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6科6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6科6份)

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化学 2011.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第1页至第4页,非选择题第4页至第6页;共30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考试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相对应的位置上。
  3.考生答题必须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做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凡不在答题卷上规定的区域内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或用其他笔作答的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当前社会面临着许多问题:人体健康、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应用、节能与清洁能源的开发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化学科学的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减少白色污染
C. SO2、NO2、CO2都会导致空气污染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2.下列元素名称与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A.氯cl B.氖Na C.镁Mg D.铜Ca
3.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B.干冰汽化
C.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D.点燃蜡烛
4.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健康,缺乏下列哪种元素易导致贫血症
A.钙 B.碘 C.锌 D.铁
5.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A.干冰 B.氧气 C.金刚石 D.食盐
6.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木炭燃烧 B.呼吸作用 C.食物腐烂 D.铁钉生锈
7.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 B.高锰酸钾 C.二氧化锰 D.碳酸钙
8.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A.弹簧夹 B.坩埚钳 C.铁夹 D.试管夹
9.通常情况下,X是一种气体,它的一个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它,火苗遇到它窜得高……,它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水蒸气
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Cu表示两个铜分子 B.一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
C.钠离子的符号为Na+ D.H2O中含有氢分子
1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A.打气筒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B.向试管里滴加液体药品时,胶头滴管应伸入试管内
C.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D.酒精灯用毕,应立即用嘴吹灭火焰
13.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1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化合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糖水          B.食盐水、氧化镁
 C.液氧、过氧化氢溶液      D.洁净的空气、四氧化三铁
15.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得11.7g食盐
 B.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纯度可以达到100%
 C.用煤油温度计测得水溶液的温度值为500℃
D.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盐酸
16.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17.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都是由相同的原子构成的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构成物体的微粒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微粒就会停止运动
1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固体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9.下列对CO2的利弊评价不妥的是
A.大气层中CO2越多,抵御紫外光作用越强
B.“碳酸水”浇灌植物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利
C.利用干冰可进行人工降雨
D.大气层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20.如右图实验,放置1-2周时间后,装置中能出现的现象是:
A.试管中的液面上升   B.试管中的液面不变化
C.铁丝逐渐消失      D.铁丝不变化
21.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
22.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号和数字表示带正电的质子的数目,弧线上数字代表各电子层带负电的电子的数目),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23.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在0℃、101kPa条件下测定)和溶解程度。实验室要收集氨气,可采取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集气法          D.无法判断
2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25.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红磷的量越多,最终进入集气瓶的水也越多
B.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C.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D.若实验过程中,燃烧匙插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
会影响测定的结果
非选择题(共50分)
26.(8分)用正确的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2个铁原子 ▲ 。
  (2)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 ▲ 。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 。
  (4)5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 。
27.(9分)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一般要用酒精灯火焰的 ▲ 。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 ▲ ,再点燃。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 ▲ 。
(4)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 ▲ (选填“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5)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除需增加酒精灯外,还需要在试管口
塞一团棉花并且试管口要略微朝下,棉花的作用是 ▲ ,
试管口要略朝下的目的是 ▲ 。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收
集氧气,氧气应从 ▲ (填“a”或“b”)端导入。
28.(12分)认真观察A、B两装置图,并填空。
(1)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
在该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 能转化为
▲ 能;B装置中气体收集方法属于 ▲ ;
(2)a试管与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 ,
a试管中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检验b
试管中的气体常用的方法是 ▲ 。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A装置和B装置在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
       ▲       。
29.(8分)2011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到持续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各地采取措施积极抗旱。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村民打井取用地下水,请你利用初三学过的化学知识帮助村民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你的检验的方法是     ▲     (包括设计实验、描述现象和得出相关结论)。
