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物理寒假作业 机械能守恒定律 Word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届高三物理寒假作业 机械能守恒定律 Word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机械能守恒定律
考点 1.功和功率(Ⅱ);2.动能和动能定理(Ⅱ);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Ⅱ);4.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Ⅱ)
知识点 1.做功正、负的判断及功的计算;2.平均功率、瞬时功率的理解及应用;3.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4.功能关系;5.图象问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19·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如图所示,在皮带传送装置中,皮带把物体P匀速带至高处,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
B.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
C.支持力对物体不做功
D.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
答案 B
解析 物体P匀速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摩擦力的方向沿传送带向上,与运动的方向相同,所以摩擦力做正功,A正确,B错误;支持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则支持力对物体不做功,C正确;物体匀速上升,动能变化量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合力对物体做功为零,D正确。
2.(2019·浙江宁波高三上学期期末十校联考)设在平直公路上以一般速度行驶的自行车,所受阻力约为车、人总重的0.02倍,则骑车人的功率最接近于(  )
A.10-1 kW B.10-3 kW
C.1 kW D.10 kW
答案 A
解析 设人和车的总质量为80 kg,总重力即为800 N,则受到的阻力大小为16 N,假设骑自行车的速度为10 m/s,则匀速行驶时,骑车人的功率为P=Fv=fv=16×10 W=160 W,最接近于0.1 kW,A正确。
3. (2019·河北张家口高三上学期期末)如图所示,运动员跳伞将经历加速下降和减速下降两个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B.空气浮力对系统始终做负功
C.加速下降时,重力做的功大于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D.任意相等的时间内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相等
答案 B
解析 运动员先加速向下运动,处于失重状态,后减速向下运动,处于超重状态,A错误;空气浮力与运动方向总相反,故空气浮力对系统始终做负功,B正确;加速下降时,重力做的功等于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C错误;因为是变速运动,所以任意相等的时间内,系统下降的高度不相等,则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不相等,D错误。
4.(2019·山东烟台高三上学期期末)如图所示,把两个相同的小球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处,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v分别沿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下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小球落地时速度相同
B.两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
C.从小球抛出到落地,重力对两小球做的功相等
D.从小球抛出到落地,重力对两小球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
答案 D
解析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两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A正确;由于两小球落地时速度相同,故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B正确;由重力做功公式W=mgh得,从开始运动至落地,重力对两小球做的功相等,C正确;从抛出至落地,重力对两小球做的功相等,但是两小球运动的时间不同,故重力对两小球做功的平均功率不相等,D错误。
5.(2019·安徽芜湖高三上学期期末)用长为L的细线系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可以看做质点),以细线端点O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P点和Q点分别为轨迹的最低点和最高点,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经过P点和Q点时所受细线拉力的差值为(  )
A.2mg B.4mg C.6mg D.8mg
答案 C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Q点,有F1+mg=m,在P点,有F2-mg=m,从最高点到最低点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2L)=mv-mv,联立三式,解得小球经过P点和Q点时所受细线拉力的差值为F2-F1=6mg,C正确。
6.(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五校联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相切于最低点B,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圆弧轨道的顶端A由静止滑下,经过B点后沿水平轨道运动,并停在到B点距离等于圆弧轨道半径的C点。圆弧轨道粗糙,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到达B点前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
A.2μmg B.3mg
C.(1+2μ)mg D.(1+μ)mg
答案 C
解析 设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物块从B到C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mgr=0-mv,在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g=m,联立解得N=(1+2μ)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到达B点前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N′=N=(1+2μ)mg,C正确。
