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基本特征描述出来。能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学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三态的特点 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辅助手段 实验演示,分组观察,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与内容 学生活动 引入: 播放《沁园春·雪》,让学生随着诗词想象展现的场景。 教师: 展示图片,北国的风光,冰封一片的情景。 提出问题: 水的固态是什么?它还有其他状态吗? 水的几种状态可能会跟什么因素有关?说出你的依据。 新课教学: 探究活动: 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 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注意点: 加热用外焰,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绝对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 万一洒出来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实验结论: 不同状态的水,它们的形状、体积有何特点? 教师: 给出表格 状态 形状 固定/不固定 体积 固定/不固定 冰(固态) 固定 固定 水(液态) 不固定 固定 水蒸气(气态) 不固定 不固定 抛出问题: 水有三种状态,其他物质是否也有三态? 你还能列举一些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吗? 物质的三态可相互转化,那么它们的转化与什么有关呢? 温度: 有下列事例对温度先进行感性认识。 1.当一个人正在发高烧时,我们用手去摸摸他的额 头,我们的手的感觉是怎样的? 2.当你手里拿着一块冰时,你的手有何感觉? 3.当你在烈日下,被晒得大汉淋漓时,你身体的感觉又 是怎样呢? 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冷、热、温、烫等这类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物理学上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讨论: 温度对我们重要吗? 讨论: 有两杯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你有什么方法判断哪杯是热水,哪杯是冷水? 要知道具体温度,你又怎么做? 温度计的使用: 1.工作原理是什么? 2.测量前应注意哪些东西? 3.测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4.读数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Flash动画展示温度计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 小结: 温度计使用方法和步骤: 估:就是对所测液体的温度进行估测。 选:根据估测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零刻度、量程 和分度值)的温度计。 放: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碰 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看: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 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 读:读数并记录数据,取出温度计。 课堂延伸: 体温计的使用?注意和温度计的异同。 练习: 某体温计示数为38℃ ,护士未甩就直接给体温为37℃ 和39℃ 的病人先后测量体温,则测得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课堂阅读: 温室效应 热岛效应 学生描述自己心中的场景。 三种,和温度有关系。天冷会下雪,天热雪会化。 认真观察实验,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回答。 有 铁 温度 烫的 冷的 热的 1、医生知道病人的体温才能开药治病 2、知道气温低了,要多穿衣服,防止感冒 3、知道水温可以防止喝水时烫伤 用手摸 用温度计测量 阅读使用说明书,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谈谈对这两个效应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1.三态及其特点 2.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 使用时 读数时 4.温室效应 5.热岛效应 六、教学反思 1.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