(2)有些村民往盛有浑浊河水中加明矾和漂白粉,然后作为生活用水,其中明矾的作用是     ▲     。
(3)为了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颜色,可以加入 ▲ 进行吸附。该变化属于 ▲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
30.(13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 ▲ ;b ▲ 。
(2)写出A图中产生气体的化学表达式 ▲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
(3)B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 、 ▲ 和 ▲ 性质。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 ▲ 。
(4)C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 。
(5)小明按C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 ▲ 。
(6)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起码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
请你分析回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是由于 ▲ 引起的。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物理 2011.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3大题,35小题,总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学校、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字。
 3.答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汽车驶上陡坡时,驾驶员通常要进行换档位操作,以减小汽车的行驶速度.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省油       B.安全    C.减小阻力  D.增大爬坡的牵引力
2.下列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3.杆秤是一种很古老但现在仍然在广泛使用的一种测量质量的
工具,小明同学用一把杆秤称一实心球的质量,如图所示.当
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秤砣拉线正好压在4 kg的刻度线
上,根据秤砣拉线、提纽和称钩所在秤杆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的粗略关系,可以估测出秤砣的质量大约是
A.300g B.1000 g C.10g D.4000g
4.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在杠杆的右端B点挂一重物,MN是以
A为圆心的弧形导轨,绳的一端系在杠杆的A点,另一端E可以在
弧形导轨上自由滑动,当绳的E端从导轨的一端N点向另一端M点
滑动的过程中,杠杆始终水平,绳AE对杠杆拉力的变化情况是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一直变小 D.一直变大
5.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制动后滑行一段距离,最后停下;流星在夜空中坠落并发出明亮的光;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上述三种不同现象中所包含的相同物理过程是
A.物体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B.物体的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物体的机械能
D.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6.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过
A.720° B.180° C.150° D.90°
7.通过内能、热机内容的学习,可知
A.物体运动的动能和所有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B.在做功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在热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做功四次
D.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8.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表明
A.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B.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
C.可能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
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
9.某机要室电动门的控制电路有两把钥匙(其实就是控制电路的开关),分别由两名工作人员保管,单把钥匙无法打开.如图所示的各控制电路,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10.两个灯泡串联接在电源上,发现L1比L2亮,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L1的电流大        B.通过L2的电流大
C.通过两灯的电流一样大      D.无法判断
11.如图所示电路,两盏相同的电灯在闭合开关后都能发光.过了一会儿,两盏电灯突然同时都熄灭,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为零,如果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A.电灯L1断路 B.电灯L2断路 C.电灯L1短路 D.电灯L2短路
12.明明实验时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1和S2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灯泡亮、电铃响 B.小灯泡亮、电铃不响
 C.小灯泡不亮、电铃响 D.小灯泡不亮、电铃不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3.一般复读机的电源为2节干电池串联,供电电压为 ▲ V,也可以外接交流电源,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 V.不高于 ▲ V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家用电冰箱的工作电流约为 ▲ A.
14.氢能源具有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等优点,氢气的热值为14.0×107J/kg,完全燃烧0.5 kg的氢气可放出 ▲ J的热量;若一罐氢气用去了一半,则剩余氢气的热值 ▲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4.0×107J/kg.
15.如下左图所示的电路中,A表示 ▲ ,若只需电灯L工作,则只需闭合开关 ▲ .
16.在上右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1、S2均断开时,电灯L1、L2、L3的连接方式 ▲ ;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灯L1、L2、L3的连接方式是 ▲ .
17.在2011年中考体育达标“跳绳项目”测试中,燕燕同学1 min跳了120次,每次跳起的高度约为4 cm,若她的质量为50 kg,则她跳一次做的功约为 ▲ J,她跳绳的平均功率约为 ▲ W. (g=10N/kg)
18.一定质量的0℃水变成相同温度的冰,它的内能 ▲ (选填:“不变”、“增加”、“减小”).质量相等、初温相等的水和砂石(C水>C石),让他们分别吸收相同的热量,若将砂石投入水中,不计热量损失,则 ▲ 放出热量.(填“水”、“砂石”或“都不”)
19.在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L1、L2串联电路中,必须闭合开关 ▲ ;若要使L1、L2并联在电路中,必须闭合开关 ▲ .
20.炮弹里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炸开弹壳后温度降低,是用 ▲ 的方法减少了气体的内能.食物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 ▲ 的方法减少了食物的内能.
21.夏天,水泥马路的温度往往比湖水高得多,这是由于 ▲ .为此,市政部门经常派出洒水车向路面洒水降温,若某辆洒水车洒水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洒水车(包括车内的水)的动能将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2.下列仪器或工具①量筒,②剪刀,③烧杯,④试管夹,⑤托盘天平,⑥弹簧测力计.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利用了杠杆原理的是 ▲ (填序号);
23.皮球从某一高度释放,落地后反弹上升,上升的最人高度比释放时的高度低一些,皮球上升的过程中重力势能 ▲ ,皮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 ▲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24.暴风雨即将来临时,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这一现象中,主要是将风的 ▲ 能转化为小树的 ▲ 能.