7. (2019·广东揭阳高三上学期期末)某位工人师傅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物从地面沿竖直方向拉到楼上,在此过程中,工人师傅沿地面以速度v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当质量为m的重物G上升高度为h时轻绳与水平方向成α角,(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速度比重物的速度小
B.轻绳对重物的拉力大于重物的重力
C.重物做匀速直线运动
D.绳的拉力对重物做的功为mgh+mv2
答案 B
解析 将人的速度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分解,沿绳子方向的速度等于重物G的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时,vG=vcosθ,故v>vG,A错误;人在向右匀速运动的过程中,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减小,所以重物的速度增大,重物做加速上升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绳子的拉力大于重物的重力,B正确,C错误;当重物G上升高度为h时,重物的速度vG=vcosα,重物由地面上升高度h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知W-mgh=mv,解得W=mgh+m(vcosα)2,D错误。
8.(2019·江苏高考)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并处于自然状态。小物块的质量为m,从A点向左沿水平地面运动,压缩弹簧后被弹回,运动到A点恰好静止。物块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s,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未超出弹性限度。在上述过程中(  )
A.弹簧的最大弹力为μmg
B.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2μmgs
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μmgs
D.物块在A点的初速度为
答案 BC
解析 物块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弹簧最短时,弹簧弹力最大,此时物块具有向右的加速度,弹簧弹力大于摩擦力,即F>μmg,A错误;根据功的公式,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μmgs+μmgs=2μmgs,B正确;从物块将弹簧压缩到最短至物块运动到A点静止的过程中,根据能量守恒,弹簧的弹性势能通过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故Epm=μmgs,C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在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初动能通过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即mv2=2μmgs,所以v=2,D错误。
9.(2019·福建福州高三下质量检测)如图所示,固定光滑斜面AC长为L,B为斜面中点。小物块在恒定拉力F作用下,从最低点A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到B点时撤去拉力F,小物块能继续上滑至最高点C,整个过程运动时间为t0。下列四图分别描述该过程中小物块的速度v随时间t、加速度a随时间t、动能Ek随位移x、机械能E随位移x的变化规律,可能正确的是(  )
答案 AC
解析 合力对小物块先做正功再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F合x=ΔEk知,动能随x先均匀增加,然后均匀减小,物块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相等,若到达C点时速度不为零,则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大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小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A、C正确;小物块先向上匀加速后向上匀减速运动,速度方向不变,在中间位置加速度改变方向,只有当匀加速的加速度与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时,中间位置时刻即为中间时刻,B错误;根据除重力以外其他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增量可知,前恒力F做正功,机械能随x均匀增加,后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D错误。
10.(2019·江西赣州高三上学期期末)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 s内其速度与时间图象和该拉力的功率与时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6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12 m
B.0~6 s内拉力做功为70 J
C.物体的质量为10 kg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5 N
答案 BCD
解析 0~6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即x= m=10 m,A错误;0~2 s内拉力做的功W1=·t1=×2 J=30 J,2~6 s内拉力做的功W2=Pt2=10×4 J=40 J,所以0~6 s内拉力做的总功W=W1+W2=70 J,B正确;在2~6 s内,v=2 m/s,P=10 W,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F=f,则滑动摩擦力f=F== N=5 N,当P1=30 W时,v=2 m/s,得到牵引力F1== N=15 N,在0~2 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1-f=ma,可知:m=10 kg,C、D正确。
11. (2019·湖北四地七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套一个滑块A,与滑块A连接的细绳绕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连接滑块B,细绳不可伸长,滑块B放在粗糙的固定斜面上,连接滑块B的细绳和斜面平行,滑块A从细绳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不计轮轴处的摩擦),到滑块A下降到速度最大(A未落地,B未上升至滑轮处)的过程中(  )
A.滑块A和滑块B的加速度大小一直相等
B.滑块A减小的机械能等于滑块B增加的机械能
C.滑块A的速度最大时,滑块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D.细绳上的张力对滑块A做的功等于滑块A机械能的变化量
答案 CD
