏《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视频
(一)
看新闻谈观点
(二)
五、拟定文明公约
拟定文明公约
“真爽,我破坏了踩一脚要
恢复60年的丹霞地貌!”
看新闻
说一说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中华民族一家亲
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
课后拓展
选择一处你喜欢的景点,为它做一份《旅游宣传手册》。
把今天的收获和身边的人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点击输入标题内容
ここにタイトルの内容を記入する
点击输入标题内容
ここにタイトルの内容を記入する
画龙点睛——说板书



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好山好水好风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P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二版块——好山好水好风光。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P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总体目标如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为学生成长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要培养学生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了解社会生活中有规则,养成守法意识和习惯。
活水思源说教材(P3)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认识祖国壮丽的山河,了解灿烂辉煌的各民族文化,从而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P4)本单元第6课共有三个版块,第二版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多种多样,山河壮美,拥有众多世界自然遗产,初步建立关注世界遗产的意识。三个版块循序渐进,由宏观到微观,互相承接。
(P5)根据对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请看。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思路:
以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学生已有的认识和经验为教学的生长点,以对祖国风光和遗产的了解、认识、发展为线索,创设情境,设计有层次的活动,使学生获得多元发展。
因材施教说学情:(P6)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对国家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具备了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但是,他们也存在很多不足,表现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认知还停留在浅层次上,遗产意识不强,环保意识也仍需强化。
教学相长说教法、学法:(P7)
《新课标》提出道法课应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儿童视角展开,遵循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原则。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学法: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情境。学生在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真实体验。
不悱不发说教学过程(P8)
依据“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生活为主线”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观,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为:
(P9)用谈话加图片展示的方式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之情,并出示课题。
(本环节借用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祖国地形的多样,同时也为感受山水的壮美做好情感铺垫。)
感受山河之多(P10)本环节采用地形图上圈画主要的山脉、河流,借助地图感受我国地势特点来达到教学目标。
(P11)先让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找一找我国的主要山脉、河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山脉、河流众多的国家!接着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提问:为什么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学生在地图的帮助下,很快就突破了难点。
(本环节教会学生认识地形图中山脉、河流标志符号,通过圈画初步感知地形特点。在了解我国海拔西高东低的特点后,顺势解决了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为下一环节感受山水壮美埋下伏笔。)
感受山水之美(P12)本环节主要由家乡山水我知道、我是中华旅游形象大使两个活动组成。
(P13)我出示武当山、汉江河两张十堰的山水名片图。(从身边熟知的仙山秀水中,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祖国山川之美。)
(P14)我是中华小导游环节,我让学生在小组交流,推荐自己最喜欢的名山大川。
然后选出代表以导游的身份向全班同学推荐,其他同学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参与其中,以视频加解说的形式向学生推荐祖国的好山好水。
为了让学生人人参与,课前我设计了精美的学习单(P15),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整理搜集到的信息及实物,为课堂展示做了充分的准备。
(本环节用创设情境做导游的方式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全员参与,让学生即使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祖国山水之美,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情感。)
走进世界遗产(P16)环节主要由以下几个活动组成:
(P17)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世界遗产分类,然后结合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分布图,向全班同学做简单介绍。
老师补充神农架、石鼓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的相关资料,感受世界自然遗产的独特性。
紧接着抛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地方能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呢?引发学生思考。
(P18)最后欣赏《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视频,感受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本版块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发现身边的丹霞地貌,将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也为下一环节引导学生做文明旅游践行者做铺垫。)
(P19)最后一个环节由看新闻谈观点、小组合作拟定文明旅游公约组成。
(P20)先让学生看图片新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旅游途中,你有没有看到不文明的行为?
(本环节在感受美和破坏美的对比中,结合生活经历学会反思,建立“保护世界遗产,人人有责”的意识。)
(P21)拟公约讲文明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将拟定的旅游文明公约粘贴在承诺卡上,向身边人宣传,最后全体起立承诺。
(本环节把课内所学延伸到课外,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防止课内激情课外抛,也落实了立德树人的目标。)
(P22)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并布置课后拓展。
(P23)画龙点睛说板书,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P24)课堂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我的说课结束,感谢各位的聆听!(鞠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