25.升旗仪式上,旗手缓缓向下拉动绳子,旗子就会徐徐上升,这是由于旗杆顶部有一个 ▲ 滑轮,使用它的优点是可以 ▲ .
三、解答题(26-4题3分,每图2分,选择2分其余每空1分;计算题每小题2分;共49分)
26-1.如图所示,电路中有L1、L2两盏灯,请在图中O内分别填入A或V的符号,要求开关闭合时L1、L2都能发光,且两电表的示数均不为零.
26-2.画出使轻质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的力F的示意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26-3.如图所示,元件的位置不动,用开关S同时控制L1和L2,将甲图中的L1和L2连接成串联电路,乙图中的L1和L2连接成并联电路.
26-4.某同学要把电灯L1和L2连接成串联电路,他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请你判断他的连接是否正确.若有错误,请在错误的地方打“×”,并画出正确的连接.
27.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后,电路将 ▲ 路(选填“断”、“通”或“短”).要使电路中两灯串联,则应拆除导线 ▲ .
28.图甲是研究并联电路电流关系的电路图.
(1)若测得A、B、C二处的电流分别是,IA、IB、IC,则三者关系是IA ▲ IB ▲ IC.
(2)在一次测量中电流表分别接在A、B处,电流表指针指在图乙所示位置,则电流表接在C处的示数应为 ▲ A.
29.如右图所示,电源由3个铅蓄电池串联组成,当电路接通时,电压
表V1的示数为4V,V2的示数为3V,则电源电压是 ▲ V,电
阻R1两端的电压是 ▲ V,电阻R2两端的电压是 ▲ V,
电阻R3两端的电压是 ▲ V.
30.在测量电压时,若发现电压表指针向着没有刻度的一方偏转,这是因为 ▲ :若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超过了最大刻度,这是因为 ▲ ;若发现表针偏转角度很小,这是因为 ▲ .
31.如右图所示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上,里面放一些乙醚,用塞子塞
紧,拿一根绳子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地来同拉绳子,由于绳子与管壁
摩擦,把 ▲ 能转化为 ▲ 能,金属管温度升高.管内的乙
醚被加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沸腾产生大量的乙醚蒸气.当管内
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将塞子喷出,同时我们看到管口有白雾,这是由于乙醚蒸气对外做功后, ▲ 能减少,温度降低, ▲ 所形成的.
32.某实验小组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数据如下表:
(1)请你在图32中画出本实验的绕绳方法.
(2)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克服动滑轮的重所做的额
  外功 ▲ (填“相同”或“不同”):提升的物重增加时,克服摩
   擦和绳重所做的额外功占总功的比值变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变 ▲ .
(3)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 ▲ .
  (填字母)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33.如图所示,斜面长S=10m,高h=4m.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F,将一个重为150N的物体由斜面底端A匀速推到顶端B.运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做了200J的功,
求:(1)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W= ▲ J:
  (2)斜面的机械效率η= ▲ ;
   (3)推力F的大小F=_ ▲ N.
34.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
(1)若工人用250N的力恰好能将重4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起2m,
 该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 ▲ J.
(2)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
(3)若用此滑轮组将重9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拉力F在这一
  过程中所做的功是 ▲ J.
35.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严寒里只能靠点火柴取暖,一根火柴的质量约0.065g,火柴的热值平均为1.2×107J/kg.
求:(1)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2)一根火柴完全燃烧能使1 m3空气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
   [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3kg/m3;比热容为1×103J/(kg·℃)]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语文 2011.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学校、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字。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jùn( ▲ )工 ②xiá( ▲ )想 ③浮光luè( ▲ )影 ④无精打cǎi( ▲ )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环秀山庄后面盖起的“革文化之命”的楼房拆除了,秀美的山庄得以复原,应令她的建造者在天之灵心慰,更令今天的游客赞叹不已,流恋忘返。戏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刺绣博物馆纷纷建成。寒山寺的钟声优扬,虎丘塔的雄恣牢固,唐伯虎的新坟落成。苏州,又回来了!