解析 两滑块与绳构成绳连接体,沿绳方向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则A沿绳的分加速度等于B的加速度,A错误;绳连接体上的一对拉力做功不损失机械能,但B受到的斜面摩擦力对B做负功,由能量守恒可知滑块A减小的机械能等于滑块B增加的机械能和摩擦生热之和,B错误;滑块A的速度最大时,将滑块A的速度分解,如图所示,绳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则A沿绳的分速度等于B的运动速度,显然滑块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C正确;
对A受力分析可知,除重力外,只有细绳的张力对滑块A做功,由功能关系可知,细绳上的张力对滑块A做的功等于滑块A机械能的变化量,D正确。
12. (2019·四川自贡高三一诊)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固定斜面体的底端附近固定一挡板,一质量不计的弹簧下端固定在挡板上,弹簧自然伸长时其上端位于斜面体上的O点处。质量分别为mA=4.0 kg、mB=1.0 kg的物块A和B用一质量不计的细绳连接,跨过固定在斜面体顶端的光滑定滑轮,开始时物块A位于斜面体上的M处,物块B悬空。现将物块A和B由静止释放,物块A沿斜面下滑,当物块A将弹簧压缩到N点时,物块A、B的速度减为零。已知MO=1.0 m,ON=0.5 m,物块A与斜面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sin37°=0.6,cos37°=0.8,整个过程细绳始终没有松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A在与弹簧接触前的加速度大小为1.2 m/s2
B.物块A在与弹簧接触前的加速度大小为1.5 m/s2
C.物块A位于N点时,弹簧所储存的弹性势能为9 J
D.物块A位于N点时,弹簧所储存的弹性势能为21 J
答案 AC
解析 设物块A在与弹簧接触前细绳的张力大小为T,对物块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Agsinθ-T-μmAgcosθ=mAa,同理对物块B有:T-mBg=mBa,解得a=1.2 m/s2,A正确,B错误;由能量守恒可知,物块A位于N点时,弹簧所储存的弹性势能为Ep=mAgsinθ·-mBg·-μmAgcosθ·,解得Ep=9 J,C正确,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13.(2019·云南保山高三上学期期末)(6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重物P(含遮光片)从光电门1的上侧由静止释放,P竖直向下运动,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的时间Δt1和Δt2,另测得遮光片的宽度为d,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h,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填写物理量名称及表示符号)。
(2)写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以上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通过代入数据计算发现,等式两端并不严格相等,引起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重物P的质量m
(2)mgh=m 重物在下落过程中受到了空气阻力的作用
解析 (1)验证重物P的机械能守恒,即验证重物P的势能减少量与动能增加量是否相等,则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有:重物P的质量m、当地重力加速度g、光电门1、2之间的高度差h、重物P经过两光电门1、2时的速度v1和v2,除重物质量m以外的物理量由题中已知条件均可得到,所以还需要测量重物P的质量m。
(2)重物P下降h,它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mgh
P经过光电门1的速度:v1=
经过光电门2的速度:v2=
P动能的增加量:
ΔEk=m(v-v)=m
则需要验证的等式为:mgh=m;
由于重物在下落过程中受到了空气阻力的作用,使重物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14.(2019·江苏通州、海门、启东高三上学期期末三县联考)(8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小车所受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有甲、乙两种方案:
(1)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用到如下步骤,两套装置必须同时用到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
B.测量小车的质量
C.通过纸带计算速度时,选用等间距部分
D.重复实验时,小车从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同一位置释放
(2)某同学利用图乙的装置,按正确步骤进行实验,绘制W∝ΔEk的图象时,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测量W的具体数值。
(3)某同学利用图甲的装置平衡摩擦力后进行实验,小车质量为M、钩码的总质量为m(m?M),打出的纸带如图丙所示,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B、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B、vE,重力加速度为g,探究B到E过程小车所受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若外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相等,则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M、m、g、s、vB、vE表示)。
(4)某小组利用图甲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合外力做的功总是略小于小车动能的变化,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B (2)不需要
(3)mgs=Mv-Mv
(4)平衡摩擦力过度或倾角过大
解析 (1)两套装置中都应保持细线的拉力即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所以都应平衡摩擦力,A正确;由于要探究小车的合外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所以应测量小车的质量,B正确;图甲中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乙中小车先加速后匀速,所以通过纸带计算速度时,只有乙方案要选用等间距部分,C错误;重复实验时,小车并不一定要从同一位置释放,D错误。
(2)图乙的装置中小车的合力即为橡皮筋的弹力,只需要探究橡皮筋的条数加倍时小车的动能是否加倍即可,并不需要测量W的具体数值。
