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1.一般地,形如(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 自变量 ,y是 函数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不等于0 的一切实数。2.判断两个变量成反比例的方法:(1)两个变量的积是否是一个不为0的常数,即xy=k(k≠0);(2)两个变量满足关系式y=(k≠0)或y=kx-1或xy=k(k为常数,且k≠0)。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是 双曲线,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2.对于反比例函数y=(k≠0),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 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 减小;k<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 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 增大。4.两条曲线随x的不断增大(或减小),曲线越来越接近 坐标轴。5.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 坐标原点,也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 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6.如图,过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A向x轴、y轴引垂线,垂足分别为B,C,则有S△AOB=S△AOC=____,S矩形ABOC=__|k|__.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利用数学公式可建立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圆柱体的容积=底面积× 高 。2.利用实际问题中的总量不变可建立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装货速度×装货时间=装货总量;如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当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例等.3.利用物理学公式建立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如密度=,压强=,阻力×阻力臂=动力× 动力臂,PR=U2,可以写成,电压= 电流×电阻,也可以写成。第二十七章 相 似27.1 图形的相似1. 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叫做相似图形.2.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3.对应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即它们的长度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即ad=bc),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 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4.两个边数 相同的多边形,如果它们的角分别 相等,边 成比例 ,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相似多边形。5.相似多边形 对应边 的比称为相似比。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ABC和△A′B′C′相似,记作△ABC∽△A′B′C′,相似三角形 对应边的比叫相似比,当相似比为1时,两个三角形 全等。2.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4.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5.两边 成比例且夹角 相等 的两个三角形相似。6.两角分别 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7.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8.任意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①定义法;②三边 成比例 ;③两边 成比例且夹角 相等;④两角 相等 的两个三角形相似。9.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①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②两组直角边的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③ 斜边的比 等于一组直角边的比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27.2.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对应 高 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 中线 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 相似比 ,面积比等于 相似比的平方。27.2.3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利用三角形相似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根据题意画出 示意图 ;(2)将题目中的已知量或已知关系转化为示意图中的已知线段、已知角 或它们之间的关系;(3)利用相似三角形建立线段之间的关系,求出 未知量 ;(4)写出 答案。27.3 位 似1.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以原点为位似中心,新图形与原图形的相似比为k,那么与原图形上的点(x,y)对应的位似图形上的点的坐标为(kx,ky)或(-kx,-ky)。2.两个图形不仅 相似 ,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 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3.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分别 平行或 在同一条直线上。.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 k或-k。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作(x,y)→(kx,ky)变换时,当k>0时得到的图形是 同 向位似图形;当k<0时,得到的图形是 反 向位似图形。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28.1 锐角三角函数1.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一个固定值。2.如图,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 对 边与 斜 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 sinA,即sinA==。3.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 邻边与 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 cosA.锐角A的 对边与 邻边的比叫做∠A的 正切,记作 tanA。4.锐角A的正弦、 余弦、 正切 都是∠A的锐角三角函数。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sin45°=,sin60°=。cos30°=,cos45°=,cos60°=。tan30°=,tan45°= 1 ,tan60°= 。6.当锐角A是30°,45°或60°的特殊角时,可以求得这些角的三角函数值;但如果不是这些特殊角时,一般借助 计算器或锐角三角函数表来求三角函数值。7.利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或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锐角的度数时,不同的计算器操作步骤可能有所不同。28.2.1 解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由已知 边或角求出未知边或角 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2.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C=90°):(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3)边角之间关系:sinA=,sinB=,cosA=,cosB=,tanA=,tanB=。3.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是必须知道除直角外的 两 个元素且至少有一个是 边 。28.2.2 与视角有关的实际问题4.进行高度测量时,在 观测视线 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当观测视线 在水平线 上方时叫做仰角,当观测视线 在水平线下方时叫做俯角。5.方位角一般是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 正北 或 正南 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如图中的目标方向线,OA的方向角表示:北偏东60°,OB的方向角表示:南偏东45°或东南方向,OC的方向角表示:南偏西80°,OD的方向角表示:北偏西30°。6.坡度(或坡比)是指坡面的 铅直高度h 与水平宽度l的比,通常用“i”表示,一般写成i=.坡角α与坡度i的关系为 i=tanα。即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值,当坡角越大,坡度也越__大_。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29.1 投影1.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物体的 投影 .照射光线叫做 投影线 ,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2.投影分为 平行投影和 中心投影 、平行光线 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点光源形成的投影叫中心投影。3.投影线 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4.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的 形状 、 大小 完全相同。29.2 三视图1.当我们从某一方向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2.对一个物体在三个投影面内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 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 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3.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且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 长对正 ,主视图与左视图的 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4.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要先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 正面、 上面 和 左面,然后再综合起来考虑 整体图形。5.从 实线和 虚线想象几何体看得见的部分和看不见的部分的轮廓线。6.由三视图求对应的立体图形的侧面积或全面积时,先由三视图想象出其立体图形,再进一步画出展开图 ,从而计算面积。7.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标注的a、b、c为相应的边长),则这个几何体是 长方体 ,体积为 abc ,表面积为2(ab+bc+ac)。29.3 课题学习 制作立体模型观察 三视图,并综合考虑各视图表达的含义及视图间的联系,可以想象出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这是由视图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过程。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知识点通关宝典第1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