错别字 ▲ ▲ ▲ ▲
正确字 ▲ ▲ ▲ ▲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
①晓战随金鼓,    ▲   。   (李白《塞下曲》)
②    ▲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 》)
③欲将轻骑逐,    ▲   。   (卢纶《塞下曲》)
④    ▲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⑤    ▲   ,死即举大名耳,    ▲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⑥    ▲   ,在河之洲。    ▲   ,君子好逑。 (《关雎》)
⑦    ▲   ,白露为霜,    ▲   ,在水一方。 (《蒹葭》)
⑧    ▲   ,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桃花源记》)
4.名著阅读。(5分)
(1)《格列佛游记》中,在利立浦特小人国的旁边还有一个小人国——不来夫斯库,两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用什么办法来选拔官员的?并请简要叙说如何利用这种方法选拔官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3分)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 “美国”不译作“紊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合有褒贬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 ▲ )
A.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卜者知其指意(《陈涉世家》)
C. 蝉则千转不穷 D.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7.下列景物所体现的意境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不一致的是哪一项?(2分)( ▲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记承天寺夜游》)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8.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泉水叮咚、鸟鸣嘤嘤、蝉鸣婉转、猿啼不断的天籁之声,是为了表明山中的热闹景象吗?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这与富春江的景致有什么内在关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永之氓成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日:“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氓:老百姓。绝:渡。寻常:寻,古代八尺;常,两个八尺。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
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11.读小说要学会从人物的外在表现上揣摩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文中划线句的“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这句话写出了父亲怎样的心理活动?请以父亲的口吻描摹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中“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和《故乡》里“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米,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都使用了“迟疑”一词,你如何理解这里的两个“迟疑”?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优秀文学作品一般不会出现无关紧要的闲笔。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很细致地描写两位太太吃牡蛎的动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彭程的《尺度》一文,完成14-16题。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物、行为、时间,在绝大多数的情形下,有两个字是躲避不开的:尺度。几乎所有的领域、一切事物,都因尺度的介入、参与而存在、运行,自足自立。
尺度具有相对性。在某个人群某种环境中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尺度,换一种背景来看,可能匪夷所思,莫名其妙。驰骋于想象王国的作家悲壮的叫喊“不创造毋宁死”,而另一边,浸润了实证精神的科学家会奇怪,如此虚幻的勾当何以会让人付出整个身心。这时,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一道墙垣了。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有那么多的隔膜、误解乃至对抗,小到一个家庭中长幼之间的代沟,大到亨廷顿所说的“文明的冲突”。
尺度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不时会有意外,仿佛当今赛事频爆冷门。当代哲学家雄特根斯坦放弃巨额家族遗产,因为它们妨碍了他的哲学思考。明代作家袁中郎辞去苏州行政长官之职,因为他的趣味是无羁无绊,与山水相和。这些人当然是常人眼里的“另类”,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尺度。也许梭罗概括的最到位:“如果谁没有跟随队伍的步伐,很可能他听到了另一种歧点。”他们对传统的尺度不以为然,心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标高。越是杰出者就越勇于冲破流俗,因为他们的目力更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更能窥见大美所在。相比人云亦云者,他们更乐于自己决定怎样迈步。
这就接近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尺度的核心是个性。或者说,个性决定了尺度的美貌。一条因果之链连接了二者。而所谓个性,不过是源自对生活的独特领悟和由此而生的特异的行为姿态。在常人难以理解之处,特立独行这凭借自己的尺度成就了不寻常的人生。
越是在这个复制的时代,独特的个性就越显得重要。而个性的极致是与尺度的臻于极致互为表里的。然而我们看到的情形却不容乐观,众多的生命样式都仿佛在一个模子里铸成,更令人忧虑的是人们对此每每视而不见。据说随着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人除看得享长寿外,甚至可以定制自己的器官形体,你大可选择梦露的容貌、乔丹的体型。这当然令人雀跃,但为什么很少听人谈及要为自己选择独特的生存尺度呢?为什么不努力将尺度设定的更合理、更美好、更杰出呢?