(3)由于钩码的总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所以小车所受合力近似等于钩码的总重力,小车从打B点到打E点的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mgs,小车动能的变化量为ΔEk=Mv-Mv,若外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相等,则数学表达式为mgs=Mv-Mv。
(4)合外力做的功总是略小于小车动能的变化,说明除了拉力对小车做功外还有其他力对小车做功,可能是因为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阻力,即平衡摩擦力过度或倾角过大。
三、计算论述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的单位)
15.(2019·安徽合肥高三上一诊)(10分)如图所示,质量M=50 kg的运动员在进行体能训练时,腰部系着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绳另一端连接质量m=11 kg的轮胎。当运动员由静止开始沿水平跑道匀加速奔跑时,绳的拉力大小为70 N,绳与跑道的夹角为37°,5 s末绳突然断裂。轮胎与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空气阻力不计,已知sin37°=0.6,cos37°=0.8,g=10 m/s2。求:
(1)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
(2)3 s末运动员克服绳拉力做功的功率;
(3)整个过程中轮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 (1)2 m/s2 (2)336 W (3)1400 J
解析 (1)运动员拉着轮胎匀加速奔跑时,运动员的加速度等于轮胎的加速度。
对轮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cos37°-Ff=ma,FN+Tsin37°=mg
又因为:Ff=μFN,解得:a=2 m/s2。
(2)3 s末运动员的速度为v=at1=6 m/s
3 s末运动员克服绳子拉力做功的功率
P=Tvcos37°=336 W。
(3)在加速过程中,轮胎的位移为x=at2=25 m
全过程对轮胎由动能定理得:WT-Wf=0
则:Wf=WT=Txcos37°=1400 J。
16.(2019·四省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2分)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粗糙斜面轨道AB与光滑圆弧轨道BC在B点平滑连接(滑块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不变),斜面轨道长L=2.5 m,斜面倾角θ=37°,O点是圆弧轨道圆心,OB竖直,圆弧轨道半径R=1 m,圆心角θ=37°,C点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0.512 m,整个轨道是固定的。一质量m=1 kg的滑块在A点由静止释放,最终落到水平地面上。滑块可视为质点,滑块与斜面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取g=10 m/s2,sin37°=0.6,cos37°=0.8,不计空气阻力,求:
(1)滑块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B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
(2)滑块离开C点后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答案 (1)30 N (2)0.64 s
解析 (1)对滑块从A到B的过程,由动能定理:
mgLsin37°-μmgLcos37°=mv
解得vB=2 m/s
滑块经过圆弧轨道的B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
F-mg=m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滑块经过B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F′=F
解得F′=30 N。
(2)对滑块从B到C的过程,由动能定理:
-mgR(1-cos37°)=mv-mv
解得vC=4 m/s
滑块离开C点后在竖直方向上做竖直上抛运动,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有:h=-vCsin37°t+gt2,
解得t=0.64 s。
17.(2019·长春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12分)如图甲所示,倾斜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逆时针运行。在t=0时刻,将质量为1.0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的最上端A点,经过1.0 s,物块从最下端的B点离开传送带。取沿传送带向下为速度的正方向,则物块的对地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10 m/s2)。求:
(1)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块从A到B的过程中,传送带对物块做的功。
答案 (1) (2)-3.75 J
解析 (1)由v?t图象可知,物块在前0.5 s的加速度为:a1==8 m/s2
后0.5 s的加速度为:a2==2 m/s2
物块在前0.5 s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ma1
物块在后0.5 s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ma2
联立解得:θ=30°,μ=。
(2)由v?t图象可知,在前0.5 s,物块对地位移为:
x1=
则摩擦力对物块做功:W1=μmgcosθ·x1
在后0.5 s,物块对地位移为:x2=t2
则摩擦力对物块做功:W2=-μmgcosθ·x2
所以传送带对物块做的总功:W=W1+W2
联立解得:W=-3.75 J。
18.(2019·福建厦门高三上学期期末)(14分)一劲度系数为k=100 N/m的轻弹簧下端固定于倾角为θ=53°的光滑斜面底端,上端连接物块Q。一轻绳跨过定滑轮O,一端与物块Q连接,另一端与套在光滑竖直杆的物块P连接,定滑轮到竖直杆的距离为d=0.3 m。初始时在外力作用下,物块P在A点静止不动,定滑轮右侧轻绳与斜面平行,绳子张力大小为50 N。已知物块P质量为m1=0.8 kg,物块Q质量为m2=5 kg,不计滑轮大小及摩擦,取g=10 m/s2,sin53°=0.8。现将物块P由静止释放,求:
(1)物块P位于A点时,弹簧的伸长量x1;
(2)物块P上升h=0.4 m至与滑轮O等高的B点时的速度大小;
(3)物块P上升至B点的过程中,轻绳拉力对其所做的功。
答案 (1)0.1 m (2)2 m/s (3)8 J
解析 (1)物块P位于A点时,对Q有:
T=m2gsinθ+kx1,解得:x1=0.1 m。
(2)经分析,此时OB垂直于竖直杆,OB=0.3 m,物块Q速度为0,Q沿斜面下降距离为:
Δx=OP-OB=0.5 m-0.3 m=0.2 m,
即弹簧压缩x2=0.2 m-0.1 m=0.1 m,弹性势能不变。
对物块P、Q及弹簧,从A到B根据能量守恒有:
m2g·Δx·sinθ-m1gh=m1v
代入可得:vB=2 m/s。
(3)对物块P:WT-m1gh=m1v
代入数据得:WT=8 J。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