14.作者为什么说“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了一道墙垣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联系原文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全文,简析你是如何理解“尺度”与“个性”的关系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
走近芦苇
陈所巨
①清寒的早晨,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
②滩上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割了去,或当柴烧,或作造纸原料。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今年,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③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泥土,在那里顽强地过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下越冬的小动物。生命的顽强在于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
④但芦苇毕竟真的变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的无可奈何了呢?
⑤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副越冬的样子。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我们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我们无疑是胜利了,保住了我们的本性与本质。我们无疑会为此庆幸,为此作为胜利者而越发目光敏锐,坚定不移,信心百倍。
⑥走进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脚下泥土松软,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天的样子了。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生命的亲近,躯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或者另外一些我们尚且弄不明白的思维和行为的亲近。我们同样是在越冬之后,带着褴褛和枯衰走进早春的,在没有荣誉的寂静之中,在容易被遗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之下,我们是不是由衷地涌起一缕无可奈何呢?也许不会,这时候的我们已经因经历大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宠辱不惊了。我们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和崇高之处,我们还需要那些烟云一霎的掌声和鲜花吗?
⑦脚下松软的泥土弹跳着,暗示我行走的节奏。我便感觉到了我的轻盈和愉悦,一种解透人生、战胜自己的轻盈与愉悦。这是一种越冬乃至更深层次的脱胎换骨的过程,涅磐的过程,也是自我解脱、自我净化的过程。我们经历过,战胜过,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也只在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了理解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质,原来是最难的事情。
⑧猛然地发现脚下的泥土的表层有些异样的东西,那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椎,那是芦苇的笋尖,那是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尖锐的宣言,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置疑和不可抗拒的。那就是生命,那就是新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式,那就是我们从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
⑨我知道这才是必然,才是世间万物历尽苦难生死更替的本真。
(选自《陈所巨文集》)
17.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②段画线句,说说“征服”、“改变”的是什么?芦苇生命之中“最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又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②③段作者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来称呼芦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⑤段第一句说“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这句有什么作用?“芦苇”和“人生”的“无可奈何”分别具体指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理清全文思路,简要同答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近”芦苇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是一篇以芦苇为题材的文章,但它不仅仅写芦苇,而是既写芦苇义写人生。请分条回答作者从芦苇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请以“每天都是一首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江苏省苏州高新区11-1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数学)
2011.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3大题,27小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学校、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字.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1.下列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9x2=7x B.y2=8 C.3y(y-1)=y(3y+1) D.(x2+1)=
2.抛物线y=(x+4)2-5可以由抛物线y=x2平移得到,则下列平移过程正确的是
A.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
B.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
C.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
D.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
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1 B.k>-1且k≠0 C.k≥-1 D.k≥-1且k≠0
4.如果a<0,b>0,c>0,那么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大致是
5.已知方程x2-5x+2=0的两个解分别为x1、x2,则2x1-x1x2+2x2的值为
A.8 B.-12 C.12 D.-8
6.某商品原售价400元,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售价为225元,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则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400(1-x)2=225 B.225(1-x)2=400
C.225(1-2x)= 400 D.400(1-2x)=225
7.若抛物线y=x2+2x+a的顶点在x轴的下方,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1 B.a<1 C.a≥1 D.a≤1
8.若二次函数y=(x-m)2-1,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3 B.m>3 C.m≥3 D.m≤3
9.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反比例函数y=与一次函数y=bx+c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
10.设一元二次方程(x-2)(x-4)=m(m>0)的两实根分别为a,β(设a<β,则a,β满足
A.a<2<β<4   B.2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11.一元二次方程x2=2x的根是 ▲ .
12.抛物线y=-(x+2)2-3的顶点坐标是 ▲ .
13.将抛物线y=2(x-1)2-4沿y轴翻折,所得抛物线的关系式是 ▲ .
14.若一元二次方程(m-2)x2+3x+m2-4=0有一个根为0,则m= ▲ .
15.如图,从地面竖立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单位:m)与小球运动时间t(单位:s)之间的关系式为h=30t-5t2,那么小球从抛出至回落到地面所需要的时间是 ▲ .
16.如图是抛物线y=ax2+bx+c的一部分,其对称轴为直线x=2,若其与x轴一交点为B(5,0),则由图象可知,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 ▲ .
17.设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4x-3=0的两个根,2x1(x22+3x2-3)+a=2,则a= ▲ .
18.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的一部分,给出下列命题:①a+b+c=0;②b>2a;③a-2b+c>0;④4a-2b+c<0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只要求填写正确命题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题,共7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
19.(本题12分)解方程:
(1)2x2-5x-1=0 (2)(x-3)2-(3-x)=0 (3)
20.(本题7分)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过点(1,0)、(0,3),
(1)求函数解析式;
(2)用配方法求出顶点D的坐标;
(3)图象与x轴交于A、B(A在B左侧)与y轴交于C,用
 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像,并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21.(本题7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1-m)x+m2=0的两根为x1,x2.
  (1)求m的取值范围;
(2)若x12+12m+x22=10,求m的值.
22.(本题8分)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两交点的坐标分别为(m,0),(-2m, 0)(m≠0).
(I)证明:c=2b2:
(2)若该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1,试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3.(本题8分)如图,邻边不等的矩形花圃ABCD,它的一边AD利用已有的围墙,另外三边所围的栅栏的总长度是6m.(可利用的围墙长度超过6m).
(1)若矩形的面积为4m2,求边AB的长度;
(2)当边AB的长度为多少时矩形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
24.(本题8分)如图,等腰Rt△ABC(∠ACB=90°)的直角边与正方形DEFG的边长均为2,且AC与DE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点C与点D重合,让△ABC沿这条直线向右平移,直到点A与点E重合为止.设CD的长为x,△ABC与正方形DEFG重合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ABC与正方形DEFG重合部分的面积为时,
求CD的长.
25.(本题8分)已知抛物线y=x2+mx-m2(m>0)与x轴交于A、B两点.
  (1)求证: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
(2)设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若∠ACB=90°,求m的值.
26.(本题9分)已知抛物线y=x2-4x+3与x轴交于两点A、B(A在B左侧),与y轴交于点C.
  (1)对于任意实数m,点M(m,-3)是否在该抛物线上?请说明理由;
  (2)求∠ABC的度数;
  (3)若点P在抛物线上,且使得△PBC是以B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试求出点P的坐标.
27.(本题9分)如图,已知过坐标原点的抛物线经过A(x1,0),B(x2,3)两点,且x1、x2是方程x2+5x+6=0两根(x1>x2),抛物线顶点为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D在抛物线上,点E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以A、O、D、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E的坐标;
 (3)P是抛物线上的动点,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M,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M、O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C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存在P(1,3)、P(-5,15)、P(-,-)、P(-,-)(4分)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历史 2011.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大题,32小题,总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学校、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字。
3.答选择判断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判断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4-16世纪,世界历史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下列事件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到米创造条件的是
①文艺复兴   ②工业革命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法国大革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他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是
A.《神曲》    B.《神话》   C.《哈姆雷特》 D.《哈利波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这次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B.查理一世召开三级会议
C.国王宣布讨伐议会       D.伦敦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4.右图是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她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托着美国人民在反对殖
民统治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一本文献,表现出神圣和庄严的气势。
其中,左手中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5.王老师备课制作课件时上网搜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王老师在做的课件名称是
6.有人评价他:“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及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竞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最能说明他“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的是
A.他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
B.他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人权宣言》
C.他采取果断措施,把大革命推向高潮
D.他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立法规范
7.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
B.美国人史蒂芬孙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
C.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英国工业革命是从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开始的
8.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下事件中,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巴黎公社 C.美国南北战争 D.日本明治维新
9.19 世纪中期,美国无法调和的南北矛盾主要是围绕下列哪一问题
A.是否废除奴隶制的问题 B.是否提高关税问题
C.是否扩张领土问题 D.是否开放国内市场问题
10.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A.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B.开创了民主政治制度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使美国成为殖民强国
11.某位历史学家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作了这样的评价:“……因为赎买了士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位史学家认为这一法令
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C.加速了俄国向亚洲扩张       D.使俄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12.“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米,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首歌的词作者是
 A.鲍狄埃     B.狄盖特    C.爱迪生   D.拿破仑
13.由于国情不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方式不尽相同。在下列国家中,采取与俄国类似方式的是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美国
14.探究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历史学习任务之一,请找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有:①废除农奴制 ②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③是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 ④向欧洲国家学习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2011年3月19日,北约对利比亚发动空袭。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这么感兴趣,其核心利益就在于石油。你知道石油开始成为重要的能源是在
A.工业革命期间 B.新航路开辟期间 C.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D.“一战”期间
16.近现代以来有许多科技发明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历史活动课“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上,不能出现的是
17.1892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出,现代奥运会应以“团结、和平和友谊”为宗旨。当时威胁这一主张是
 A.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军备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扩张      D.美国南北战争的发生
18.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第一次世界火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A.纳西比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马恩河战役 D.凡尔登战役
19.2011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核污染,再次引起人们对原子能利用的持续关注。历史上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打开原子时代大门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20.1878年,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伏尔泰战胜了敌人。他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这是一次伟大的战争”。材料中的“敌人”是指
A.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B.法兰两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
C.盘剥工人的资本家       D.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文艺复兴就是意大利人不满意当时教会对文化的控制,重新学习和宣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实际上就是复古。
22.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23.《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封建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
2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垄断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25.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6.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 ▲ 以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 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28. ▲ 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9.英国的 ▲ 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 是俄国最伟人的作家之一,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国崛起》:“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118年,距离这片新大陆被发现也才400年。400年来,它从欧洲汲取营养,发展自己;118年来,它创造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材料二:列宁《关于纪念日》:“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材料三:1868年某日本官员:“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片新大陆被发现”与哪位航海家有关?“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这些国家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1分)
(3)材料三中“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具体措施包括哪些?(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我国可以从这些大国的崛起中获得哪些启示?(1分)
31.随着工业革命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现象与工业革命中动力方面哪一重大发明密切相关?这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所示现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些重大发明有关?(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对经济发展、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2分)
32.思想是变革的先卢,是行动的先导。每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或革命,都是以思想的解放为前提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表情和美是生动的……
材料二: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的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材料三:《共产党宣言》是共产主义的“圣经”和“福音书”,“《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在《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请同答:
 (1)材料一中的圣母形象反映了当时什么思潮?请你举出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与《哀悼基督》类似的美术作品。(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两例发生在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证明这一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2分)
  (3)材料三中的“科学理论”指的什么科学理论?(1分)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1分)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思想品德 2011.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共4大题,29小题。开卷考试。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2.答题前,请将你的学校、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字。
 3.答客观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主观题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客观题,共26分)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都有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每小题1分,共16分)
  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我们要学习和弘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l、这种精神体现了以( )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A.爱好和平   B.团结统一   C.爱国主义   D.自强不息
2、当前,我们要践行中华民族精神。因为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②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3、孙中山先生说过:“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句话的意思是
A.挫折对人有双重影响 B.人生一定会遇到挫折
C.造成挫折的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D.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阅读材料回答4-5题:
4、这副对联告诉我们要
A.参与社会活动 B.学习外来文化 C.关心社会发展 D.勤奋学习
5、我们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更重要的是
A.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 B.从关注时事政治做起
C.明确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并行动 D.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6、承担的责任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最重要的应该是
A.承担对自己的责任 B.承担对学校的责任
C.承担对家庭的责任 D.承担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官一号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系统分工合作。阅读材料回答7-9题:
7、善于合作,有效合作,首先要
A.合理分工,科学计划 B.有效指挥,相互配合
C.承担责任,履行义务 D.相互沟通,真诚合作
8、良好合作的前提是
A.公平 B.合理 C.尊重 D.共赢
9、以下对合作价值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合作可以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增强团结
②合作可以使人们扬长避短,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③合作可以使人们互惠互利,共享成果
④合作是人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一种活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在一个普遍诚实守信的社会里,人们之问的信任度高,凝聚力强,能够减少社会生活的矛盾、摩擦和冲突。阅读材料回答10-11题:
10、上述材料说明
 A.诚信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B.诚信是协调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
  C.诚信是公民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D.诚信是从政执政的基本要求。
11、以下对诚实与守信的联系表达正确的是
 A.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
  B.孔明接受托孤为一“诚”字,曾子杀猪为一“信”字
 C.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
 D.为人处世,以诚为本,以实为要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希望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据此回答12-14题:
12、以下对学习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②学习能使自己得到发展
  ③我们在学习上要有求真的态度,要诚信学习,诚信考试
  ④学习压力有利予保持学习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13、小强是一个要求上进的初三学生,他早就把自己的中考目标锁定为本市的某一重点高中,眼看中考日渐临近,他却表现出了焦虑和烦躁不安的情绪。这说明考试焦虑
A.与能力水平有关        B.与抱负水平有关
C.与竞争水平有关         D.与心理、生理状态有关
14、苏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倡导学生假期“三会”。即“会休息、会自学、会健体”,中学生要做到“会自学”就要
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④培养学习兴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说老实话并不是不分场合,不看情况,有什么说什么;也不等于说话不讲技巧,不讲艺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有时人们在交往中会说…些出于爱心的、真心的“谎言”。以下对这种 “谎言”的认识错误的是
  A.这种“谎言”有时能使人们的感情变得融洽
  B.这种“谎言”总能使复杂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C.这种“谎言”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这种“谎言”在特定的条件下,有时会造成不良后果
16、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法治国家         B.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
  C.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D.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二、判断题(判断以下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把“A”涂黑,错误的在答题卡上把“B”涂黑。每小题1分,共10分)
17、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18、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物质支撑。
19、竞争与合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20、建立诚信社会的基础是打造诚信政府。
21、隐私,也就是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不危害社会的秘密。
22、做诚实的人,必须做到对事负责,也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
23、重诺守信是诚实人的做事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尺。
24、严守国家机密是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热爱祖国、捍卫国家利益的基本要求。
25、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我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26、从2006年起,开始实施“五五”普法教育规划,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需要接受教育的公民。
第Ⅱ卷(主观题,共24分)
三、简要回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
27、材料一: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庄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材料二: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现代生活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及在竞争中为求生存,在社会上出现了不少企业失信毁约、制假售假、偷税漏税、欺行霸市等混乱现象,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2分)
  (2)有人认为:只要依法治国,就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请你结合材料二并运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上述观点的看法。(4分)
28、材料一:2011年8月西祠网友“林听海安”发帖说道:“一位残
疾人因为突然来袭的暴风雨而在风雨中无助地挣扎,一位美丽的姑
娘打着雨伞冲进暴风雨,为残疾人送去关爱,尽管这把伞根本无法
为他遮挡,姑娘自己全身都淋湿了,可是她却成为暴风雨中最美的
风景!”暴雨中演绎最美风景这就是8月17日苏州街头出现的感人
一幕,该姑娘被网友们称为“最美苏州女孩”。
  材料二:2011年8月,在苏州某网站,一段记录本月17日一名
女医生在车祸现场抢救伤员的视频吸引了大批网友关注.视频中她
跪在地上,双手有节奏地按压着伤者的胸部,不顾对方口吐鲜血,
依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视频中的女医生被网友称为“苏州最美白衣天使”。
 材料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人民的道德修养也有很大的进步,但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一些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现象,如:网吧用优惠吸引学生、小店拆分香烟卖给学生。
(1)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是什么?其基本要求有哪些 (3分)
(2)青少年在现实生活的亲近社会中,怎样才能避免不法侵害?(3分)
四、分析说明题(本大题l小题。共12分)
29、2011年是苏州高新区实现“三年跨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某校在九年级开展了“魅力高新区”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们收集归纳了如下资料,并进行了交流讨论,请你参与其中。
开拓进取 创造未来
  “经济现代化、科教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民生现代化。”在201 1年召开的区第十次党代会上,高新区用这五个“现代化”清晰勾勒出“十二五”期间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图。迈向现代化,我们在路上。
(1)我们要培养怎样的精神战胜“在路上”可能遇到的挫折?简要说明理由。(4分)
辉煌成就 夯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苏州高新区围绕建设“一流园区”目标,深入推进“二次创业”,全面提高小康社会建设水平,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各项社会保障标准处于苏州领先地位。2010年部分数据,如图:
(2)以上成就从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及总体状况?(4分)
文化强区 文化中国
信息一: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形成了“评弹枫桥”、“书画浒关”、“刺绣镇湖”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使传统文化在苏州高新区得以传承和发展。同时,做大做优生态文化、创意文化、数字印刷等新兴文化产业。
信息二:2011年10月15日到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该校九(2)班开展了“文化强区、文化中国”的主题班会。其中一个环节是“宣传、弘扬、发展中华文化”。请运用九年级第2课《融入民族文化》的有关知识,列出有关“宣传、弘扬、发展中华文化”的提纲。(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